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12月7號,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位來自四川成都的9歲小女孩黎子琳用全英文流利地闡述主題為“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責任”的演講,在她的發言中,她以保護熊貓為切入點,介紹了中國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作的努力與貢獻,並呼籲全球青少年踐行環保。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她的演講落落大方,英文流利,讓無數網友羨慕。

很多人在稱讚她的家教與教育水平,也有部分人很好奇是怎樣的父母能教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其實,拋開家庭因素不談,只談論父母,這兩年有個詞可以很切合實際的描述牛娃輩出的原因,那就是“拼爹”。

無論是小牛娃還是高考狀元,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為人父母的以身作則,把最好的教育與品格傳遞給孩子,這樣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之前人民日報刊登的名為《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的“家長層次五層論”,這裡面講到為人父母的5個層次,這個層次,或許,這能給如何做一個好父母提供一個可參考的答案。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去年,螞蟻金服發佈了一項“兒童消費賬單”,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各地父母為了孩子“剁起手”來毫不手軟,在網絡的人均單筆消費超過80元。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曾在微信朋友圈熱傳的文章《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中提到了一位高管媽媽,月薪三萬以上,家裡大頭支出老公負責,她只負責5年級女兒的日常開銷,可是依然捉襟見肘。

這位媽媽列了一個孩子暑期花銷的賬單:

暑假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粗略一算,果然一個月三萬五千塊就這麼沒了。

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實;

不花吧,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如今“富養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但是即便家長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優越的物質保障,還是有孩子覺得和父母很疏遠,不親密,比如小安迪對黃聖依就是這樣。

父母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是應該的,但僅僅在金錢上,在孩子的低層次需求上付出是遠遠不夠的。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奧巴馬的母親雖然22歲離婚,依然把兒子培養成了美國總統,她是怎麼做到的?

奧巴馬出生後,媽媽—安·唐納姆還是個大學生,每天白天上學讀書,晚上回家照看奧巴馬。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兩三年後,安對人類學產生了興趣,想去印度尼西亞研究深造。雖然奧巴馬當時還小,但是媽媽還是決定把他帶到半個地球之遠的印度尼西亞,不讓孩子那麼小就離開自己。

安在印度尼西亞做人類學調查,奧巴馬就在她旁邊玩

在印度尼西亞,安還是早上讀書,下午回家看孩子。奧巴馬回憶說,媽媽經常帶著他親自去做田野調查,走到哪兒都帶著。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雖說父母離異、沒有穩定住所,但朝夕相處的陪伴,讓奧巴馬心裡很踏實,安全感十足。

一個單親媽媽,在顛沛流離中還能培養出一代美國總統,

這與她對孩子專心的陪伴、給孩子安全感等不無關係。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只有父母在生命的最初給予用心的陪伴,才會將滿滿的愛浸潤到孩子的心田,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在跌跌撞撞的人生路上自信地前行,有足夠的底氣將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第三層次:開始思考教育目標

什麼是教育的目標?

比如:想要孩子成為自信的人,就得幫他多創造和尋找一些公共場合發言的機會。

想要孩子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或經濟學家,首先要讓他上重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這些都是教育的目標。

還記得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華裔母親,“虎媽”蔡美兒嗎?她制定的“家規”有:

不準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不準有任何一門科目的成績低於A;

不準在某一天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

雖然她的某些教育方式有點過激,但是這樣清晰的教育目標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這麼多年過了,她的兩個女兒怎麼樣了?

“虎媽”的大女兒索菲亞在哈佛畢業之後,攻讀耶魯法學研究生,同時加入美國陸軍;小女兒考上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

大女兒在一本書裡提到:“父母對我過高的期望,讓我做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

我認為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人逼一把,只活出了生命的85%的潛力。而無論他們的極限是什麼,他們總可以做得比這多一點。”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貝爾效應”,是指當你想著成功,成功的景象就會在內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同理,父母想要孩子成功,為孩子設立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做好監督工作,那麼成功的景象就會在孩子內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第四層次: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去年,在《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的武亦姝今年被清華大學成功錄取,很多人說她是天才,是才女,武亦姝的媽媽卻說:沒有什麼天才,她的因,在家庭,她的根,在父母。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她的父母為了培養武亦姝的國學水平,從小買來大量古書做大量親子閱讀。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武亦姝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他對自己的有一個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天下午四點半必關機,用以陪伴孩子。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雖然這個決定跟工作性質有關,但從中可以看出,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也有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優秀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模仿對象。父母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孩子才會有超越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念。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第五層次: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並以身作則

日本著名影星北野武有一個超級雞血的媽媽,他在自傳《菊次郎與佐紀》裡講述了許多他和母親鬥智鬥勇的故事,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父親希望孩子學手藝早點掙錢,總在報怨: 工人的小孩讀什麼大學。而母親卻相信唯有教育才能斬斷貧窮,不管怎麼樣都要給我拼命唸書,沒飯吃也要上大學。

媽媽給我報了一堆課外班。有一次,一回到家,老媽迎面就說:"Hello, how are you ?"我一時不知該怎麼辦,默不作聲,結果捱了一頓好打:“你沒去上課吧?!要說"I am fine,混蛋!”


其實她是為了我,硬學會了那幾句。

北野武說,這輩子和母親的相處過程基本上是一種“折磨”,然而最後卻不得不承認:正是她的折磨,讓他這隻失控的野馬成為良駒。

當人生走過大半,經歷了起起落落的北野武寫道:

“我想起小時候的玩伴,現在不是工人、出租車司機,就是黑道混混。

9歲中國小女孩聯合國大會發言驚豔全場:她的父母究竟是誰?

他們和我哪裡不同?沒有。

不,只有母親不同。

冥冥中是母親為我們選擇了命運。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盞燈,特別是小的時候,來自父母的光亮更為重要。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認為自己人生完美無缺。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沒有多少興趣;對於生活,他們的面貌疲憊不堪。

就跟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一樣,在教育這條路上,在為人父母這件事上,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終點,在那之前,對於每個父母來說,不停學習、探索、進步,永遠熱血沸騰永遠努力向前,才是唯一的正解。

這也是培養一個優秀孩子,對父母最基本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