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前曾歸許昌管轄,如今則歸屬於開封市,是開封最低調的千年歷史文化名鎮

在河南省中部,有這樣一座小鎮:

其不僅是千年歷史文化名鎮、中州名鎮,更先後被獲得省級城鎮建設重點鎮、省級鄉鎮發展百強鎮、省級科技示範鄉鎮等榮譽。

這裡,55年前曾歸許昌管轄,如今則歸屬於開封市,是開封最低調的千年歷史文化名鎮。

這座小鎮,就是洧川鎮。

關於洧川鎮

洧川鎮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因處於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帶而得名。

在地理位置上,與許昌長葛市隔雙洎河相望,總面積65.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6.2萬。

洧川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彼時,分屬於鄭、韓、魏三國。隋開皇年間,開始施行州縣制,在該地設立洧州,於唐貞觀元年廢除。

金朝時,在原洧州境設置宋樓鎮,興定二年(即公元1218年),又以宋樓鎮置洧川縣,並一直沿用至1954年(民國時期曾短暫稱城廂鎮),置縣歷時736年。

1954年,因區劃調整,洧川縣被撤銷,稱區併入長葛縣,屬許昌專區。

1965年,原洧川縣部分地區又劃歸尉氏縣,稱人民公社,屬開封專區。1983年,改稱洧川人民公社改稱鄉,1988年,再改為洧川鎮,屬開封市,至今未變。

洧川一奇

如今說起洧川鎮,外地人知道的並不多,甚至有不少河南本地人也會將這個名字唸錯。不過,洧川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卻無法抹去。

洧川境內人物古蹟遍地,而在這眾多的人文景觀資源中,又以洧川南門最是令人稱奇。

明朝景泰二年(即公元1451年),洧川開始修築周長九里四十步的城牆,並開有五門。此後一直到清朝,又有多次復修擴建,女牆、樓垛、駛道全部用青磚所砌,整齊而又堅固,因此洧川城牆又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湯"之稱。

清末,洧川城屢遭炮火侵蝕,曾經的五門,僅剩南大門倖存。該門東西寬7米,高10米,謹慎13.5米,很多人去到尉氏縣,都會去洧川大南門打卡。

這座城門最特別之處,不是因為其歷經幾百年風雨不倒,而是因為南城門建後在其通道頂端的正中央,一株柏樹從牆縫裡傲然生長挺立,至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樹齡,卻仍枝繁葉茂,堪稱洧川一奇。

當然,去到洧川,除了到南門打卡之外,縣境內始建於明初的城隍廟(朱元璋親封的正五品城隍廟)、鴻臺寺(洧川八景之一),都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