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与国家发展

(求关注)

原本我是想从个人的视角来谈一谈房地产的。但是由于无论怎样的观点都会被人骂,于是我决定放弃,采用国家的视角来谈一谈房地产。

房地产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我用一个很生动的小例子来比喻,那就好像人和食物的关系。人从生下来之后,所接触到的食物种类在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母乳到奶粉然后会增加到辅食。最后才会正常的食用主食。

房地产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婴儿和辅食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一个国家在某一阶段是重要的,因此,如果要谈论房地产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好坏,你不能采用笼统的说法。而必须要精确到某一时期。所以,发展房地产在某一时期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国家发展了却还在依靠房地产,就好像孩子已经长到二十岁了,却还在吃母乳这是极不正常的。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他的理财能力缺乏,理财偏向保守,那么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储蓄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将存钱存在银行里。风险相对较小,同样的收益也相对较小。对于个人来说这是很保守的理财方式,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却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太高,对于这个国家是相当危险的,因为银行不会将你所存入的钱都放在某一个角落。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他连支付利息的钱都拿不出来,银行一定会将储户的钱用于投资其他行业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但是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只要不是垄断,银行的投资必然会出现有亏损的情况。那么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几率也就更大,这意味着国家随时处在悬崖边。因此任何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允许储蓄率过高。

本世纪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家庭普遍小有积蓄。对于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来说,手中已经拥有了大笔可支付的钱对于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也已经积攒了一笔不小的钱,而这些创造出来的财富他们都去哪了,事实上他们大多都进入了银行,整个国家的储蓄在飞快的增加,储蓄率也相较于正常国家来说太高了。如何让这些钱被运用到社会之中,让这些钱活起来?成为了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每个国家的解决方式都不尽相同,要依照各自国家的国情来决定。自古以来,中国人如果有钱了就会干两件事,一是买田地,二是买房。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购买田地。已经成为了不可能。买房成为了唯一出路,于是国家视时候推出了房地产战略。事实上,本世纪初的十多年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房地产,这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几年。

但是,一时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永远的蓬勃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房地产战略之后,已经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如果国家决策者没有清醒的头脑,那么日本就是前车之鉴。房地产不可能一直升值,任何商品都有它的极限价值。对于房地产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几十年的房地产发展看似非常红火,但实际上,已经是到了盛极而衰的时候。

十几年的房地产蓬勃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掏空了中国老百姓几十年的积蓄。这时候,钱被谁赚去了?很多人一定会想到的认为是房地产商,实际上房地产商只不过是房地产战略的副产品。他们所赚走的利润可以说九牛一毛,并不排除这其中有一部分个人也因为炒房得到了好处,但是这些人毕竟只不过是少部分。天量的资金都被国家所吸纳过去了。事实上在过去十几年,中国逐渐实现了从民富到国富的转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近几十年来中国才得以大量建设基础设施。每一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所需要的资金都来自于成千上万套的房子。

但是我必须要说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国富和民富两者是相互对立的。是一个绝对概念,但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国富民肯定是穷了,但是这种贫穷是在更高水平上的贫穷。20年前中国的贫困标准是基本温饱十年前中国的贫困标准是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同样是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但是相较于十年之前,20年之前。他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就好像班级进行期末考试倒数第二名成绩为70分,那么倒数第一名即使从十分提高到69分,它也仍然是倒数第一。但你能说,他考十分和69分是一样的吗?显然并不是。因此必须说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一个正常国家的发展一定是相互循环就像太极图一样不断地流动。让资金从国家流到人民,又从人民流到国家。但是重要的是国家得到了人民的海量资金之后,他会如何抉择?如果不思进取仍旧沉迷在往日的辉煌之中,没有积极利用这笔资金。那么海量的资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成为了取祸之道。

今后的20年应该是从国富又转为民富的20年。要让资金重新再回到人民手中,这就意味着,资金要从房地产流向实体企业,让实体企业蓬勃发展。吸引更多的就业让人民的工资稳定上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房地产不过是这个国家在发展早期用来吸纳资金的一个手段而已。这绝不是长久之道,如果沉迷于其中那么下场可以说会十分惨烈。如何将资金重新从房产业抽出,投入实体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这要考验一个国家的决策水平。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