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唯39分46秒的《後疫》,新冠時期一場漫無邊際的俯瞰與冥思

風月同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

這樣史無前例的人類巨大災難籠罩下的世界,一切理性和非理性的聲音在全球熱搜上此起彼伏。由此形成的巨大的輿論場中,絕望與掙扎、憤怒與悲憫、慌張與堅定、逆行與逃避、讚美與唾棄……,人性之中與生俱來的多面特性引發的各類參差不齊的自選動作,並藉此渲染出的各種步調不一的情緒瀰漫在每一個角落。

正在發生的歷史尚未終結,每個人都是經歷者,同時也是記敘者。這樣一場人與病毒之間的搏鬥,宏大敘事和個人觀感的交織,在整體與局部之間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景象。而在全國為抗擊新冠疫情鬥爭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致意的4月4日,時值清明節,一向不問紅塵俗世的竇唯,聯合搭檔文智湧一起,以“朝簡”組合的名義發佈了這首《後疫》,力求原生態記錄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人世間的點點滴滴,堪稱新冠時期的浮世漫記,曲調依舊很竇唯很仙兒,縹緲、散碎、綿長……的音符,長達39分46秒時斷時續若隱若現的漫長曲子,就像一部光影斑駁的老紀錄片一樣,給人一種恍如舊夢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說,竇唯這樣一種實驗性的音樂,更恰如其分地將這場災難中眾聲喧譁的一切展現在世人面前。音樂響起,那些拉長而扭曲音符,就像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的風物所營造的煙波江上的朦朧而悽婉的物象一樣,風行水面、魚翔淺底,隱藏在音符之下的各種聲音的採樣,賦予了這首曲子更幽深而艱澀、複雜而多元的內涵。

竇唯39分46秒的《後疫》,新冠時期一場漫無邊際的俯瞰與冥思


應該來說,竇唯後期的音樂探索,更多給人感覺是一種表現主義的登峰造極,剝離了語言的敘述功能,各種樂器發出的音符糾纏在一起,這種純音樂的表達更晦澀艱深,迴歸音樂本身表現力的努力,使這樣的音樂掙脫了意義的枷鎖束縛。從《雨籲》開始,含混不清的歌詞從某種意義上說成了音符的一部分,竇唯沉浸於這樣的音樂實驗中自得其樂,再到《殃金咒》《潸何吊》《時音鑑》《山水清音圖》《漁陽摻撾帖》《文王帖》……等各種音樂作品,在典雅的意象的符號下,音符本身越來越抽象越來越迷離,音樂本身的風格也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特質,更多的詮釋的只是一種極度個人化的情緒和感悟,刻意疏遠聽眾的帶有一種即時感的表達方式,使他的音樂作品聽時若有所思而聽後猶如竹籃打水的感覺,竇唯本身音樂理唸的迭代更新,使他後期的作品不再像黑豹時期那樣鋒芒畢露,而更像是道法自然如大海天空一般包羅萬象而又自然隨心,雲捲雲舒,潮來潮去,物我兩忘而又於心有慼慼焉。

而如今這首《後疫》,延續著竇唯最近一段時期的整體曲風,大量的採樣充斥其中,就像海面之下暗礁密佈、洪波湧起一樣,使作品本身的敘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期,在各種聲音非此即彼、針鋒相對的情境下,竇唯以一種超然而又入世的態度,把這些聲音揉進這首曲子之中,復調而多維的表達方式,使歌曲本身的容量得到了極大的拓展,有時給人抓不住天的失重感覺,有時又給人透不過氣來的超重感覺,而這段悲欣交集的特殊時期的現實呈現,其震撼性是無與倫比的。

竇唯39分46秒的《後疫》,新冠時期一場漫無邊際的俯瞰與冥思


這些音符掩映下的是是非非與熱熱鬧鬧如此的叫人百感交集:

音樂響起,接著就是強行穿插進去的各種角色的表達聲音,間雜著類似呼吸機、汽笛、喇叭等各種機器發出的聲響。通過這些採樣的聲音,可以感知那種真實的荒謬和尖銳,是那種記錄在案的呈堂供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而這些或輕或重的音符隱隱約約地起到了一種渲染的作用。很顯然,竇唯的這首曲子的情緒是隨著這各種各樣的聲音的加入,而呈現出一種看似沒有態度的態度,不過細細聆聽之下,還是能感覺到其中深深蘊含的那種悲憫、憤怒甚至偶有的豁達式的幽默等各種呼之欲出的情緒瀰漫其中。

