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汽车工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陶浩海


关于德国汽车工业为什么那么发达的问题,各位大神已经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很多了。我这里分享一个大家可能不太关注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国的不限速高速公路,可以说德国的不限速高速公路成就了德国汽车工业的辉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分析一下:

一、先简单介绍一下德国的高速公路Autobahn

德国的高速公路或者说全球第一个高速公路的概念是由希特勒提出并建造的,德语叫Autobahn。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远见,高速公路的出现使得汽车长途旅行成为可能,因此汽车工业才得以高速发展。德国的高速公路从建成的那天起就一直保持不限速的传统,这一是世界上唯一的不限速高速公路系统,只要路况允许,你能开多快就开多快,没有超速罚单,因为德国人认为这才是效率。


下图是德国高速公路标识

下图是著名的无限速标识





二、不限速高速成就了德国汽车工业

不限速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给德国汽车工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德国汽车公司在设计和开发验证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不限速高速公路的极限驾驶工况需求,简单总结为以下五点:

1、优良的动力性

德国不限速高速公路给了汽车展示极速的舞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经常会以极限速度运行。为了保证汽车能够适应如此苛刻的速度要求,德国汽车工程师必须考虑为汽车提供充足的动力性,否则加速太慢、最高车速太低都是容易引起客户抱怨甚至是非常危险的。一般情况下在德国即使是家用普通轿车在高速路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也会开到160km/h以上的时速,好一点的车时速超过250km/h也非常常见。

这也是德国为什么涡轮增压发动机很快就能占据主流的原因之一,德国工程师在用小排量涡轮增压降低油耗的同时还想进一步提升动力性。

时速超过300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车够好



2、高速稳定性和良好的操控性

德国的不限速高速公路要求德国工程师必须考虑车辆在极限高速情况下车辆的操控和稳定性。因此车辆的地盘系统,转向系统都需要适应这种要求,高速必须稳定,操纵必须灵敏,否则轻则发生事故,重则车毁人亡。

像宝马这种品牌即使SUV也会有很好的操控性



3、强劲的刹车性能

不限速高速公路极高的车速导致德国工程师在开发车辆时必须考虑强劲的刹车性能,德国人的开车的习惯就是:加速迅猛,刹车坚决。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德国人开车油门踏板只有两个位置,要么不踩,要么踩到底。因此德国车普遍刹车性能灵敏而优良,这一点应该开过德国车的都有感受。



4、汽车的安全性

高速公路车速非常高,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德国工程师必须考虑高速行驶情况下的碰撞,翻车等情况下的安全性,因此德国车的传统是强调车身结构的坚固可靠,主被动安全配置的丰富,因此德国车的安全性在全球也是非常有口碑的。

即使是小车也比较重视安全性



在德国,德国车的安全配置比较齐全,高低配几乎没有差别

德国高速上的交通事故

5、汽车的耐久性

德国汽车给人的感觉是长时间使用后性能衰减比较小,可能需要精心维护,但是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耐用性还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德国车在全球二手车保值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不限速高速功率的极限运行情况,使得德国汽车工程师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非常苛刻的极限工况耐久性验证。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发动机耐久性,大众和奥迪都有专门的模拟汽车在不限速高速极限运行的耐久性试验,连续运行时间要求超过1000小时,极其苛刻。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高速公路是全世界最苛刻的试验场,德国汽车要想生存必须适应和满足这个试验场的要求。看似疯狂的不限速高速公路恰恰给德国车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迫使德国汽车公司必须不断的尝试最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这反而成就了德国汽车工业的领先地位。

对发动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周会发布原创的发动机技术和产业的专业解读,谢谢支持!


