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的人,能當上領導的可能性有多大?

01

很多人覺得,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並不適合當領導。

這種想法有一個邏輯性錯誤,就是,你不能確定,是不是當上領導的,都不是沉默寡言的人。

既然適不適合當領導,被簡單的與是否沉默寡言畫上了等號,那麼非A即B,自然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這麼一問,答案自然也就出來了:並非所有領導,都不是沉默寡言之人。所以,沉默寡言的人,適合當領導。

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簡單在頭腦裡搜索了一下我們單位領導,從基層到高層,近200人,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這裡面沉默寡言的人不在少數。

甚至有些人,在面對鏡頭的時候,說話還會打顫。

我們要明白,性格成分裡的沉默寡言,並不是判斷適不適合當領導的唯一標準。

一個領導需要具備的能力是非常多的。溝通能力、問題處理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等等。

這些林林總總的能力構築在一起,內聚在一個領導身上。

沉默寡言的人,能當上領導的可能性有多大?

02

很顯然,這些能力的高低並不完全處在一個水平上,但卻不影響他成為一個領導。只是說,其層次,會有所差別。

所有能力指標都高的,自然更能得到員工們的認可。存在某些短板的,在那一方面就不是容易處理得很好。

但是,領導所不擅長的,並不一定是他在領導過程中,一定需要具備的最優特質。

比如說,一個技術型的領導。他對技術非常的精通,能夠在技術層面上,給下面的員工以良好的指導。

只要哪裡出現了問題,他就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應對方案和調整策略,員工可以根據他的指導,做出具體的行動。

此時,“沉默寡言”的特性,並不是非常的重要了。甚至因為他的內斂性格,更容易理性地判斷問題的嚴重程度。

而作為都熟悉技術的大家,自然也能很好地理解領導想要表達的意圖。也就不存在交流的問題。

交流是為了什麼,無非就是把話說清楚。既然能表達清楚了,說多說少,又有什麼區別呢。

03

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所謂的沉默寡言,可能只是平常的一面,但面對工作時,說不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即便是同一個性格特徵,面對不同的人,也會展現出不一樣的特點。

這種情況,任何人身邊都有。即便是自己,同樣不例外。

大家認知層次不一樣,熟悉的圈子不一樣。不同圈子,有著不同的身份。

可能作為一個領導,在平時悶不吱聲,但是身處工作之中,就變得異常敏感,能夠很自信、大膽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總的說來,我們看問題不能夠如此的狹隘。不是說一個咋咋唬唬的人,就一定適合幹什麼,沉默寡言的人,就一定不適合幹什麼。

我們要始終記住,性格沒有好壞。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下,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性格,也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下,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其優勢。

如果自己想當領導,但又覺得自己不擅長表達,那就看看自己的綜合素質究竟適合哪塊,再朝哪塊發展即可。

另外,既然知道自己不擅長,為什麼不想想辦法,儘量做一些改善呢?是吧。

微信公眾號搜索“幹部關注”關注,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前進的路上有你,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