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周天子以周礼定天下,大肆分封诸侯,在最初的时期内,各国都稳定的发展,遵循周礼

,于是便有了周王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周天子以周礼定天下


可到了东周时期,周礼便被践踏的一无是处,都说“春秋无大义,强者定章程”,而率先挑战王权的就是郑庄公,由于他是倒着生出来的,所以他也叫郑寤生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郑庄公第一个践踏周礼


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国逐渐强大,郑庄公励精图治,而且极具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他率领郑国的军队数次大败各国联军,几乎无败绩,可以称得上是“常胜将军”了,也正因此,在春秋初期,郑国是一枝独秀盎然屹立在天下之间,成为了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家,史称“春秋小霸”。

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非常近,他们同宗同源,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正因为这层特殊关系,郑国的封爵很高,是伯爵,而超级大国楚国的爵位才是个子爵,由于爵位很低,可实力超强,所以楚国才总是想抬高自己的身份。

郑国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天下之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

郑国的疆域占据今河南省北部大部分地区,在古代时期,郑国西靠虎牢关之险,东可达汴梁,南至禹州,北跨黄河

,是一个十足肥沃的中原之地。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郑桓公早已看出周王室即将衰败了。


郑桓公很有远见,当时他就看出了周王室即将衰微,而戎狄必然要昌盛起来,所以他在周幽王十年的时候就将自己的族人都迁徙到了洛水一带,这就是郑国立国的最基础之地。

本来当时郑桓公选择郑国土地的时候,考虑的因素是这个地区周边全都是小国,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带,他的预测基本上也全都是正确的,只是遗漏了一点,那就是后世各国的风云变化。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晋楚之间的争霸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郑国


他认为的安全其实只是相对的

,放眼整个春秋历史,其实就是以楚国为主的北上侵略史和各国与其的对抗史,而断定春秋霸主地位的主要因素就是这个国家能不能组织抗楚,尤其是晋国和楚国之间数百年的斗争更是接连不断,而位于晋楚之间的郑国就成为了霸主之争的首位受害者。

郑国除了要为晋楚争霸战争的恶果买单,同时他也是周天子想要制衡各国的一个筹码,更是各大国力图争取的兵家重地。

所以说,郑桓公的选择在最初郑国的发展阶段对于其是非常有利的,也正因此,才有了郑庄公小霸春秋的光辉历史,不过,在随着庄公逝去之后,郑国逐渐衰落,就沦为了各方势力的工具了,无论是楚北上,还是晋南下,首过之地即为郑国,而得到郑国的支持对于战事的好处还是颇多的,比如大军过境粮草的供应就可以由郑国来承担,郑国虽然相对晋楚齐秦等国是小了点,可是在春秋所有的国家中,它也是个中等强国,战车有千乘,如果郑国能够进行助战,肯定是非常有益于战局的改变,当然,郑国帮了谁谁的获胜几率就大一些,但是同样郑国也就得罪了另一方,在战事过后,反过来也要受到其他的国家的威胁。

郑国还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可郑国的百姓也就因此屡屡遭受兵灾之苦,这完全就是在替别的国家背黑锅的行为。

小国政治,左右逢源

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家资源决定了他的归附问题,归楚则晋弱,归晋则楚弱,所以郑国既是各大国争相利用的香饽饽,同时他归属一方后,马上就会成为第一个受到打击的对象,这归与不归,郑国是一点好处都捞不着,还得担惊受怕,这该咋办呢?

大国有大国的处事准则,而小国也小国的为人之道,郑国这个尴尬的国家为了苟延残喘,只能左右逢源了,为了准确的押宝,郑国的谋臣卿士们也是绞尽脑汁,但是作为曾经的霸主,郑国也得有点尊严,他们真的是只想偏安一隅,而不想去放低身价去主动投保,可是这个尊严在大国眼里一文不值。

为了争取郑国的支持,春秋时期的各大国都是采取讨伐为主的方针,比如郑国不愿意西和秦国,北联晋国,那么这个问题好解决,秦晋两国一起兴兵讨伐,他们会对郑国施以淫威,恐惧之下的郑国就不得不同秦晋结盟抗楚,这是不是可以说是“秦晋之好”的另一种解释呢?

同样,楚国要想北进,郑国不愿意,楚国也会兴兵问罪,于是郑国照样屈服,这就是郑国卑微的求生之道。

长期生活在各种政治军事旋涡当中的郑国,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那就是根据国际形势提前押宝,比如秦国强盛,晋国衰弱时期,郑国就与秦楚联盟抗晋;晋国强盛,楚国羸弱之际,郑国就主动向晋国示好,以保全自己。

郑国示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提供军粮,缴纳贡品,大行方便之道等,总之就是谁强跟谁走。

韩国灭郑

郑庄公之后陷入衰败的郑国也曾有过短暂的中兴,这得益于子产,但是子产并不能改变郑国的根本,在他死后,郑国还是老样子。

终于,郑国在各大国包围下挺过了艰难的春秋时期,可惜,战国刚刚拉开帷幕,郑国就灭亡了。

“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规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王曰:“善。”果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刘向.《战国策》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即便韩国占据了郑国,也是最小的


三晋之中韩国最弱,由于韩国的地理位置也是极为特殊,他西有强秦,北有魏国,南拒楚国,他哪个也打不过,更不能招惹,所以要想发展自己只能向东边的郑国下手了,这事在三晋消灭智氏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韩王本不想要成皋这个地方,他认为这里土地贫瘠,可是段规却明确的告诉韩王,只有占据成皋,才能顺利地将郑国拿下。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战国初期各国势力图


果不其然,机会来了,郑国不自量力趁楚国内乱干涉楚国的内政,可楚国平稳之后,便前来报复,击溃了郑国的军队,而此时郑国的大臣和宗室非但没有合力抗楚,反而为了私利而相互争斗起来,韩国看准了机会,一举发兵便灭亡了郑国。

郑国被灭,其原因是多重的

上文说了,郑国左右逢源是其立世之本,但是这种做法根本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郑国永远都是被人利用的棋子,谁强大就投靠谁,最终只能招来祸患,楚利用郑攻晋,反过来晋也利用郑伐楚,损失都是郑国的,但是利益却跟他丝毫没有瓜葛,反而最终招致他国的怨恨。

当然,造成郑国所有政治行为的原因跟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是其内部的不团结也是其终至祸患的根源,郑庄公死后

他的后人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由于上行下效,礼法很正常的被践踏的满目疮痍,权臣和宗室都为了私利而陷入内斗,使得郑国内外劳顿,国势越来越衰微,最终给人可乘之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变化的时期,很多国家都相继称雄,而其之所以能够称雄,最大的得益就是变法图强,在春秋初期的秦国位于不毛之地,经过数代君主的努力开拓,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线大国,而后又经历了“商鞅变法”,积累了丰厚的实力,同样三家分晋之后的魏国也在战国初期称雄了近百年,也是因为变法的成功,只可惜后来没有坚持,否则天下归入谁手也还是个未知啊!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郑国是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他本身有很好的基础,可惜没有保持住,尽管他们也曾经变法图强,可惜郑人重利,在子产死后,变法形同虚设,国家只能走向衰亡,这是大势所趋,韩国作为新起之秀,利用郑国的内外危机,出兵将其灭亡获得了郑国的土地和人口,本来也是开了一个好局,毕竟三晋之间在很多时候都是以一个整体存在的,所以韩国本可以一举成霸业,可是韩国没有把握住,后来他成为了第二个郑国。

曾经的春秋小霸,位于天下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郑国为什么被灭?


秦灭六国,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这就是占据中原之地方可尽显英雄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