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昨天我們跟著“大禹”一起,解讀了《南山經·南次二經·從櫃山到漆吳山》的第一至六節。

這幾節的文字,相信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狸力”“長右”“猾褢”等怪物。依據《山海經》所描述的形象,甚至懷疑“猾裹“可能就是現在所說的野人,不知大家如何認為呢?

筆者學識淺陋,更不是野生動物學家,以上猜想,諸君莫笑。

好了,閒話少講,下面繼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第七至十二節的內容。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山海經寰宇全圖之唐虞之國(局部)

南山經·浮玉之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毗。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苕水出於其陰,北流至於具區,其中多鮆魚。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大禹說】

結束句餘山的考察之後,我們又向東走了五百里,進入另一座大山。這座大山,我們命名它為“浮玉山”。站在浮玉山的高處向北望去,目光所及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我們稱之為“具區”(筆者注:“具區”即為今天的“太湖”);向東望去,目光所及就是諸毗山。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具區

在句餘山山中,我們也發現了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像老虎,但是長著牛的尾巴,聲音聽起來像狗叫一樣。我們稱之為“彘”。有一點請大家注意:這是一種可怕的猛獸,是要吃人的,碰見它時務必小心。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我們還發現,一條河流發源於句餘山,水的流向朝北匯入到具區湖中,這條河流我們命名它為“苕水”。我們發現,具區湖中有很多鮮美的鮆魚(筆者注:就是現在所稱的“刀魚”)。在這裡,我們考察組一行大飽了口福。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鮆魚(刀魚)

南山經·成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成山。

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䦠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勺,其中多黃金。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成山

【大禹說】

在浮玉山考察結束後,我們又向東前行五百里,來到一座大山之中。這座山,我們命名它為“成山”。

成山的山形狀四四方方,上下分為明顯的三層,就像三個祭壇相疊。在山的上部有很多金屬、玉石礦藏;下部,有很多青色的礦石。

考察中我們發現,一條河流發源於成山,我們命名為“䦠水”,它流向南方,最後注於“虖勺”這條大河。虖勺河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黃金礦石。

南山經·會稽之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湨。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會稽山

【大禹說】

從成山腳下向東前行五百里,我們走進了另一座山,我們命名為“會稽山”。

會稽山也是四四方方的形狀,山的上部有很多金屬、玉石礦石,下部有很多的武夫石(一種像玉石一樣的礦石)。

會稽山中也有一條河流,我們叫它“勺水”。勺水也流向南方,最後流注於“湨”這條江中(筆者注:湨,水名,在河南西北部,源出濟源市,東南流入黃河)。

南山經·夷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列塗。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夷山

【大禹說】

會稽山考察完成後,我們又向東行進五百里,進入另一座大山考察,這座山我們命名為“夷山”。

夷山顯得很荒涼,沒有草木生長,山上山下到處是沙子和石頭。湨水就是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注於列塗江中。

南山經·僕勾之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僕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僕勾山

【大禹說】

夷山考察結束後,我們向東又走了五百里,進入一座大山之中,我們叫它“僕勾山”。

我們發現,僕勾山上部有很多的金屬、玉石礦藏,下部草木豐盛,但是沒有半隻飛鳥走獸,也沒有什麼河流水源。

南山經·鹹陰之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鹹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跟著“大禹”讀《山海經》(二)|南山經·從櫃山到漆吳山②

鹹陰山

【大禹說】

僕勾山考察結束後,我們向東又走了五百里,進入另一座大山,我們稱之為“鹹陰山”。

鹹陰山似乎也沒什麼可以利用的資源,我們在它上面考察了很久,沒有發現有生長的草木,也沒有發現江河湖水。


(未完待續)

聲明:本人絕對文字原創,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