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風險的含義及類型

西班牙小說家松蘇內吉在《合同子》中曾寫到:“‘要想吃魚就不能怕褲腿溼’,要想得到好處就得冒點兒風險。”我們在金融交易時也免不了會遇到風險,匯率風險是其中較常見的一項,它是因貨幣波動而可能產生的損失。今天,我們來了解“匯率風險”相關知識。

什麼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或外匯暴露,是指一定時期的國際經濟交易當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債權)與負債(或債務),由於匯率的波動而引起其價值漲跌的可能性。

匯率風險的含義及類型

瞭解匯率風險

當一家公司從事以該公司所在國家的貨幣以外的貨幣計價的金融交易時,就會產生外匯風險。基本貨幣的任何升值/貶值或計價貨幣的貶值/升值將影響該交易產生的現金流量。匯率風險也會影響在國際市場進行交易的投資者,以及向多個國家進出口產品或服務的企業。

已成交的交易,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將以外幣計價,並需要轉換回投資者的基本貨幣。匯率波動可能對此轉換產生不利影響,導致金額低於預期。

進/出口業務的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受貨幣匯率的影響,從而使其面臨匯率風險。這種風險源於雙方在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商品或服務的確切價格以及交貨日期。如果一種貨幣的價值在合同簽訂到交貨日期之間波動,可能會給一方造成損失。

匯率風險的三種類型

1. 交易風險

這是一家公司從另一個國家的公司購買產品時所面臨的風險。產品的價格將以銷售公司的貨幣計價。如果出售公司的貨幣相對於購買公司的貨幣升值,那麼購買公司將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基本貨幣,以滿足合同價格。

2. 轉換風險

當子公司的財務報表(以該國貨幣計價)必須轉換回母公司的貨幣時,在另一個國家擁有子公司的母公司可能面臨損失。

3. 經濟風險

也稱為預測風險,指公司的市場價值持續的受到不可避免的匯率波動的影響。受匯率風險影響的公司可以實施對沖策略來降低風險。這通常涉及遠期合約、期權和其它特殊金融產品,如果操作得當,可以保護公司免受不必要的外匯波動的影響。

匯率風險的含義及類型

匯率風險管理方法

(一) 匯率預測

(二) 選擇貨幣與加列合同條款

1. 幣種選擇法:儘量選擇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儘量選用軟幣計價結算,出口時儘量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選用多種貨幣計價結算。

2. 貨幣保值法:硬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

3. 價格調整法:加價保值與壓價保值。

4. 提前或推遲結算法:根據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將合同中的結算日期提前或推遲,以減少外匯風險或得到匯價變動收益的方法。

5. 收付貨幣平衡法。

6. 參加匯率風險保險。

(三) 金融交易:進出口商可以利用國際金融市場,針對進出口其業務所面臨的具體匯率風險,進行外匯買賣或其他金融活動,以達到防範外匯風險的目的。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遠期外匯交易法,掉期交易法,外匯期貨交易法,外匯期權交易法,借款與投資法,貨幣互換法。

雷·懷爾德:《管理大師如是說》有這樣一句話:“事實上,風險與效益通常是並存的。探查、實驗、冒險和創新都隱含著風險,也正是人類發展臻於成功境界的首要推進力。”很多時候風險與效益確實是並存的,而你能做的只有做好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