曲子的一開始,就是一大段新聞採樣的聲音。是關於德國默克爾總理關於抗擊新冠疫情的新聞稿件,呼籲全民抵抗新冠疫情,透露出那種堅定的決心。而後隨著曲子的遞進,大約在3分多鐘的時候,穿插進一段女子講的很幽默的段子,“今天我出去,門口大爺叫住我說幹嘛去!我說我大姨媽來了,出去買包紅糖。大爺一聽怒了,站住!你大姨媽從哪來的你,哪個門進的!登記了沒?然後就是眾人發出的哈哈哈的笑聲”,接下來就是採集於各種媒體上的各種外語發出的新聞片段。這一段整體感人的感覺就是以全景式地呈現世界各地在抗擊疫情中的所作所為,各種新聞以及各地民眾的聲音採樣使這首樂曲的這部分顯現出一種宏闊的視角,記述著整個世界與新冠病毒抗爭的各種表現。

竇唯39分46秒的《後疫》,新冠時期一場漫無邊際的俯瞰與冥思


音樂繼續緩緩遞進,接下來更多地體現的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的中國表現,從各種視角展示出這場抗擊疫情的方方面面,如水般流淌的音符之下,各種聲音以點見面記錄了這場抗擊疫情下的眾生相。11分鐘左右的時候,採樣的聲音通過3月19日新聞報道講述著紐約華人生存的艱難以及到處採購防疫物資支援國內抗疫的努力,然後就是諸如呼吸機、汽車喇叭以及疫情中人物發出的短暫急促的悲鳴聲音,最大限度地展示著各種抗擊疫情同仇敵愾的努力與拼搏。接著就是講述了中國如何從全世界最危險代最安全的地方的轉變,陳薇院士領銜科研團隊研製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消息,而《方艙醫院真神奇》這首歌插入其中似乎更像是一個叫人啞然失笑的高潮。很明顯,這一段的音樂敘事沒有單向二元的評判但又見仁見智,體現的是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內斂的情緒中又飽含著一種張力,各種聲音的交織中使這一部分的音樂聽起來有著飽和的溫度,以及似有還無的態度,這些新冠時期的聲音,給人以更多的想象和解讀的空間。

悲傷瀰漫的人世間,這場疫情以一種巨大的扭曲場重塑著世界的格局和軌跡。接下來進入了曲子的最後的段落,大約在32分左右我們聽到了外交部發言人對沒有收到美國政府的援助的發言,而接下來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關於新冠肺炎名稱以及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的各種信口開河的發言……,充滿著指責、懷疑等各種情緒化的言論。曲子的最後,以西班牙老婦接近三分鐘的哭訴掀起了最後的高潮,在這種絕望的吶喊和悲憤聲中,整個曲子意味深長地戛然而止。這最後的段落中,這場新冠疫情的主戰場已經從中國主打上半場轉移到了西方的下半場,這樣的情形下,隱含著東西方的文化和制度的衝突,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命題下顯得更加刺耳,沒有絕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從而引發了疫情期間人們更深度更多元的思考。但換個角度而言,就戰勝新冠病毒而言,毋庸諱言,我想,生命至上當是一個顛撲不破的最高的行動準則和抗疫倫理。

竇唯39分46秒的《後疫》,新冠時期一場漫無邊際的俯瞰與冥思


直至如今,整個新冠疫情依舊在蔓延,面對這場人類與病毒的遭遇戰,這首《後疫》既不是衝鋒號也不是休止符。就這首曲子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手法而言,或許可能是最好的一種記錄和緬懷方式,整個曲子的邏輯脈絡在紛繁複雜的各種聲音中有著堅定而清晰的方向,在漫無邊際的俯瞰與冥思中,寄託著對人類命運的一種深切的關愛和哀悼,曲子中那些突兀的鍵盤音和鷹骨笛發出的怪誕甚至帶有一種詭異的音響,勢若千鈞、直擊心靈,就像一個個巨大的感嘆號和問號一樣,猝不及防中給人以無盡的思索。

畢竟,在整個人類與新冠病毒這場生死時速的搏鬥中,各種五花八門的立場與觀點往往只是一種傲慢與偏見的產物。而竇唯這首《後疫》,大音希聲,不預設立場,沒有歌頌也沒有詰問的雲遮霧繞的音符中,只是儘可能地忠實地記錄這場疫情期間的各種聲音,或許這樣才更有一種直抵內核的力量,有著更為廣闊的格局和恢弘的境界。是的,對疫情期間的芸芸眾生而言,活著,好好地、幸福健康地活著,哪怕沉悶與枯燥,哪怕狼狽與辛酸,這何嘗不是一種最好的結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