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史】孫臏馬陵道計殺龐涓

【書院·史】孫臏馬陵道計殺龐涓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 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節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譯文:

魏與趙聯合攻韓國,韓國派使臣去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為將,帶兵前去救韓國,他們直奔大梁 (魏國) 而去。魏國大將龐涓聽說後,立刻從韓國撤兵回來自救,此時齊國奔向大梁的兵已跨出齊國邊界,西入魏境了。這時,孫臏對田忌說: “魏國的兵從來強悍勇敢,輕視齊國的兵,稱為膽小的齊軍;既然魏軍以為我軍膽怯,我軍就假裝膽怯逃亡,誘使魏兵上當,從而擊之。這就是善於用兵者因勢利導的戰術。兵法上講:‘一日一夜追逐勝利於百里之外,士卒疲乏不堪,掉隊很多,給養供應不上,即使是上將也有挫敗的危險;即使一日一夜追逐五十里,尚恐前後不相接,士卒一半能趕到,另一半便不能趕到。’我們進入魏地後,第一天造十萬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灶,第三天減少為三萬灶。” 龐涓行軍三日,發現齊軍的灶一天天減少,大喜,說:“我本就知道齊軍膽怯,你看他們進入我國境內後,軍灶一天天減少,由十萬減少到三萬,說明齊軍已逃亡一半多了。” 於是,他放棄步兵,帶領輕兵銳卒,以一天趕兩天路程的速度,快速窮追齊軍。孫臏估計龐涓追兵的行程,當晚可到馬陵。馬陵這地方,道路狹窄,兩旁多險峻的阻隘,可以埋下伏兵。於是,他令士兵削掉一棵大樹上的樹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寫上一行字: “龐涓死於這棵樹下。” 又選擇善射的弓箭手一萬人,分頭埋伏在近旁的險隘之處,並和大家約定: “晚上以火舉為信號,看見火舉就一齊發射。”晚上,龐涓果然趕到這棵削皮的樹下,看見白木上有字,就叫取火來照看樹上書寫的內容。龐涓還未讀完樹上的字,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倉惶逃避,亂成一團,潰散奔竄,彼此失去聯繫。此時,龐涓自知智不如孫臏,中計兵敗,拔劍自刎,說: “我成就了孫臏這小子的名聲了!” 齊軍乘勝追擊,大破魏軍,並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帶回齊國。從此,孫臏名顯天下,後世一直傳誦他的 《孫臏兵法》。


評論

儘管“好人壞人”的分法已經顯得很幼稚,但我忍不住還是想問一句:孫臏龐涓,誰是好人?

哪有什麼好人壞人,只有在計謀和暴力中的勝負而已。然後,勝者為王。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優秀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