锐引擎


德国汽车工业发达,主要是其基础工业都很发达而没有短板;实际上世界上这些能造好汽车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等无一不是基础工业强大,基础工业可以简单理解成综合工业,如冶炼、锻造、热处理、材料学、非金属等等领域都属于基础工业,这些领域都过关,那么造出好车如儿戏,如果基础工业领域中存在个别或多个短板,那么想把汽车造好就完全是白日做梦。。。简单点说就是如果连打造出顶级轴承的水平都没有,那么就没资格谈造车。。。因为汽车工业是所有基础工业强大与否的最终展现形式,造车就是一个考试,造出了好车就等于综合工业水平过关。。。


德国工业的强大在于工业1.0、2.0、3.0时期的不断积累。。。

21世纪工业体系已经进入了4.0时代,而想位列前位拼的则是1.0、2.0、3.0时期的积累,工业领域是一个脚步、一个脚印所走出来的,没有投机取巧、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如今世界上的几大汽车强国的工业体系,无一不是脱颖于艰辛,从从来没有哪个汽车强国提出过弯道超车的理论;所以工业领域的不断积累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金钱所无法买到的宝物,金钱可以买来技术,但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金钱就买不来了。。。

有人说德国工业强大是因为严谨,而实际上德国工业的强大更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表现。。。

如今的德国自造被全世界所认可,称作全世界工业体系的标杆也不为过,但要知道百十年前的德国制造完全是个低档、劣质充满屈辱的代名词。。。


很多朋友都清楚,欧洲之所以工业强大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工业革命,但实际上德国进入工业革命要比英、法晚了快40年(具体咋回事请历史领域的朋友补充),等德国人回过味来准备大力发展工业时,市场已被英、法等众多工业强国瓜分,德国当时生产的工业制品由于技术落后,根本不会被市场认可;所以那个时期的德国人想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盗取其它国家的工业技术大搞、特稿山寨产品,妄图在工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结果就是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不仅没有完成对英、法两国工业体系的超越,反而在1876年费城工业品展会上被公认为低廉物糙的劣等产品,而在一年之后,英国议会要求进口的德国工业制品必须标明出德国制造的字样,让大家在购买时便于发现,防止错买德国货引发不良后果。。。所以曾经的德国制造完全是日耳曼人的屈辱!从此日耳曼人痛定思痛、发奋图强,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抗争之后,如今德国制造的四字烙印依然在,但却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德国汽车工业强大,是因为提供给汽车工业的支撑足够强大。。。

从台面上看,德国汽车低端有大众,而高端则有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些品牌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在这些汽车巨头的身后有着无数强而有力的支撑!比如采埃孚、格特拉克、博世、FEV、德国大陆集团等等,这些企业提供给德国汽车工业强而有力的支撑,所以德国汽车工业才能如此的强大,单凭主机厂的强大是不够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强大同样重要,比如采埃孚、博世、德国大陆、格特拉克都是世界级的零部件供应商,而FEV则是世界内燃机的四大巨头之一,所以拥有这些强悍得离谱的供应商,德国造车工业想不强都难!


对待工匠的态度

工匠也可以称之为工人,简单理解就是具有高超技术的资深工人;但凡工业强国、汽车强国的工人待遇都很高,而且社会地位同样高,是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因为人们都清楚工业是国家之命脉,汽车业是德国的经济支柱,所以德国(含其它工业强国)对这些工人、工匠超乎寻常的重视,他们赚的多、生活水平高、又受到足够的尊敬,所以他们爆发出了强大的工匠之心,所以他们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所以他们被冠以严谨的称号!什么叫工匠之心?无非就是工匠的灵魂,将一件工业制品赋予了只属于人类的灵活,那么这件工业制品又怎么会不好?


反观咱们对待工人就没有那些工业强国做的那么好,国内工人的生存状况并不好,非常的辛苦、赚的又少,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工人、工匠有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又怎么会舍得把灵魂注入到制品之中?现如今咱们国内还有励志做工人的朋友么?相信大部分人都想做明星、做网红,因为来钱快!又有谁把咱们自主工业体系当回事呢?所以现如今咱们的工匠变的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断层。。。要知道工业的强大是国之根本,在工业领域一个工匠能顶上十个专家,但残酷的现实就是大家都不想做工人,所以鄙人再一次呼吁,请提高工人的收入、待遇以及社会地位,因为想振兴工业,能依靠的只有他们。。。

