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起,遵義會議開了三天,從此徹底改變了中國軍隊,中國革命的命運。遵義會議只有20人參加,伍修權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同志都以能參加這次會議為榮。
在所有的20人中,伍修權的職務是最低的,其身份是共產國際代表到李德的俄語翻譯。因為其他人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或候補委員,就是軍隊的首長。
遵義會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糾正李德、博古的錯誤,所以在開會的時候,李德一言不發地坐在靠近門口的一根板凳上,一個勁地抽著煙。伍修權不得不挨著李德坐在,把會場上每一個領導的發言,一字不漏準確地翻譯給他,為會議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大貢獻。
伍修權的俄語這麼好,得益於他曾經於1925年秋留學過蘇聯的中山大學,和王明、博古等是同學。在那麼錯綜複雜的環境下,伍修權是非分明,沒有加入王明的宗派活動,而是專心致志學習知識,奠定了厚重的理論基礎。所以,很多年後一代偉人說:從蘇聯回來的人中,伍修權是沒有反對過我的一個。
建國後,伍修權的工作變化很大,從國內到國外,從軍內到軍外,但他每一次都能圓滿完成。所以,葉劍英元帥說:伍修權是個能文能武的同志。
1975年4月,由葉帥親自點將,伍修權擔任副總參謀長,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也許很多人覺得奇怪,伍修權主要從事翻譯工作,怎麼能當上副總參謀長?其實啊,在長征前夕,伍修權已經是紅三軍團副參謀長了。
又如,伍修權參與領導了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審判,擔任特別法庭副庭長,此時的他已經72歲高齡了,在近兩個月內的42次庭審中,伍修權出庭30次。為什麼中央要選他呢?因為很多主犯,都是以前軍中的“老資格”,如果不在在資歷、聲望和素養上壓倒這些人,又怎麼能都震懾罪犯!這場中國歷史上莊嚴的審判一定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伍修權功不可沒。
再如,建國後,伍修權曾經擔任外交部副部長。1950年9月,伍修權被毛主席、周總理任命為中國政府的特使,率領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在會上,伍修權聽完蔣介石的代表蔣廷黻的全英語發言後,怒火中燒。他大聲說道:“我懷疑這個發言的人是不是中國人,因為偉大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的語言他都不會講。”此言一出,蔣廷黻顏面掃地,真乃長我國威,霸氣!
縱橫捭闔擔重任,文武雙全見大節。
圖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