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子柒回到宋朝,也許可與蘇東坡交朋友

#頭條之星校園計劃#

#今日頭條#

近日李子柒憑藉她的中式田園生活刷爆了朋友圈。

如果李子柒回到宋朝,也許可與蘇東坡交朋友


她身穿一身優雅漢服,身處於一個如同烏托邦一般的地方,周圍的景色都帶有獨特的古風魅力。如果李子柒回到宋朝,遇上兩千多年前的的大文豪蘇軾,來一場有趣的隔空對話,該是多麼的引人遐想。


如果李子柒回到宋朝,也許可與蘇東坡交朋友

李子柒出生於一個清貧的家庭,從小繼母對她不好,於是跟著爺爺奶奶在四川農村長大,爺爺去世後,奶奶就成為了李子柒在世上的至親之人。

蘇軾也許會對她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公園1080年正月初一,北宋都城東京上空彤雲密佈,紛紛揚揚的雪花,被朔風捲入沉浸在濃郁節氣氛圍的京城。時年44歲,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達一百零三天的蘇軾,遍體鱗傷地走出“烏臺”黑獄,在大兒子蘇邁的陪同下,於漫天飛雪中離開京城,踏上被貶往黃州的路途。這時的蘇東坡,漸漸遠離憂傷憤懣,變得更加寬容和溫暖,那是一種能夠笑納一切的達觀。由於城外的”東坡“屬於官地,期間他聽從朋友的建議,前往沙湖購買屬於自己的土地。走到半路上,突然到來的暴雨從天而降,身邊的人都倉皇奔逃。

他泰然處之,回來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李子柒似乎在一旁目睹了蘇東坡那超然的形象,下定決心努力生活,在鄉下開闢屬於自己的天地。

她懂時令,也懂得根據時令種植不懂得植物,即使在嚴寒天氣也是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坐在電腦前觀看它的視頻時,除了垂涎於她的美食,還不禁感嘆道:“我也同樣出生於農村家庭,為何差別這麼大?”

那是因為別人一直在吃著我們吃不了的苦。她穿著粗布漢服,行走於鄉野間,即使在數九嚴寒天也依舊如此。這一點與蘇東坡有著相似之處,蘇東坡掛職於黃州時,脫下文人的長袍,穿上農夫的短褂呀,買來了牛、鐮刀、鋤頭等。在東坡開荒播種。他們互相交流著耕種經驗,跨越時空,跨越語言。

他們身處清貧,但卻依舊樂觀豁達,熱愛生活,他們受人們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

為什麼我會說,他們會成為朋友呢?

也許你會說,中國古代文人志士就應該“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是蘇軾卻不同。

他曾說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人無一不好人。”

很多時候,他會在田間地頭、山野集市,追著農夫,商販等談天說笑。李子柒也許會問:經歷了這麼多挫折,為什麼還笑得這麼開心?”東坡答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東坡愛竹,世人都知道。

他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李子柒在她短短的視頻裡為觀眾呈現了古老的製作筆墨紙硯的方法,但是背後卻耗時一年之久。

這其中不僅體現了李子柒的智慧,也體現了她尊尚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懷。


如果李子柒回到宋朝,也許可與蘇東坡交朋友

李子柒在作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