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冗兵”被忽視的“優點”,其存在的必然性

想必大家都知道,宋朝可謂是我國古代最富裕的朝代了,但是卻兩次亡於"野蠻人"之手。因而很多學者都將宋朝滅亡歸咎於"冗兵冗官冗費"這三點,首當其衝就是"冗兵"這一點,但是"冗兵"真的都是弊端麼?實則不然。

宋代“冗兵”被忽視的“優點”,其存在的必然性

描述宋朝富裕景象的《清明上河圖》局部

說起"冗兵",就不得不提宋朝的軍事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宋代相比前代,一個巨大的變化是"賦重役輕",力役已經不再是全體民戶的重負,兵役已被募兵制代替,一般徭役項目早在北宋前期就已經很少,差役也逐漸被募役所取代。而國家通過分配面向全民徵收的賦稅,僱傭職業兵服兵役(禁軍)以及僱傭百姓服部分勞役(廂軍)這個變化並非宋代憑空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而是中晚唐開始,隨著土地制度、財政制度的激烈變化,以及面臨的軍事壓力所逐漸形成的。從此點看來,宋代相比前朝,通過"冗兵"減少全體國民的兵役及部分力役負擔,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而對於宋朝來講,形成"冗兵"現象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也是其之所以存在的必然性。

第一點,朝廷出錢把受災的百姓編製成軍。

太祖言:"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

宋太祖認為,募兵的一大作用就是把那些失業破產、遊手好閒、危害鄉里的各色百姓編制到軍隊中,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使流民減少,社會自然趨於穩定。而這些人進入軍隊後,受到嚴格的軍事紀律的管制又難以興風作浪,即便是好年景時出現了變故,也只是小範圍的軍隊譁變而不是人民叛亂。

因而宋朝募兵制在這個深層次的目的導向下,軍隊數量愈發膨脹,每到各地出現災害,地方官員便大肆招募流民從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的大型王朝之一。僅有的幾次較大規模的起義,如李順王小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鐘相楊么起義等都不曾超過一省的範圍。(另一個是西晉,存在時間短的來不及爆發農民起義)

宋代“冗兵”被忽視的“優點”,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點,為了對外作戰不因兵力而吃虧

不難發現,宋代"冗兵"最嚴重的時代不是宋遼三十年戰爭期間,而是與剛崛起的西夏政權進行戰爭的宋仁宗、宋英宗時代。

從地理角度來看,宋朝與西夏作戰面臨著外線作戰的問題,宋仁宗時對夏沿邊四路互不能支援。四路大軍雖共計士兵20餘萬,但實際上面臨的情況是西夏可以集中10萬軍隊圍攻一路宋軍。

而一路宋軍的兵力大概有多少呢?扣除分兵守禦的部隊,一路宋軍能拉出的野戰部隊不過2到3萬之間,這也是宋夏戰爭初期宋朝處於下風的直接原因。

因此,為了緩解這種宋夏前線兵力捉襟見肘的現象,宋仁宗在位期間開展了"慶曆大增兵",其目的無非是要使我每一路軍隊對於西夏主力部隊在兵力上即使沒有壓倒性優勢,也至少要維持相持的能力。

而對比“慶曆增兵”前後形式可以直觀的看出,在慶曆增兵以前西夏反覆南下東進,大有切斷關中的趨勢,而在慶曆增兵之後是逐步把西夏給頂了出去。

第三點,以人數的優勢彌補軍隊戰鬥力的劣勢

不光是對西夏作戰,對遼,對金作戰亦能發現,同時這也是中國古代歷來的現象,同等數量往上甚至三倍左右數量的軍隊作戰,農耕民族的軍隊皆敗於遊牧民族,而宋朝的"冗兵"保證了即便是接連失敗,仍有可戰之兵,也就是所謂的"人海戰術",《孫子兵法》有云:"殺敵一萬,自損三千",而宋朝就是通過人數優勢來彌補接連戰敗的問題。(當然,在北宋和南宋的後期,部隊戰鬥力實在是太弱,人數的優勢也沒有用)

而被文人所詬病的"冗兵"問題嚴重的宋仁宗時期,"冗兵"卻起了大作用。在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到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開三次大戰,宋軍皆先勝後敗。直到定川之戰,西夏分兵欲直搗關中的一部遭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全軍覆滅,西夏攻佔關中的戰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雖在宋夏戰爭中接連取得勝利,但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因此宋、夏終於謀求妥協,於慶曆四年(1044年)十月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曆和議"。如果沒有所謂的"冗兵",可能北宋就此亡國了。

宋代“冗兵”被忽視的“優點”,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四點,大量常備軍隊駐防重要城市

因為兩宋在經濟上和文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所有經常遭到他人的覬覦,故而一直處於戰爭之中,從契丹、西夏到金再到蒙古,沒有天險可守的宋朝,必然要用大量士兵充當鋼鐵長城,在每個邊境重鎮都有駐守大量士兵來防備敵人的突然進攻,來延緩遊牧民族的騎兵的突襲。

宋代“冗兵”被忽視的“優點”,其存在的必然性

所以說,即便是"冗兵"而帶來的鉅額的軍費開支佔國家總收入的大部分,甚至到了後期使得宋朝的稅收幾乎全部用在軍費上等種種弊端,但是它是被外敵環繞的宋朝能夠存在三百一十年的重要保障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