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员王珍:在应对各种杂音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一场独具特色的非常规战争。爆发突然,不宣而战;“敌我”分明,敌人只有一个,全人类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同在一个营垒,不容选择。唯其如此,克敌制胜的独门法宝是团结合作,形成对病毒的铜墙铁壁,合而歼之,不使漏网。“命运共同体”是指导理念,也是人类战胜病毒的最高战略。每个国家都是一个分战场,各有各的国情,也各有各的“高招儿”,不可强求一律;但守望相助,协调共济,同心合力必不可少。当前合作主流强劲,成效显著,中国积极参与,成为国际抗疫大军的“生力军”。

但是,面对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如古今中外凡有重大战争之时,必生“百家之鸣”之势。主战的,主和的,敢战的,畏战的,合力共战的,隔岸观火的,英勇拼搏、浴血奋战的,说三道四、暗箭伤人的,形形色色,无不有之,不可避免。真正的勇士要战斗,耳旁有杂音,身边有干扰,背后有掣肘,理会之则耗损精力,听之任之则举步维艰,此种情势常令人困窘。

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员王珍:在应对各种杂音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4月17日,中国政府援助巴基斯坦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8人圆满完成既定任务,搭乘包机返回中国。

这正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凭借强有力的领导和制度优势,靠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和雄厚的物质科技实力,取得了本土疫情基本得控,抗疫形势持续向好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有效地保护了公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为世界抗疫争取了时间,提供了经验借鉴,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并应有急需的国家派出了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团队,中国专家与100多个国家的同行进行网上交流,无保留地分享信息和经验。

中国为世界抗疫所作贡献天人可鉴,记入史册,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中国所作所为赢得了赞誉和友谊,也遭到了主要来自某些西方国家的敌视、攻击、诬蔑和非议。这些东西连篇累牍,不绝于耳目,听得耳朵都磨出了老茧,让人不屑赘述,大体可概括为三大类:

第一类出自高层人物之口,带有明显官方色彩,主要目的是甩锅,推责和转移视线。

第二类来自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政客群体,主要动因是对华敌对立场,用冷战思维看待中国在世界抗疫中的作为,目的在于打击、削弱中国,唯恐中国不乱,还在于借反华扬名立万赢选票。

第三类出自西方媒体,包括部分主流媒体和不入流的自媒体,还有一些所谓学界人士。他们或出于不分是非、不负责任的“言论自由”观,或出于政治偏见,或为了靠猎奇、耸人听闻提高视听率,生编滥造,胡说八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来自中国内部极少数所谓“公知”和自媒体的杂音。

杂音四起,绝非因我们“四面树敌”,而是因为杂音的制造者们早在窥视,不招自来;更不意味着我们“四面楚歌”,而是朋友多了,影响大了,难免有人嫉恨。

应对“杂音”,重在“定力”,建立在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敢于担当的坚定不移之力,大国外交总揽全局,不卑不亢,泰山压顶不动摇,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笃定之力。在战略上应当藐视一切杂音,不要过于纠结,更不可草木皆兵,因为撼山易,撼中国难。但在战术上又要注意观察判断,进行必要的斗争,不能视而不见,一味容忍退让。

对来自官方的错误言行,自有官方回应,表明立场,澄清是非,驳回一切不实之辞,有理有利有节。民意舆情有话要说亦在情理之中。对少数政客的反华狂言,应择其最具代表性者给予批驳,批他个淋漓尽致,体无完肤,但也不必每言必驳,冷着他,不理他,让他知道自己的斤两。对媒体学界的造谣污蔑,应摆事实,讲道理,剝光其用以骗人的装璜,粉碎其“谎言重复千次即成真理”的图谋。

至于国内杂音,应从更深层次予以认真分析,严肃对待。这里涉及的首先是个爱国感情问题,其次才是认识问题。沒有了或淡化了爱国之情,甚至代之以爱别国,那就看自己的国家一切都别扭,别国一切都了不起,因此有人骂祖国,捧外国,数典忘祖,可憎可悲。当前既为“战时”,此种言行当有卖国之嫌,亦不应任其泛滥蔓延。(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外大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