总而言之,上述部分就是德国汽车工业强大的原因;德国制造并非天生的贵族,而相反的恰恰是百十年前的德国制造代表了糟粕,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抗争后,德国制造才彻底的成为高端的代名词,这里面经历的种种心酸可想而知,只不过德国人清楚弯道超不了车,所以德国人直来直去、开始硬碰硬,终成工业领域的标杆;实际上德国工业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结构复杂、小毛病多等问题,这些都是德国工程师过于理想、完美的思维导致,早在二战的时候德国坦克战力超强,但由于小毛病多所导致的非战斗性减员也同样多,坏了随军的技师根本走不了,要么丢弃、要么返厂,可战争中返厂是那么容易的么?据说保时捷的工程师在希特勒无数次减配诉求下,依然无动于衷,最后给希特勒气的直蹦哒;这或许就是德国工程师的匠心吧,不因材贵有寸伪,不为工繁省一刀。。。


非专业车评


这个命题真的是太大,我也只能说其一二,不敢妄谈:德国汽车工业相当厉害的一点——他们并不是在给自己造汽车,而是在给世界造车。 而且这还是其一贯策略,至今未变! 现在来看,其前瞻性真是相当可怕。

由于德国经济因二战受到严重破坏,为了复苏战后的德国经济,位于德国的美、英、法三国军事占领当局于1948年6月推行了货币改革。 这次改革成功缓解了战后德国经济的混乱局面,并在德国西部成功地推行了社会市场经济,极大刺激了经济增长。由于这次货币改革,德国经济获得了长达近20年的高速增长期(1948-1966年)。 正是在1948年的这次货币改革后,联邦德国才得以从混乱的经济局面中抽身,加上本身的工业积累,以及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等原因,小客车生产才得以起步。

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汽车几乎不出口,进口的小客车占20%,而联邦德国的小客车进口量仅占到11~14%,而出口量将近50%;1997年,德国汽车丰收年。1997年德国共向国外出口汽车303.6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6.9%。其中,轿车和客货两用车282万辆,商用车21.6万辆 。总出口率60.4%,轿车出口率60.1%,商用车出口率64.5%; 2004年,德国全年汽车出口392.4万辆,较上年增长0.8%。其中,轿车出口366.65万辆,增长0.3%;商用车出口25.75万辆,增长8%;


2014年,德国制造商在世界各地共生产1490多万辆乘用车,其中930万辆产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德国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基地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它们在德国以外的国家总计拥有2000多家生产和装配厂。 可以看到,德国是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而从事汽车生产的。 夸张点说,如果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那么德国可能就是给世界制造“车轮”的国家。 以上是策略及经济层面。

再就是文化层面。 由于的受普鲁士文化影响很大,德国上下形成了理性、服从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我们日常听到的各种关于德国人的段子里就能窥见一二。 由于汽车是一密集型制造业,创造性思维固然重要,但严谨、服从这些特质却必不可少,或者说是左右车企存亡的特质也不为过。 因为对这些特质的坚持,让德国工业获得了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的美誉,“德国制造”因此享誉全球。 而汽车工业则是德国工业的代表。 比如说前段时间风风火火的大众“排放门”事件,且是给德国上上下下惊出了一声冷汗,人们纷纷讨论的不是“大众制造”而是“德国制造”,汽车之于德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最后就是技术层面了。 也许是文化积淀,也许是战乱动荡后的警醒,人才和技术积累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投入重点。 比如说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引领群雄的BBA;走在创新浪口,“激进派”的大众都是这么做的。 举例来说 1)近十年,德国汽车工业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欧元,研发强度超过美国、日本等汽车生产大国。下表是德、日、美、中四国2010~2014年间研发强度对比; 2)比如说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都是久负盛名的德国汽车制造学校。 总之,我认为德国汽车工业发达,早期是因货币改革政策以及原有的工业积累,而后是因其一贯的对外出口策略、民族及企业文化、技术及人才积累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