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導讀: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這個人是通過陳橋兵變,被手底下的人披上黃袍,從而“被迫”無奈當上了皇帝的。當然了,這裡的“被迫”有幾分虛情假意,有幾分竊喜,有幾分心安理得,自然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為了加強北宋的中央集權,避免將來手下再出現自己這種“黃袍加身”的情況,趙匡胤來了個杯酒釋兵權,輕輕鬆鬆就把手底下那些重臣的兵權都收了回來,然後打發這些人回去安心做了富家翁。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包括後世歷史上對趙匡胤的這種行為,都是稱讚有加。認為這人兵不血刃的就收回了兵權,沒有妄動刀兵,算是歷史上少有的仁君了。而且這趙匡胤以溫和的手段達成自己的目的,讓當時不穩定的局面沒有出現混亂的情況,也算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要說宋朝通過趙匡胤的舉動受益不假,畢竟加強了中央集權,避免出現藩王割據的局面,從而再現五代十國的亂象,可是要說最大的受益者真是趙匡胤嗎?那就未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分析一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動機。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都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動機是擔心將來自己的手下也出現自己這種情況,被手底下的人黃袍加身,從而搶了自己的天下。這個動機看起來似乎很合情合理,然而真是這樣嗎?要知道慫恿趙匡胤這麼做的人是誰?趙普。當時趙普是幹嘛的?趙匡胤身邊最為倚重的謀士。當初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這個趙普在背後出了多少力,恐怕只有當事人心裡有數。

可是當趙普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趙匡胤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不會的。自己手底下的那杆子夥計什麼秉性自己最清楚,肯定不會背叛自己的。要說人這第一反應一般來說都是很準的。趙匡胤也不例外。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他為什麼這麼篤定手底下的那杆子夥計不會背叛自己,或者說沒有能力背叛自己?因為當時軍權最盛的人物就是趙匡胤,他才是最大的軍閥頭子。軍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上,那些臣子就是想蹦躂,也得問問自己答應不答應啊。就好像當初周世宗柴榮在世的時候,軍權都在他柴榮手裡,他要是不死,趙匡胤有機會陳橋兵變嗎?

可是這人當了皇帝以後,難免會變得多疑。再說趙普人家從頭到尾也沒有說別的,只讓自己考慮這種可能性,因此即便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作為皇帝,也要把這種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於是沒有深究的趙匡胤就照著趙普的意思去辦了。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結果呢?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笑了。為什麼?因為將來自己當皇帝最大的障礙全部被趙匡胤掃除掉了。趙光義趙普和趙匡胤啥關係?一個是親弟弟,一個是乾弟弟。當年這三人在柴榮手底下混的時候,趙匡胤老孃可是把趙普當成乾兒子看的。後來陳橋兵變中,趙普和趙光義可是出力最多的兩個人。

趙匡胤如願以償的當了皇帝,幫助趙匡胤拿下皇帝寶座的趙光義除了被封賞無數外,最重要的還是被趙匡胤許下重諾,將來這皇帝位置,很有可能要交到你手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尤其是當皇帝這麼大的誘惑。所以趙光義從第一天就動了心思。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可是要說趙匡胤這個皇帝當得穩,那是沒有任何異議的。畢竟柴榮一死,軍中不管從聲望還是從權力上來說,趙匡胤都是南玻萬(NO.1),可是趙光義算什麼?掛著皇帝弟弟的名頭,將來靠什麼繼承皇位?論威望,他能壓住那些大臣嗎?開玩笑呢不是?當初在軍中,哪個沒有和趙光義一起勾肩搭背過?週末捏腳哥幾個還輪流掏錢呢……

所以讓趙光義直接接手趙匡胤的江山,他是心虛的。只要這幫老臣子在一天,自己就沒那個底氣接手哥哥的江山。壓不住這些老軍痞老流氓啊。怎麼辦呢?簡單。讓哥哥把這些老臣子除掉就行了。於是趙光義找上了趙普,趙普再跟趙匡胤提出了建議……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趙普為啥願意幫趙光義?趙普幫趙匡胤那麼大的忙,結果趙匡胤當了皇帝后,趙普並沒有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那宰相的位置還是前周朝老臣範質王溥這倆人的,包括後來他們倆主動辭職,這宰相的位置也沒輪到趙普。他還只是門下侍郎……所以趙光義承諾一許,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匡胤聽了趙普的話,杯酒釋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可是對當時的宋朝有什麼積極意義嗎?沒有。當時天下時局並不穩定,還需要許多能征善戰之人。可是這些老臣子都被趙匡胤批准回家養老了,拿著趙匡胤的承諾,奉旨貪汙去了。

杯酒釋兵權僅僅是春風化雨的帝王術?背後的陰謀你猜不到


而新生代的將領論起帶兵打仗的能力,弱了不止一條街。包括後來趙光義當了皇帝,幾次北伐碰壁就可以看出來。宋朝真的是從剛開始,就長蛆了。

所以說,杯酒釋兵權到底是帝王權術的需要,還是某人假借趙匡胤之手,行使自己野心的計謀,那就見仁見智了。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