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堡壘往往最先從內部攻破”,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是用血和淚換來的教訓。

古人云“內憂外患”,並將他們放到了並列的地位,但他們的含義卻天差地別。如果將人為載體的話,內憂便是疾病,而外患便是外部可能攻擊人類的動物或者天災或人禍。

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所以,歷來王朝的覆滅,最大的原因都不是外患,而是源自於內憂造成的衰弱,恰巧為人所趁。人如此,國家亦如此。

國家強大的根基在於內部穩定,而穩定的關鍵在於民族穩定,也可以理解為“民族性”。比如,中國,自古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人就是中國人,無論是改朝換代還是外族侵襲,中國文化一直存在,中國的民族性一直存在。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魂”。

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所以,世界部分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經常不斷的指責中國,到處宣揚中國不民主、不自由。但他們卻一直研究中國,在偷偷的學習中國,這顯然是“口是心非”。英國退出歐盟是“民族性”的選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是“民族性”的選擇;俄羅斯的獨立也是“民族性”的選擇。顯然這個是對的。

但也有例外,拋棄原有的“民族性”,開始全面西方的道路。原本是中國華人的分支,國內到處充斥著華人的身影,但現在,卻拋棄了“儒學”,拋棄“孔孟之道”。明明是一個標準的東方國家,卻走上了西化的道路,而且一去不復返。這個國家便是新加坡。

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世界文化古國的傳承,唯一從未斷絕的便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傳承。這是西方不能理解的。但西方的精英們,研究了很久,也學習了很久,現在,他們好似知道了。中國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並保持文化傳承,最核心的便是證據穩定,主體民族穩固。西方各國看懂了,但是新加坡卻自信的不這麼認為。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建立新加坡共和國,是一個標準的城市國家,國土面積僅719.1平方公里,可謂是一個彈丸小國。在建國之初,雖然加入了聯合國,加入了東盟,加入了英聯邦。但是世界對於新加坡能否存在,是抱有疑問的,新加坡太小了。小到根本無法保證國家安全,小到稍微的一場動盪就能讓他溟滅。

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弱小需要團結才會強大,但弱小的新加坡,沒有這樣選擇。在新加坡主體民族就是華裔,如果想國家強大,團結內部、穩定華裔才是道理,但他沒有這樣選擇,而是選擇在國內執行西方化的策略。

在新加坡國內,佔有絕大多數的華裔並不是國家的主人,反而成為了國家最低等的存在。白人才是新加坡最尊貴的民族,其次是馬來西亞人、印度人。而且還將國語改成了英語,在文化上,徹底實行西方化制度。拋棄了東方傳統的知識和理念,全面學習西方文化和思想。這讓西方很滿意,但是新加坡還在嗎?

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加坡的華人元素,在逐漸的減少,變得越來越弱,越來越沒有自主的民族性,沒有民族的國家是危險的。現在的附庸,未來可能就是淪陷。如果沒有了思想,沒有了國家凝聚力,沒有了民族,這還能算是一個國家嗎?是團體、利益團體,一個組織.....

如果說民族是文化,那麼宗教便是精神。新加坡放棄了佛教和儒教,轉而推廣基督教和新教。可以說,已經從文化到精神徹底西化。一個傳統的東方國家,走上了全面西化的道路,而且已經成為了西方國家;一個西方宗教國家。

傳統東方國家,國內卻執行全面西化策略,唯一削弱主體民族的國家

打壓國內的主體民族,“崇洋媚外”,這樣真的好嗎?未來的新加坡是新加坡人民的新加坡,還是他人的新加坡?到底誰才是國家的主人?恐怕這已經不是西化了吧。而世界上的國家看不起他、反對他的原因,恐怕也就起源於此。

沒有國的庇護,哪裡會有家,沒有家的基礎,國又在哪裡?被徹底西化新加坡未來的路在何方?對與錯之間,真的選擇對了嗎?

ENT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