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員王珍:在應對各種雜音中堅定信心保持“定力”

抗擊新冠疫情是一場世界性的戰爭,一場獨具特色的非常規戰爭。爆發突然,不宣而戰;“敵我”分明,敵人只有一個,全人類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同在一個營壘,不容選擇。唯其如此,克敵制勝的獨門法寶是團結合作,形成對病毒的銅牆鐵壁,合而殲之,不使漏網。“命運共同體”是指導理念,也是人類戰勝病毒的最高戰略。每個國家都是一個分戰場,各有各的國情,也各有各的“高招兒”,不可強求一律;但守望相助,協調共濟,同心合力必不可少。當前合作主流強勁,成效顯著,中國積極參與,成為國際抗疫大軍的“生力軍”。

但是,面對這場戰爭的殘酷性和艱鉅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政治態度和思想傾向,正如古今中外凡有重大戰爭之時,必生“百家之鳴”之勢。主戰的,主和的,敢戰的,畏戰的,合力共戰的,隔岸觀火的,英勇拼搏、浴血奮戰的,說三道四、暗箭傷人的,形形色色,無不有之,不可避免。真正的勇士要戰鬥,耳旁有雜音,身邊有干擾,背後有掣肘,理會之則耗損精力,聽之任之則舉步維艱,此種情勢常令人困窘。

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員王珍:在應對各種雜音中堅定信心保持“定力”

4月17日,中國政府援助巴基斯坦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8人圓滿完成既定任務,搭乘包機返回中國。

這正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個挑戰。我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憑藉強有力的領導和制度優勢,靠全國人民的英勇奮鬥和雄厚的物質科技實力,取得了本土疫情基本得控,抗疫形勢持續向好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有效地保護了公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為世界抗疫爭取了時間,提供了經驗借鑑,向127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並應有急需的國家派出了高水平的醫療專家團隊,中國專家與100多個國家的同行進行網上交流,無保留地分享信息和經驗。

中國為世界抗疫所作貢獻天人可鑑,記入史冊,為國際社會所公認。

中國所作所為贏得了讚譽和友誼,也遭到了主要來自某些西方國家的敵視、攻擊、誣衊和非議。這些東西連篇累牘,不絕於耳目,聽得耳朵都磨出了老繭,讓人不屑贅述,大體可概括為三大類:

第一類出自高層人物之口,帶有明顯官方色彩,主要目的是甩鍋,推責和轉移視線。

第二類來自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政客群體,主要動因是對華敵對立場,用冷戰思維看待中國在世界抗疫中的作為,目的在於打擊、削弱中國,唯恐中國不亂,還在於借反華揚名立萬贏選票。

第三類出自西方媒體,包括部分主流媒體和不入流的自媒體,還有一些所謂學界人士。他們或出於不分是非、不負責任的“言論自由”觀,或出於政治偏見,或為了靠獵奇、聳人聽聞提高視聽率,生編濫造,胡說八道。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我們最不願意聽到的是來自中國內部極少數所謂“公知”和自媒體的雜音。

雜音四起,絕非因我們“四面樹敵”,而是因為雜音的製造者們早在窺視,不招自來;更不意味著我們“四面楚歌”,而是朋友多了,影響大了,難免有人嫉恨。

應對“雜音”,重在“定力”,建立在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基礎上,堅持原則,堅守底線,敢於擔當的堅定不移之力,大國外交總攬全局,不卑不亢,泰山壓頂不動搖,亂雲飛渡仍從容的篤定之力。在戰略上應當藐視一切雜音,不要過於糾結,更不可草木皆兵,因為撼山易,撼中國難。但在戰術上又要注意觀察判斷,進行必要的鬥爭,不能視而不見,一味容忍退讓。

對來自官方的錯誤言行,自有官方回應,表明立場,澄清是非,駁回一切不實之辭,有理有利有節。民意輿情有話要說亦在情理之中。對少數政客的反華狂言,應擇其最具代表性者給予批駁,批他個淋漓盡致,體無完膚,但也不必每言必駁,冷著他,不理他,讓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對媒體學界的造謠汙衊,應擺事實,講道理,剝光其用以騙人的裝璜,粉碎其“謊言重複千次即成真理”的圖謀。

至於國內雜音,應從更深層次予以認真分析,嚴肅對待。這裡涉及的首先是個愛國感情問題,其次才是認識問題。沒有了或淡化了愛國之情,甚至代之以愛別國,那就看自己的國家一切都彆扭,別國一切都了不起,因此有人罵祖國,捧外國,數典忘祖,可憎可悲。當前既為“戰時”,此種言行當有賣國之嫌,亦不應任其氾濫蔓延。(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前駐外大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