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千古的三大名相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人擔任過宰相之責,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個名垂千古的風流名相。

1. 姜尚—奠定周朝八百年社稷的開國之相

名垂千古的三大名相

姜尚,字子牙,又稱姜太公,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文王、武王兩代,伐紂建立了周朝。

名垂千古的三大名相

姜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他是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2. 房玄齡—前有房杜,後有姚宋

名垂千古的三大名相

"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房指的的就是房玄齡,名喬,字玄齡,以字行,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朝建立之前,先後擔任秦王府記室、陝東道大行合考功郎中,他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每平定一,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與謀臣猛將密相交結,使他們各盡死力。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

名垂千古的三大名相

他為人多智,有奇謀。被譽為"漢之蕭何",武門事變是主謀,助李世民得帝位。貞觀時期,他輔佐太宗,總領百官,掌政務達二十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問貴賤,隨材授任;為人謙虛,不自居功。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3. 張居正—受時代陶熔同時又陶熔時代的人物

名垂千古的三大名相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諡號"文忠"。機巧善謀,治世有方:創考成法,整頓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治黃整淮,修整邊防,功在社稷,名垂後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時宰相"之譽。朱東潤稱他是"一個受時代陶熔同時又陶熔時代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