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八味】疫情下為老人投保,尤其注意這幾點!

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16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山東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1323.22億元,同比增長4.27%。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社會保險意識正在進一步提升。日前,經濟導報記者就遇到不少朋友為父母諮詢投保事宜,濟南白領唐菲就是其中一位。

  “前幾年,曾為公婆購買壽險,到現在還記得60歲對老人投保來說是個坎。我父母馬上也要到這個年紀了,再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父母投保迫在眉睫。”唐菲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近期她身邊不少同事或為自己、或為家人購買商業保險。

  “百萬醫療險、重疾險、防癌險……同事和朋友‘涉獵’的保障類型各有不同。”面對市面上如此多的險種,唐菲有點無從下手。

  “保障,是購買壽險或醫療險終極目的。所以,無論是為父母投保,還是為子女購買保險,儘量選擇消費型保險。”一位從業近20年的地方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人,在與經濟導報記者交流時坦言,通常來說,返還型保險或是分紅型保險,相比銀行理財、存款來說,是不合適的。

  確如其所言,日前濟南儲戶柳大媽就向經濟導報記者說起自己購買投資理財保險的退保經歷。本月初,她在辦理存款時被建議購買了建信人壽的一款投資理財保障產品年金保險。在出單後左右衡量了身故保障及低於4%的5年綜合返還利率水平(根據銷售人員出具的年金價值表計算),她還是在退保期內選擇了退保。

  “給老人投保更應看中保障,尤其應儘早購買。投保時注意及時如實告知,選擇分期繳費會更合適。”太平洋保險金玉蘭財富管理中心保險代理人劉建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給父母越早買保險越划算,因為年齡越大保險費率越高。而且年齡越大風險越高,保險機構限制和要求也就多,被拒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外,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保險業內人士建議,在為老人投保時應注意:

●可優先考慮意外險。老年人發生意外概率比較大,因此防範意外風險比較重要。且意外險槓桿較高,低保費、高保障,不少產品到80歲仍可投保。

●其次可考慮百萬醫療險。近年來百萬醫療險較為流行,應該注意的是,該險種並非壽險,由財險機構發售,保險期限為一年,屬於非標準化產品,各家保障內容、合同書寫、免責條款各不相同。購買時應注意保障範圍、續保條件、增值服務等。

●防癌險等專項險種也應在考慮範圍內。為60歲左右的老人投保,投保重疾險已不現實,尤其是有疾病史的部分老人。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防癌醫療險等專項險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