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定价权战争

本报记者 屈丽丽 北京报道

曾经无数次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无数次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石油,这一次又会把世界带向何方呢?

虽然经过一番马拉松式的视频谈判,最新消息显示:欧佩克和其他主要产油国达成了第一阶段(5月至6月)每日减产970万桶的协议,也就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然而,受疫情影响,尤其是疫情暴露出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这场源自石油的史诗级的价格战的走向仍将令人关注。

“这不仅仅在于疫情引发的原油的供需结构失衡,更在于各国谋求石油定价权背后的国家战略及其引发的国家竞争。”一位在美国大咖身边的顾问兼研究员元瑞(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也正是这一原因,让这场从3月开始的石油美元的战争有了复盘的重要意义。

背景:石油市场的“黑天鹅”

我们想问的是:美国执掌多年的石油美元定价权是否已经到了被改变的临界?

事实上,在特朗普推动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之前,美国休斯敦大学库伦工程学院教授、石油工程和石油战略咨询公司的经营合伙人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以下简称“老伊”)曾经表示:“美国,假想中的超级大国,随着冷战的胜利其在能源领域的表现比在核武器领域逊色得多,它在无助地看着俄罗斯的复兴。”

在老伊看来:“华盛顿盛气凌人的言辞在普京的行动(在国内外的)面前就会变得温和,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布什政府身陷伊拉克战争和恐怖主义之中,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美国意识到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普京掌握着大多数的筹码。美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嘴,但也不可能去咬供应世界能源的手。”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着力推动的“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改变了这一形势,2016年后,“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成为其能源政策上的重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彻底放开国内的石油生产,与其相对应的,2016年国际原油减产之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背靠美国极其宽松的金融市场,靠着股市、债市和银行的“输血”,美国页岩油达到了超过1200万桶/日的历史生产水平,并在2018年时隔45年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2019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45%,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美国页岩油的预期产量更是超过了1300万桶/日。

美国页岩油的持续快速增产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撼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3月6日,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举行,但以俄罗斯拒绝减产协议而告终。

事实上,虽然欧佩克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巨大,导致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供给过剩,进一步减产至今年第三季度是最好的选择,但俄罗斯更认为,如果美国页岩油不减产的话,那么深化减产对于现状来说无济于事。

这些看起来各方都“合乎逻辑”的表态,由于各方不同的利益取向,最终却促成了“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3月9日,因为沙特威胁要提高沙特阿美公司的产量,并且对全球出售最低折扣的石油,引发了油市和股市的大跌。当天布伦特原油期货和WTI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跌,不仅创下单日跌幅30年的历史之最,在此后的一个月内,原油期货价格不断大幅度下跌,3月30日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水平,达到18年来最低,至19.92美元。

就在3月9日当天,有分析人士就预言:“伴随沙特石油这只能源‘黑天鹅’飞出来,将对全球经济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以石油美元为主要工具的法币财富的波动性和资产配置的流动性都会发生变化。对全球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也将更加猛烈。”

事态的发展证明了这一切,一个月内,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市场遭遇了熔断、大幅震荡、债市危机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都拿出了史无前例的财政金融政策,尤其是美国,QE宽松无底线,开启了大批印钞的新时代。

可以说,这是一场新的石油美元的战争。它关系着21世纪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这就像当年,当石油价格朝着具有象征意义的100美元急剧攀升的时候,它随之孕育了当时一代能源的重量级角色:查韦斯领导下的委内瑞拉、内贾德领导下的伊朗以及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然而,石油价格的崩溃对能源输出国的影响同样是灾难性的和持久的。“当石油价格为每桶90~100美元时,普京、查韦斯以及内贾德是重1000磅的大猩猩,而当石油价格低到60美元一桶时,他们就都成了猴子。”上述分析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石油美元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由于金融工具在广度和深度上对石油市场的渗透,由于各种政治生态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对石油问题的进一步敏感,由于新兴力量的成长,这场围绕石油定价权的博弈也正在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有备而来:沙俄美石油政策根本转变

当大家把沙特大幅拉低油价的行为比喻成全球经济的“黑天鹅”时,更多经济学家的表述开始让人们认识到俄罗斯和沙特所有动作的背后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备而来。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直接带动了全球对原油的需求一降再降,按照欧佩克3月发布的月度运行报告,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大幅下调92万桶/日至6万桶/日,下调幅度接近90%。

