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初中數學知識點,哪個最難掌握呢?如何學習呢?

小蔡老師


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的精華。你是否喜歡數學?可來我頭條看一道懸賞1000元的數學題可有解?



蝶谷王子


賽老師多年進行初中數學中考培訓。從帶過的眾多學生來看,初中最難掌握的知識點是幾何部分和函數部分,特別是幾何綜合函數的題目,更難掌握。

150分試卷,考120分左右最簡單,基礎會了就可以了。

想考140分,甚至想考150分就非常困難了。說句不客氣的話,很多老師,中考數學試卷想考滿分也很難。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中考數學的壓軸題,綜合性強,求新求變靈活性也比較高。

二、沒有很好的邏輯推理能力,很難透過題目表面,分析出題目到底考的是什麼知識點,該怎麼去解答。

那麼怎麼去學習呢?怎麼去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呢?

一、學生一定要見多識廣,多刷同一知識點不同類型的題目,總結出每一個知識點考法大致能有多少種。

二、學習並總結答題模型、幾何模型、函數模型等,要有模型觀,比如賽老師常常看到一個題目,腦子中基本都不用去分析這個題目,去想它考的是什麼知識點,應該怎麼著手去嘗試做,可能能做出來。為什麼?因為腦子中基本比對出了這個題目,符合某個模型,直接套用模型思路,答案也就出來了。

模型觀是累在平時積累,輕鬆在考試中知一推十,就像下棋,對手才下5步驟棋,你就知道他第十步應該下在什麼地方了。

三、壓軸題,聽懂真的不是懂,別被自己的大腦欺騙了。人的大腦都有個“偷懶”的惰性,都有畏難情緒。往往七分懂,就認為自己真的懂了。

賽老師,做過很多次實驗,學生信誓旦旦的說懂了。賽老師稍微變下題,甚至只是變下數字,學生題目就做不出來了。因為壓軸題,步驟都特別多,死記硬背肯定是不行,自己必須得理順思路。

所以,聽懂了,一定要自己再總結加工一下。就像是飯,老師給你端來了,你也看到了,但是看到了不行啊,你吃下去才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們強調學生學習一定要善於總結加工。加工後,你才能揮灑自如,靈活應用。


學習方法,賽老師總結了三點,希望能有幫助。

最後,備戰中考的學生,可以關注一下@賽老師初中數學,賽老師的視頻合集裡,有詳細的、成體系的,重點是免費的備戰中考視頻。


賽老師初中數學


初中的數學知識都很基本,從目前教科書講都不難。但是基礎打不牢,初中的題目並不一定好解,有大量初中水平的題目,高中、甚至大學生解起來都困難。現在僅就考試的難點談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基本的題目,失分多。基本知識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解題速度慢。

初中最重要的知識代數是整式的乘除和因時分解、二次方程、二次函數、以及簡單的不等式。

幾何是平面幾何的直線形和圓的定理。

這些內容課本講的極其簡單,而變化起來多重多樣。

學習的基本訓練要求是:基本公式定理都要能夠獨立推導證明。但不知何時開始,數學成了要死背公式和定理的學科。只有那些結論是自己能夠推導和證明,才算學會。而這個要求很多人達不到。

對整式的因式分解,是難點,一個人至少要做500道不同的因式分解題目。這個數量許多同學達不到,在解二次方程,有理函數,根式有理化,解不等式也很難達到熟練。我們讀書時因式分解的要求是:30分鐘解100個一般題目,正確率90%。基本題用時多,失分多是每個學生優先要解決的。解決這個問題八九十就穩拿了,有了這個厎,考試就從容了。

第二、初中最難的題目是求極值問題。

除了個別題目可以通過二次函數的判定式求極值,多數要通過數形結合求極值。

最簡單的極值是兩點間最短線的問題。

1、A、B兩點之間的最短連線:線段;

2、A、B在直線l同側在l上的點P,使得AP+BP最短;

3、A、B在河流兩側,在河流早一點P,是從A處出發經P點橫渡河流到達B點路程最短。

4、角AOB內部一點P,求OA上點X和OB上點Y,使得PX+XY+PY最短。

5、在某曲線上點或滿足某約束的點的極值問題。

這些題目需要把基本題型融匯貫通 ,解答才會容易。方法對可以直接看出答案,方法不對可就要吃苦頭了,如出現二次根號的極值問題,不能進行直觀的幾何解法。初中生學的數學基本解不出。

總之,學習初中數學基本要求是熟練,課本的問題要百分百會,包括擴展練習,但是很多初中生課本的題目並沒有全部做完(至少一遍吧),做許多練習冊,是浪費時間。課本的題目做會,舉一反三,自己會變換條件出題,比盲目做題要好。課本熟練了,找一本綜合練習冊來解題鞏固。學校有老師,學不會數學,大概是很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