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史】孙膑马陵道计杀庞涓

【书院·史】孙膑马陵道计杀庞涓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魏与赵联合攻韩国,韩国派使臣去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带兵前去救韩国,他们直奔大梁 (魏国) 而去。魏国大将庞涓听说后,立刻从韩国撤兵回来自救,此时齐国奔向大梁的兵已跨出齐国边界,西入魏境了。这时,孙膑对田忌说: “魏国的兵从来强悍勇敢,轻视齐国的兵,称为胆小的齐军;既然魏军以为我军胆怯,我军就假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从而击之。这就是善于用兵者因势利导的战术。兵法上讲:‘一日一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士卒疲乏不堪,掉队很多,给养供应不上,即使是上将也有挫败的危险;即使一日一夜追逐五十里,尚恐前后不相接,士卒一半能赶到,另一半便不能赶到。’我们进入魏地后,第一天造十万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灶,第三天减少为三万灶。” 庞涓行军三日,发现齐军的灶一天天减少,大喜,说:“我本就知道齐军胆怯,你看他们进入我国境内后,军灶一天天减少,由十万减少到三万,说明齐军已逃亡一半多了。” 于是,他放弃步兵,带领轻兵锐卒,以一天赶两天路程的速度,快速穷追齐军。孙膑估计庞涓追兵的行程,当晚可到马陵。马陵这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多险峻的阻隘,可以埋下伏兵。于是,他令士兵削掉一棵大树上的树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上一行字: “庞涓死于这棵树下。” 又选择善射的弓箭手一万人,分头埋伏在近旁的险隘之处,并和大家约定: “晚上以火举为信号,看见火举就一齐发射。”晚上,庞涓果然赶到这棵削皮的树下,看见白木上有字,就叫取火来照看树上书写的内容。庞涓还未读完树上的字,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仓惶逃避,乱成一团,溃散奔窜,彼此失去联系。此时,庞涓自知智不如孙膑,中计兵败,拔剑自刎,说: “我成就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了!” 齐军乘胜追击,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带回齐国。从此,孙膑名显天下,后世一直传诵他的 《孙膑兵法》。


评论

尽管“好人坏人”的分法已经显得很幼稚,但我忍不住还是想问一句:孙膑庞涓,谁是好人?

哪有什么好人坏人,只有在计谋和暴力中的胜负而已。然后,胜者为王。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优秀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