然而,伴随俄罗斯拒绝减产协议,沙特的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宣布了规模宏大的降价促销和产量扩张计划,不仅大幅度削减其出口向亚太、欧洲和美国的原油价格,而且承诺在4月份将产能扩张至1300万桶/日,开始重新冲击全球原油生产第一国。

当然,俄罗斯也没闲着,根据公开报道,俄罗斯最大国有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已启动增产体制,从4月1日起,将用2周时间把日产量提高30万桶。与此同时,该公司交付给西北欧的乌拉尔原油价格降低到18.64美元/桶,比沙特卖给西北欧国家的石油27美元/桶还便宜10美元。

一方面是沙特的釜底抽薪,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全面价格反击战。很难想象这场豪赌会是一场空穴来风,更远非谈判桌前的临时起意。

先来看一下各方在这场豪赌面前可能面临的损失:

对沙特来说,石油出口一直是其国内资金的重要来源。尽管自2016年以来,沙特大幅延长石油产业链,增加炼化、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资,但是严重依赖原油出口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沙特国内已连续6年出现财政赤字,去年财政赤字达到476亿美元。虽然控制国内主要油气资源的沙特阿美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市值高达1.88万亿美元,但在油价一路下跌的过程中,沙特阿美的股份也一度跌破了发行价。

更重要的是,沙特一路压低油价的背后,直接冲击的是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军事大国的利益,如果联想到其他动荡的中东地区产油国,沙特挑起的这场博弈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尤其是近100多年来,谋求能源资源、寻求对能源资源的控制已经成为许多重要世界冲突的中心内容,这既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也包括其他的全球性冲突和国内战争。而伴随金融市场的发达及其全球化,这种博弈和对垒在资本市场则体现得更加充分。

如果没有后手或底牌,很难想象沙特在这场博弈中的结局。

再来看俄罗斯,自从沙特全面放开产能,并向国内外释放战略储备的时候,俄罗斯财政部就对外宣布:“要以高油价时期积累的财政资金为后盾,即使油价一直维持在25~30美元的低水平上,也能在今后6~10年予以应对。”

一向被认为预言准确的俄罗斯经济学家阿列克谢·库德林甚至表示:“俄罗斯今年将出现衰退——即经济增长将完全停止,也许零增长会取代下降。通货膨胀将上升6%(几乎是财政部预测的3倍),而联邦预算将被证明是严重赤字——至少欠30亿卢布。”

面对石油战让俄罗斯的储备金每月减去30亿美元的现实,乌克兰专家瓦西里·伏尔加称,尽管冒着俄罗斯经济遭到沙特石油价格抄底,导致崩溃的风险,但是俄罗斯仍然保持对所有国家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参战,包括在乌克兰和叙利亚地区。

显然,油价下跌对俄罗斯这个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三分之一财政预算来自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来说,不啻是一场重大的危机。而重要的是,伴随油价下跌引发的卢布贬值也曾一度引发俄罗斯居民恐慌。从今年1月份以来,1美元兑换卢布从60块跌到了80块,跌去了1/4。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也要冒险一搏。

再来看美国,伴随页岩油的发现及其开采经济化,美国石油不仅实现了自然自足,而且成为了最大的产油国。但是硬币另一面也有它巨大的硬伤:那就是页岩油的生产成本。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页岩油生产盈亏平衡点约在每桶40美元左右,俄罗斯的石油开采全成本约25美元/桶,而沙特阿美招股说明书则透露了沙特更低的石油生产成本,即石油的平均开采成本和上游资本支出加起来也仅7.5美元/桶。

这意味着,当3月30日美国WTI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时,沙特还可以有盈利的空间,俄罗斯还可以勉强支撑,而美国页岩油生产企业则面临着巨额的亏损。

事实上,美国的页岩油生产企业正面临着产量收缩、融资困难等处境,目前只能通过短期停产、转移生产等措施来控制石油的亏损。

最新消息显示,就在4月1日,美国页岩油商Whiting Petroleum向德州法院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成为在油价暴跌之际首家申请破产的大型上市公司。

