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要先練站樁,為什麼?

梨鄉太極


太極拳該不該站樁,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太極拳既然屬於武術,而站樁是武術的根本,當然應該站樁;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太極拳練的是輕靈虛無的東西,站樁有可能使人步法不靈,形成死樁的情況。並且認為太極拳慢練,即是活樁,既有站樁之功效,又避免了站死樁之弊病。

我是主張站樁的,站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許多文章都有專述,在此不再贅述。不站樁未必知道站樁的好處,也不能就想當然認為一定會是“死樁”。既然承認有“活樁”,當然就會有“定樁”。太極本就包含陰陽,動則生陰陽,靜則合太極。因此,拳架、單式、站樁等在太極拳整個訓練體系中都有自己的作用,是“一個都不能少”。簡單講:站樁是在相對靜止的狀態去找“松”的感覺;單式是在相對固定的動作中找“松”的感覺;而拳架則是在整個套路中、在不同的動作中找“松”的感覺。

嚴格來說,在練習拳架之前,就應該站樁。當然,如果覺得枯燥,也可以在拳架學會之後即開始站樁。站樁與拳架同等重要,站樁比拳架更簡單、更靈活。如果場地不夠大,可以練單式或站樁;如果沒有整塊的時間,也可以練單式。每次站樁應該超過30分鐘,最好是一個小時以上。最初可從無極樁開始,無極樁簡單、自然、對身體要求不高,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無極樁要達到的目的:調身、調息、調心。

調身:身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心不安,身形正確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對初學之人,在行拳走架時,對動作會顧得較多,未必能對身形照顧全面。因此,在站樁時調整身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楊澄甫之“太極十要”首先就是“虛領頂勁”,所謂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但怎樣才能正確做到“虛領頂勁”呢?根據本人三十多年習拳的體會,要做到“虛領頂勁”必須身正,身不正則不能保持“虛領頂勁”,就算勉強做到,頸項也很難放鬆,勢必影響頭容正直。所以,欲“虛領頂勁”,必須“立身中正”。而“立身中正”的關鍵在於“尾閭中正”,尾閭不正,要麼翹臀、要麼挺腹。所以,調身的重點,就在調整尾閭,尾閭調好了,自然身正,身正以後,才能保證頭容正直。這時,頸項容易放鬆,頭就好像不倒翁立在頸項上了。

調息:太極拳要求自然呼吸,行拳走架時,無須考慮呼吸,任其自然。但初學拳者,大多是淺式胸腔呼吸,很難通過練拳的過程,自然變為腹式呼吸,站樁就成為我們調整呼吸的好方法。在身勢調好之後,全身放鬆,保持自然呼吸。使呼吸慢慢深長,吸氣時,意使小腹鼓脹;呼氣時,意使小腹內收。都不可用力。如此天長日久,自能養成腹式呼吸,並使呼吸自然深長。

調心:李亦畬《五字訣》首先就講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心靜是太極拳功夫進階的關鍵,越到高層功夫,對心靜的要求就越高。站樁時沒有動作的考慮,可以專注在呼吸和心境上。先把意識放在呼吸上,有助於入靜;或者把意識專注於放鬆,也對入靜有幫助。但要真正做到靜,窮一生之力,也難窮其極。心靜反過來對呼吸的影響非常大,心靜則氣和、心安則呼吸順。否則,就會出現心浮氣躁的現象。

站樁與拳架是一個整體的兩面,功夫來自站樁,也不能離開拳架,所謂靜中找、動中求。拳論講: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是為生生不息之動。站樁是由裡而外、靜而生動。拳架是由開展至緊湊,由外而內。當然,功夫上身之後,舉手投足無不具有拳意,所有形式皆可免也。




王翀楊氏太極拳


站樁在傳統武術中佔著很重要的位置,也很神奇、神秘,那麼站它起什麼作用呢?它到底是練什麼東西?為什麼同樣的樁法,就有的人能練出功夫,有的人站了好多年也沒什麼效果呢?

有的人說,站樁是靜態中煅練肌肉,這話也對也不對;有人說站樁是為了站得穩,這話也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你就耐心地看下去,很快就會明白。 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一起對樁功進行探討。

其實,站樁也分知已和知彼功夫。

知已功夫,站樁中去體會、瞭解自己的身體框架和結構,提高身體的做功能力。人的身體因為後天的不正確使用,導至了變形。

一般人意識對自己的身體認知很差,甚至於腰在哪裡、胯在哪裡都感覺不出來,更別說去指揮和控制它們了。也分不清楚哪是肉,哪是筋,哪是骨,所以用力時筋骨肉一起緊張,一團僵。如此又耗能量效果又不佳。

因此站樁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放鬆,通過放鬆,使變形了的身體迴歸先天自然狀態:氣血下沉、虛頸收頜、虛胸實腹、圓背松腰、溜臀坐胯……使意識對身體結構的感知能力逐漸得到提高。

有了這個階段的站樁,知已功夫會大大得到提高,你再去做功使力,就分得清楚是筋骨在用力還是肌肉在用力了。學會放鬆的階段,一般師父是不讓徒弟去搞負重訓練的,得松得出來了才能去練。

站樁的第二步就是伸筋拔骨,因為已經分清楚了筋、骨、肉,在站樁時就要求筋繃,骨撐,肉鬆,練的是筋骨。如果第一步沒練好,分不清楚筋骨肉,直接練第二步,就那幾乎白練了。

在傳統功夫中,徒弟的功夫練不到這個要求,師父就不會他講下一步的練法,其中之一就怕他著急,基礎沒打好就直接去練下一步的功夫,結果出不來功夫或者出的功夫不純。

樁功的理論來自道家思想,道家講究的是自然、返本歸真。與現代的體育理論不同的是,道家不認為勁是練出來的,正好相反,勁,人先天就有,是後天的不良習慣造成了人體的變形、肌肉的僵化,拙力的出現。

所以樁功就是要把拙力不斷的去掉,使先天的自然力返出來。我常說:初級的站樁,就是一個卸掉拙力的過程。

那麼,人在實戰中的勁力到底來自哪裡呢?現代體育理論認為是來自肌肉的收縮,內家拳理論則不這麼認為,它認為勁力的來源是五臟六腑的強壯和丹田的鼓盪。這是很有道理的,當一個人的某個器髒出現了毛病,人就會感覺到四肢無力。

知道了勁力的來源,那麼

在站樁中我們要做的還有兩個事情,一就是如何把五臟六腑養得強壯起來,二就是如何給勁力的傳輸清理道路,儘量讓它在傳輸過程中不損耗或出現堵塞。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生酮飲食減肥


練太極拳入門之初應以練套路為主,一開始沒有一定的鬆柔功夫不主張站樁。

套路是動態的利於把身體活動開,柔化開,鬆柔了練起來也會感覺比較輕鬆自如。套路動作隨時在變化,不會感覺無聊,從而練起來有樂趣,能夠長期堅持。站樁是固定不動的,沒有一定的鬆柔功夫作為基礎,容易僵硬,一旦身體僵硬就會無法長時間保持姿勢。站樁沒有動作的變化,初學者會感覺很無聊,枯燥無味,從而沒有練下去的意願,所以我們應該先把套路練好。把套路練得中,正,平,圓,輕,靈,柔,活,行雲流水。這時候身體已經有了一定的鬆柔基礎,心自然能靜,站樁時就不會身體僵硬,身體不僵硬就能夠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