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前兩天看到早期的一個聯合國法庭的審判,主角是末代皇帝溥儀,主題是法官詢問關於日本人軟禁他期間發生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是溥儀一口標準的京腔話,當時叫“國語”,清末時把北京官話規定為了國定語言。而我們現在講的普通話,則是建國後以北京話、河北承德灤平縣話為基礎,綜合發展而來的,1955年向全國推廣。

但是歷史上,各地統一進度、漢化程度很不一致,加上風俗習慣各異,所以出現了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對外地人來說簡直是“外語”,尤以閩語明顯。我們現實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為對方言理解不到位鬧出的誤會與笑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切身體會與經歷吧。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那些方言鬧的誤會與笑話

網友們的經歷真是讓我們感到哭笑不得,看到令人捧腹,以後看到更有學習價值的方言誤會再放上來供眾人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