而就在4年前的2015年,该公司的股价还在150美元上方,但在过去几周由于公司的债务问题导致许多投资者离场,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目前的破产保护更是涉及36亿美元债务及73亿美元资产。

尽管没有更多的迹象显示美国页岩油企业马上会出现一波破产潮,但是这些页岩油生产企业身上承担的天量债务却不容忽视。众所周知,这些页岩油企业中绝大多数并非油气巨头,而是大量的中小规模企业,抗危机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匮乏,早期规模成长埋下的高达1530亿美元的3年到期债务,叠加上疫情影响和石油市场的震荡,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主要的44家页岩油公司在过去3年中,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为负,再加上开采成本普遍在40~50美元/桶的情况下,30美元/桶的油价足以让一大批中小规模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

美东时间4月1日,美国原油基金(ARCA:USO)报收4.38美元,虽然呈现小幅上升,但对比此前52周最高的13.86美元已经跌去大半,从3月份开始就一路下跌。

对此,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3月9日指出,沙特和俄罗斯的举动“是试图击溃美国页岩油”。

那么,一向掌控石油美元价格的美国,会就此放弃吗?或者,在扑朔迷离的大国关系中,到底谁是谁的双簧?

冲突焦点:争夺定价权

对于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来说,它们放上天量赌注的背后,争夺的到底是市场份额,还是更为关键的“定价权”呢?

值得注意的是,欧佩克成立近60年来,其控制原油市场的最重要的武器就通过原油增减产来实现的。增产,供大于求,油价下跌,这是打击竞争对手——新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最好方式;减产,供小于求,油价提升,这是增加国内财政收入的好方式。

一直以来,在沙特领导下的欧佩克在增减产的游戏中进退自如。而美国在通过海湾战争奠定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础之后,也一直甘居幕布后,坐收渔利。

然而,特朗普推动新的美国能源战略改变了这一切,伴随美国已经成为石油出口国,产量超过沙特位列第一之后,原有增减产的模式被打破。

事实上,在2009年美国页岩油崛起之前,欧佩克占全球石油70%~80%的份额,剩余的非欧佩克大约占据20%,其中就是以俄罗斯为主。俄罗斯一般也配合欧佩克增减产计划,从中谋求共同利益。

但是,在2009年之后,尤其是2016年之后,世界油气主要出口区域分成了三个部分:即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以俄罗斯为主的非欧佩克,以美国为核心的新生势力。

不过,美国几乎从没有参与到欧佩克的减产计划中,公开信息显示,在最近长达3年的连续减产期间,沙特实际上采取的更多是防守策略: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减产份额,3年期间的平均减产率高达146%。

而俄罗斯对减产协议则一直保持平均62%的执行率,名义上减产实际上增产,其能源出口量也从2016年的2.53亿吨增至2018年的2.68亿吨。

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沙特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俄罗斯,还让美国页岩油得有了喘息之机。由此,在俄罗斯拒绝减产计划之后,沙特干脆放开了所有产能和储备,开始了一场在石油市场上根本策略的转变。

但是,在所有行动的背后,虽然杀敌一千,但也自损八百,沙特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市场份额,还是定价权?它是铁了心要与俄罗斯一起打击美国的页岩油,还是在帮助美国消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逼迫普京妥协,最后把大家重新拉回谈判桌前?

一位在美国大咖身边的顾问兼研究员元瑞(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定价权是影响价格趋势的能力。对于普通商品来说,定价权一般掌握在买方市场,虽然由于商品稀缺或技术垄断偶尔由卖方市场掌握,但随着资本流入,市场竞争最终还是会把权利让渡给买方。但是,战略物资却不同,它的定价权的背后是国家机器、国家意志,甚至是武力。”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价格长期为石油进口国的国际石油公司所垄断,“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建立后,取得了石油定价权,但这也是美国开始插手控制全球石油价格的开始,同时通过石油与美元的联动,操纵全球经济。

为了保证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绝对的控制力,美国在中东地区发动了多次战争,那就是保证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支付手段。典型案例就是伊拉克战争,由于当时萨达姆反对使用美元购买石油,所以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推翻萨达姆的政权。

