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原是小兒用藥,現在流行成年人用其補腎,你用對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中外馳名的古老藥方:六味地黃丸,它是補腎名方,常用來治療腰膝痠軟、盜汗等腎陰虛症狀。大多數人認為六味地黃丸是成人所用了。其實它是一款小兒用藥,該藥出自宋代太醫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一書,該組藥方是由崔知悌的"八味腎氣丸"減去桂枝、附子兩味藥而成。

錢乙,字仲陽。生於公元1032年,卒於公元1113年,享年82歲。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

六味地黃丸原是小兒用藥,現在流行成年人用其補腎,你用對了嗎?

山藥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組成,古時主治小兒腎陰不足所致的發育遲緩(如出牙遲、站立遲、行走遲),頭髮稀少枯黃,囟(信)門久不閉合,筋骨痿軟,口燥咽乾,手足心熱等症;對成年人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盜汗也有不錯的療效。

傳說當時幼年太子得了失語症,眾太醫無法解決。出身民間的錢乙認為:牙不緊則口不語,故用此方補腎固齒,不久太子便痊癒了。許多太醫不服,前來"討教",他們說:按崔知悌的"八味腎氣丸"應有八味藥,你這方子少了兩味,是忘了吧?"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崔知悌的這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桂枝、附子兩味助火的藥,免得孩子吃了太過燥熱而流鼻血。"眾醫聽了,頓時心生敬佩。

"六味地黃丸"也得以流傳至今。據此說明錢乙傳承古人,而不拘泥於古人。醫家常說用藥如用兵。在此處,錢乙證明了自己的學識和醫術,辨證辨病用藥,不像趙括紙上用兵。

許多人認為六味地黃丸能"補腎",就能"壯陽",甚至將其當成保健品使用。在臨床上,有很多人因此服用錯誤,造成不良後果。古人使用補藥,採取的方法是一邊補正,也稱固本扶正,一邊瀉邪,邪排岀去了,則補藥才能產生效力,一合一閉。此乃玄妙,後世之人不知此理,專門在補益方面下功夫,專一於補,必然發生偏盛之害。

六味地黃丸原是小兒用藥,現在流行成年人用其補腎,你用對了嗎?

山茱萸

六味地黃丸是藥品,不是補品。藥品有明確的適應症,用法和用量也有明確規定,應當結合中醫辨證選擇,而不應只根據症狀判斷。即使作為藥物,六味地黃丸也從未在臨床上用於"壯陽"。它最初用於小兒發育遲緩,現在主要用於治療腎陰虛,可以認為它是"壯陰藥",但絕非"壯陽藥"。腎虛者大多都有腰背痠痛、四肢乏力的表現。

六味地黃丸專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這裡所說的:"精"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腎藏精,乃先天精;由飲食水谷化生的精微,又稱為水谷之精,後天之精)憔悴羸弱(係指身體瘦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

張仲景說,氣虛有痰。(這裡的氣虛是指形成宇宙萬物的最根本的物質實體。生命的維持全賴於氣,它是一切組織活動的營養所繫,又是一切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在生理上,大致可分為藏腑之氣,衛氣,營氣和宗氣等,在這裡係指身體功能減退)。…

朱丹溪說,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是指飲食經通過胃、脾、肺、三焦等臟腑的作用而化生的營養物質。亦泛指一切體液及其代謝產物。)宜補血以制相火(相火;肺火――君火:心火,相對而言。君火與相火,相互配合,以溫養臟腑。推動人體的功能活動,一般認為肝膽、腎、三焦均內寄相火,其根源在命門)。其痰自除,發熱咳嗽,腎虛則移熱於肺而發生的咳嗽,按之至骨,其熱烙手,為腎熱;頭暈目眩《直指方》雲:房事過度,腎氣不能歸元,此氣虛頭暈也;此種症狀說明,腎臟精氣不足,不能上充於腦所導致的眩暈。吐衄崩漏,脾臟不攝血,導致血液妄行,此血虛頭暈也,耳鳴、耳聾、滑精、便血、消渴、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根作痛、下部瘡瘍等症,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所產生的。腎虛者大多都有腰背痠痛、四肢乏力的表現。

六味地黃丸是足少陰、厥陰用藥:熟地滋陰補腎,生血生精;山茱萸,溫肝逐風,澀精秘氣;牡丹皮瀉君相之伏火,涼血退骨蒸潮熱;山藥清虛熱。這個虛弱是指陰陽氣血虛損引起的發熱,補脾固腎能澀精;茯苓滲脾中溼熱而通腎交心;澤瀉瀉膀胱水邪,使耳聰目明。

六味地黃丸,是用五行相生,和五臟母子關係的理論來治療五臟的虛證;虛則補其母,如腎為肝母,肝的虛症,不僅補肝,還需補腎。又如肝有虛火,證見失眠煩躁,頭面烘熱,脈弦細數無力,用滋水涵木法,補腎水以制約肝的虛火。

明朝萬曆年間,《醫貫》作者趙養葵專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來治療疾病。他說,即使傷寒患者說口渴,是邪熱入於胃腑,消耗了津液,所以才說口渴,為防止胃液乾涸,立刻給他喝下六味地黃湯,保持足夠的液體供身體各個組織器官使用。對於這樣口渴的人,可以用其藥來補充液體,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不可亂用。其中,腎陰虛的人舌質偏紅,手心腳心容易發熱,兩顴午後會發紅、陣陣潮熱,有這些症狀的人可遵醫囑服六味地黃湯(丸);而腎陽虛的人,舌質偏淡、怕冷,臉色發白、手腳偏沉、容易乏力、小便清長,有些腎陽不足的男性還會出現功能障礙、滑精等性功能問題,這些人不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但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金匱腎氣丸。

除了腎陽虛者,還有一些人也不建議用六味地黃丸。首先,脾胃虛寒者不宜用。脾胃虛寒主要表現為腰痠、怕冷、腹部寒涼、大便稀。

六味地黃丸原是小兒用藥,現在流行成年人用其補腎,你用對了嗎?

茯苓

六味地黃丸中滋陰藥物較多,會加重脾胃負擔。其次,溼熱病症患者也不宜用。溼熱病症表現為口苦、小便黃等。

六味地黃丸中的滋陰藥物會使溼邪加重,溼熱難去。最後,患有感冒者不宜用。外感疾病的治療原則是"散",而六味地黃丸中多是滋膩藥物,主"收",容易使外感邪氣留於體內,疾病不易治癒。

現代研究及應用:本方具有滋補肝腎之功。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增強細胞免疫、抗腫瘤、降血脂、抗動脈硬化、降血壓、抗缺氧、保護腎功能、降血糖等作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及輸尿管結石、慢性腎功能不全、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等辯證屬腎陰不足者。

最後要提醒大家,即便是腎陰虛者也不宜長期連續服六味地黃丸。一般建議服一個月後停一週,或吃一週中間停一兩天,讓身體適度休養。另外,長期用六味地黃丸可能阻礙脾胃運化,最好在飯後15~20分鐘之間吃。

看完此文如覺得好,請點關注,並請提寶貴建議,鼓勵作者發佈更多的好文章。

《中醫老扈》原創,如有轉載、複製請註明出處。

你的手指動一動,可以救人,亦可為中華民族瑰寶發揚光大。

此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