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只是个例,高分高能才是真理

01

上周末,去参加了高中的校友会。

新晋会长是同届的美女学霸Cara,以前她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光成绩永远名列前茅,还是校园电视台的主持人。现在从国外留学回来之后,参加工作不到三年,据说年薪已接近百万。

Cara游刃有余的招呼着同学和老师们,举手投足之间皆是自信与大气。

不光是Cara,还有当年那些在实验班的尖子生们,现在大都在很牛的公司工作,如今看来颇有一种大神的风范。

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看到的是这几年里被拉开的差距。

校友会结束以后,朋友忍不住感叹:“果然高分低能只是个例,高分高能才是真理啊!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如果放倒几年前,我想我是一定要反驳的,可是现在事实告诉我,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儿。

当年分数很高的他们,并没有像你以为的那样只会念书而不善人际交往、不爱吃喝玩乐、不懂穿衣打扮。

他们活得很好,该吃吃,该玩玩,该谈恋爱谈恋爱,样样都没落下。他们光鲜亮丽的站在你面前告诉你:

享受生活和努力奋斗并不直接冲突。

高分低能只是个例,高分高能才是真理

而你呢?

高中读书的时候怕吃苦,所以只考了一个很一般的大学。

进了大学正好玩,于是游手好闲的过了四年。

等参加了工作,才发现自己已经落下了很多,可是工作太累了,需要休息和消遣,改变太难了,不如混过一天算一天,然后一晃神,就这样蹉跎了好几年。

直到失去了年轻的庇护,生活才向你真正展现出它的残酷。

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就是这时开始的。

可是谁来为你的平庸买单呢?

还不是过去那些年不学无术、贪图享乐的你自己啊。

所以你眼睁睁的看着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一步步的走到你前头,走到你触及不到的位置。

很多时候你觉得生活艰难,殊不知许多障碍和陷阱,都是你自己一手造就的。

02

现在我再回过头来看当年的学霸,并不会觉得他们格外聪明,或者格外有天赋,而是觉得他们活得更加明白,更加知道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去做什么。

你是学生的时候,成绩就是你的通行证,为什么不去争取高分?

可我们常做的是什么?为享一时之乐,敷衍功课,逃避问题,还自诩洒脱,还强行给学霸扣上那么多负面的帽子。

而敷衍和逃避,最终只会把简单的问题不断复杂化,进而变成一个麻烦。

上个礼拜我看了一本理财书《穷爸爸富爸爸》,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他们避开了自己的不想要,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可能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是的,你总是不忍为难自己,擅长放过自己,可是没有辛苦攀上过高峰的人生,自然也看不到山顶的风景。

高分低能只是个例,高分高能才是真理

毕业之后回忆大学的时光,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为了做一个竞赛,整个小组从早到晚死磕方案,最后一个方案从无到有,完美呈现;我觉得感激的,是当时在某个学科上,下了十足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后来在工作中用起来,觉得轻车熟路。

而当年翘过的课,睡过的懒觉,虚度过的时光,大多已经留在了时光里,落了一层的灰。

因为无所事事带来的快乐往往是肤浅的,只有通过付出换回来的成就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它让你的生活变得有价值。

《穷爸爸富爸爸》里还有一句话:记住黄金规则,有黄金的人制定规则。

不管是财富、资源、还是能力,你手上总要握着一些筹码,才有资本与生活博弈。

而这些筹码,只能是你自己一点一点攒起来的。

03

高中那时候,我问过爸爸一个问题是:“每天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这真的是我当时的困惑,每天拼死拼活的学那么多,很有可能高考之后就再也用不到的数学方程、物理定理、化学公式,到底是图什么?

爸爸听了之后很生气,他觉得一个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就是错的,可是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办法很好的回答。

或许在他们那一辈人看来,学生就是应该学习,这就是道理。

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总爱寻根究底的问个为什么,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无用功上。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这种探究往往并不是因为活得透彻,而是因为急功近利。

害怕付出的努力会白费,所以索性不努力,那到最后,当然是一无所获。

在一部很经典的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作为一个智商有明显缺陷的人,却取得了大多数寻常人不可比及的非凡成就。

他跑步,跑进了全美橄榄球明星队,被总统接见。他当兵,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他打乒乓球,打进了全美乒乓球队。他捕虾,捕成了百万富翁。

这些事情对一个智商只有75的人来说,非常传奇,可他之所以可以获得这些成就,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只专注而执着的做好眼前这件事,不问结果,不考虑得失吧。

高分低能只是个例,高分高能才是真理

当年高中时困惑我的问题,许多年后我发现自己可以给自己答案了。

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在哪个阶段,就做好哪个阶段该做的事,因为努力本身就是意义。

作者简介:秋吖,道理说给自己听,去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