来看一个美元作为石油支付手段的好处:在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战争之后一桶150美元。这就意味着需要石油的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要增加3倍多,美国可以开动印钞机印美元,并以此交换其他国家的资源或产品,由此源源不断的财富流进美国。

不过大规模地印发美元会导致金融风险,所以美国会通过加息来回收货币,以保证美元的价值。由此,石油输出国在卖石油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石油美元会通过投资途径回流美国,美国通过设计了大量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来吸收这些资金,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显然,这是一箭三雕的策略。而最早支持美元交易石油的就是沙特。这也让沙特在中东产油国中脱颖而出,与其他总是战火连绵或遭受经济制裁的产油国不同,自从与美国结盟,它就一直是欧佩克的领导者。

所以,美国大量生产页岩油是否会成为美国与沙特之间裂痕的关键仍然很难确定。而沙特到底是与俄罗斯联手,还是依然作为美国的先锋,将直接左右着未来局势的发展。

一家全球金融平台级公司的负责人就表示:“由于美国对沙特王储的试图颠覆导致沙特王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联手,2020年1月3日特朗普对伊朗将军苏兰曼尼的暗杀,中东作为世界石油中心迅速出现对美国的仇恨与对俄罗斯的依赖,当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倒向俄罗斯时,当沙特王储差一点被暗杀时,日益增加了中东石油掌控权的普京与沙特联手导演的石油大战。”

不过,元瑞则认为:“虽然沙特王储小萨勒曼与他的父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美国控制着石油定价权的奥秘就在于它在生产国中有众多‘铁杆’,从目前的能力来看,沙特不太具备翻盘的机会,沙特的定位仍然是维护美国石油定价权的爪牙。”

在元瑞看来,沙特阿美的上市,更多的是美国套在沙特头上的一个紧箍咒,对这个缺少民主机制、滥用私权的国家增加透明的机制和制衡的力量。

由此,沙特能否抗衡美元,能否联手俄罗斯争夺定价权仍然扑朔迷离。

大国角力:共同利益?

事实上,早在今年的沙特“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前,沙特与美国的角力就已经上演。一方面,2019年以来,沙特对于美国的原油出口量大幅下降,仅2月份出口就锐减410万桶,从2018年同期达到了570万桶降到仅有160万桶。

而另一方面,美国国会正在推进“NOPEC”法案,目标直指沙特,即希望欧佩克成员国接受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监管。

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对OPEC诉诸反垄断措施,这可能迫使OPEC被迫中断减产行为,石油市场格局将由此生变。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随着美国石油不断挤压OPEC的市场空间,美国的制裁可能会导致OPEC直接解体。”

所以,即便在石油美元立场上,沙特与美国一度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面向未来的分歧也显而易见。特朗普需要为其推出的新能源政策下的页岩油的“生存”而不断努力,而沙特也希望寻求新的平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21日,美国被曝出已计划与沙特协商建立一个石油联盟,将全球最大的产油国联合在一起。业界分析认为,这一计划不仅能稳定油市,还能进一步巩固沙特与美国的长期关系,并为沙特退出OPEC铺平道路。

此外,也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会通过NOPEC法案(禁止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这一更为强硬的措施,让沙特结束价格战,以挽救美国正苦苦挣扎的页岩油产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早在去年4月初沙特就对美国NOPEC法案发表不满,沙特当时曾透露,如果美国敢通过该法案,那其将停止用美元结算石油,以此作为“回馈”。

“很难说,NOPEC法案到底是筹码,还是目标。”元瑞表示。

不过,伴随沙特与美国重新协商,特朗普和普京分别代表的美国与俄罗斯也有望重回谈判桌前。公开信息显示,特朗普和普京3月30日通话后同意,让两国最高能源官员讨论全球石油市场暴跌的问题。

显然,曾经希望看到更多国家加入平衡全球石油市场的行动的俄罗斯开始逐渐露出妥协的迹象。而前途不容乐观的美国也需要慎重思考开出的价码。

在疫情与叠加的石油危机之下,摩根大通预测,美国GDP可能在第一季度下降2%,第二季度下降3%,欧元区经济分别下降1.8%和3.3%。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情况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所以,在共同利益面前,重回谈判桌并达成共同认可的协议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