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七單元)

2018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七單元)

第七單元 解放戰爭

第23課 內戰爆發

一、重慶談判

1.時間地點:1945年,重慶。

2.目的:

(1)國民黨: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把不願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2)共產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結果: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4.結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舉行,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

二、國民黨發動內戰

1.爆發:1946年6月,蔣介石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

2.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開始發動對陝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三、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

1.論斷:“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2.主要方式:運動戰。

3.主要目標: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4.作戰原則和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5.轉戰陝北: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先後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6.自衛戰果: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後,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適時調整了土地政策,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土地改革內容: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佈《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僱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4.土地改革結果:根據土地改革總路線和《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各個解放區先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5.歷史意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係和土地佔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1.挺進大別山——戰略反攻:1947年6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南京和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2.戰略大決戰:

(1)遼瀋戰役:1948年9月,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打響遼瀋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2)淮海戰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與華東野戰軍以徐州為中心,發起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3)平津戰役:東北和華北人民解放軍共同發起平津戰役。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3.三大戰役作用: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5日—13日,河北西柏坡。毛澤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的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5.渡江戰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退守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