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在今年這個艱難的春節假期裡,有許許多多的逆行者衝向武漢疫情最前線,但是有一些人卻散發謠言去搶購物資。這些日子裡我也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在成長中不要隨波逐流,要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去讀了本《傅雷家書》,讓我受益匪淺。

曾經,“一封家書,見字如面”寄託著濃濃的思念,可如今的信息時代,就沒有那種“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深刻體會了。我們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溝通、思想交流,如果能用筆尖傾瀉出一紙書信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傅雷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通過閱讀《傅雷家書》後,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傅家的家教底色是“東西方文化融合”,底線是“先做人”。在給兒子傅聰的書信交流中,不斷地引導、鼓勵、鞭策傅聰,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也不斷地向傅聰輸送精神養料,便有了信中給傅聰也是給世人們留下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聰最終也明白先做人、再做藝術家的益處,明白了做人的底色不能丟,繼承了父親的意志,將“赤子之心”延續下去。


我們家長真正的開心不可能是來於今天在麻將桌贏了多少錢,或者搶了多少紅包。我們父母真正發自內心的開心絕對是來自於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感受樂趣!我們做父母孜孜不倦地付出和堅持中,發現孩子突然開竅了、懂禮貌了、愛學習了、會去分擔家務了,這絕對是父母發自內心的喜悅!“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是我們自己的榜樣又是什麼呢?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父母都應具備,父母的榜樣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的行為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可見,教育孩子就是做好榜樣,就是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傅雷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在如今:“世界看手機,手機看世界”的時代潮流中,而因無休無止地玩手機、日以繼夜的麻將,我們自己是不是稱職的父母了,抱怨孩子成績不好,卻在孩子做作業的時自己在一邊玩手機。為了孩子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拋棄玩手機的習慣,安靜下來和孩子一起看本書,哪怕和孩子聊聊天,也比玩手機、打麻將好吧!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一塊明鏡,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用智慧、用耐心、用文字……循循善誘;從人生,從家庭……用心去引導孩子。

在參加孩子學校的一次家長會時,蔡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和孩子做知己、做律師、不要做孩子的法官,”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中。我們不能簡單直接做孩子的法官,而是全身心投入做孩子無所不談的朋友乃至摯友。我們與孩子彼此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溝通對話,這比強勢灌輸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凡有恨鐵不成鋼的不肖子女的存在,若追究其源、是否有為人父母教育之過呢?教育孩子,還真是一門藝術,亦是一門學問,若不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沒辦法及時糾正孩子逆判心態的蔓延。


《傅雷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一封家書,傳遞一份愛,一份情,一顆心。《傅雷家書》不僅在教人如何為人父母,也在警告世人該怎樣做人子女。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父親的汗水和智慧,在字裡行間體味傅雷、傅聰父子二人潛移默化般的藝術交流,在那零碎的生活場景和言語叮嚀中,深刻感受到傅家人互相關懷的情真意切。傅雷藝術般地將一個個問題拋出來,再通過父親的筆把答案傳遞回去,無形中那些問題也多了些許感情色彩和獨特的滋味。

胡適先生在自述中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 ……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