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香山腳下,北京植物園銀杏松柏區內,有一處由著名建築家梁思成設計的墓園:梁啟超墓園。


在莊嚴的主墓碑東側,有一株象徵堅強氣節的白皮松,松前有一臥碑,題為“母親樹”,是為紀念梁啟超的二夫人王桂荃,一位將一生獻給梁家,卻未獲得名分的傳奇女人。


她本是梁啟超夫人李蕙仙的一個婢女,出身貧苦,身份低微。機緣巧合嫁給梁啟超做二房,生育了6個孩子,個個為人傑。


這逆襲的角色,似乎要配上一副得意的面孔,但縱觀其一生,為人奴時,恪守本職,兢兢業業;為人婦時,生兒育女,為夫分憂;為人母時,不偏不倚,教誨有加。


她是梁氏名門九子愛戴的“娘”,也是梁啟超口中:“我們家極重要的人物”。


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圖 | 夫君梁啟超

一、結緣梁啟超


1886年出生的王桂荃,在封建社會的尾巴上,把人間辛酸嚐遍。父母早逝,年僅四歲,便不容於普通的家庭生活,繼母虐待,又將她賣出。幾經輾轉進了順天府尹李府,成為李蕙仙的貼身侍女。


李蕙仙的堂兄李端棻,是中國近代教育之父,曾在清政府統治下擔任多省鄉試主考官,也正是他慧眼識英才,在負責廣東鄉試主考時,提拔了梁啟超,並搭線李蕙仙和梁啟超的姻緣。


王桂荃便以李蕙仙陪嫁丫環的身份一同進入了梁家。由於聰明能幹,她負責了梁家生活中的大小事宜,甚至連梁家的財務也交由她掌管。可見她的聰慧與品格,是被梁家認可的。


關於她與梁啟超的結合,有多種說法。一說王桂荃憑藉自己大方的性格和出色的能力贏得了梁啟超的喜愛,並精心將其原名“來喜”改為“桂荃”,王桂荃對梁啟超也是崇拜有加,二人互生情愫;


二說李蕙仙體弱,婚後十年才有了長子梁思成,梁思成又身子單薄,為旺梁家香火,便主張了梁啟超納王桂荃為側室;


還有一說是梁啟超在美國時與才女何惠珍相戀,並生了迎娶之心,李蕙仙出於女人的敏感,又顧了梁啟超的面子,搬出梁父澆滅了梁啟超的小心思。為彌補此事,李蕙仙在權衡之下促成了梁啟超與王桂荃的結合,一方面,她的地位不會受到王桂荃的威脅,一方面送丈夫一個順水人情。


結果往往是由多種因素交織而成。如今看來,這幾種說法更像是一瓶調製的命運香氛,分著前調、中調和尾調,促成了王桂荃的人生轉折。

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1903年,王桂荃從陪嫁丫環成為了梁啟超的二夫人,但受限於梁啟超和康有為等維新人士主張的“一夫一妻制”,王桂荃一直未能獲得明面上的名分,梁啟超要求孩子們稱之為“王姑娘”“王姨”。


於一個女人來說,這必然是委屈的。且不論“一夫多妻”是封建陋習,在當時倫理道德允許的社會環境下,連身份都要遮遮掩掩,得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接受!


但王桂荃做到了,任旁人以世俗的眼光去揣度與評判,她都安於本心,並以豁達明朗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妻妾間,她依舊盡心輔佐李蕙仙,將家中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李蕙仙病重期間,她拖著懷孕的身子無微不至地照料。


夫妻間,她尊重並崇拜梁啟超,在其“倒袁”的危難時刻,依舊伴隨左右,支持他,協助他,給梁啟超最大的女性關懷。


子女間,對自己親生的兒女和李蕙仙所生的三個孩子都視如己出,“白喉”肆虐時,她9歲的親生女兒和10歲的梁思莊都被感染,為避免傳染更多人,她堅持一個人照料她們,結果她在死神手中搶回了梁思莊,親生女兒卻不幸病逝了。


嫁給梁啟超,於她來說,應是不幸命運中的一件幸事。雖說在諸多細節上,無法盡如人意,但動亂年代,無依無靠的她終於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二、肩負家庭重擔


好景不長,1924年,李蕙仙乳腺癌去世,1929年,年僅56歲的梁啟超也因腎病和醫療事故早逝。此時,梁啟超的9個孩子,尚有4個孩子未滿18歲,最小的僅5歲。年長的孩子有的仍在求學,一家的重擔落在了王桂荃身上。


梁啟超一家,由於兒女眾多,加上樑啟超對親戚們的慷慨接濟,其經濟條件並不十分充裕,然而正如王桂荃答應彌留之際的梁啟超那般:“放心,有我呢!”她毅然將這副重擔扛了起來。


沒有經濟收入,但孩子要養,她不得已將一家人居住的舊樓變賣了,不久又將新樓出租,留下了梁啟超的書房,一家人搬到後院的小樓裡。


一大家子的花銷,顯然超了她所能負荷的程度,需要她精打細算加以維持。不過節儉歸節儉,在孩子教育上,她未曾含糊。1941年,梁思禮高中即將畢業時,有機會去美國嘉爾頓學院留學,她費勁心思為其湊足了400美元的路費和生活費,全力支持。可以說梁思禮最後成為火箭系統控制專家,母親王桂荃功不可沒。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對梁氏家族來說是多大的自豪與榮譽,而榮譽背後,一個默默無聞的母親又付出多少辛勞!

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圖 | 梁啟超抱著兩個孩子

王桂荃是9個孩子的“娘”,梁思成對她稱讚並感恩,兒媳林徽因說她是“不尋常的女子”,梁思禮在回憶起她時感嘆了母親的言傳身教使他一生受益。


“成龍上天,成蛇鑽草,你們看哪樣好?不怕笨,就怕懶。看你爹很有學問,還不停地讀書。”這是她教育孩子們的良言。原來,這個不尋常的母親,不僅僅在生活上盡心照料孩子們,在做人方面也從未懈怠。


梁思成小時候,由於貪玩而被母親李蕙仙用雞毛撣子抽打,王桂荃為護他也不免捱了鞭子。事後,她不但沒有怨言,也不一味地護著,而是溫柔地教育梁思成:“孩子,別怨恨你媽,她也是為你好,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怎麼會有出息呢?也對不起父母的養育呀!”


日本流亡時,王桂荃和女兒梁思寧在散步時遇到了一名被日本軍方殘忍加害的年輕人,她忍不住流淚並給了些錢財以幫助他。生活中,她節儉樸素,卻仍沿襲了梁啟超對親人朋友的幫助與接濟的善良舉動。


梁啟超曾寫400多封家書,對孩子們從為人、治學和立業等方面因材施教。那王桂荃,則在領悟了他治家教子的思想基礎上,以身作則,成為了梁啟超家庭教育觀念的踐行者。


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圖 | 王桂荃

三、明達的處世之道


論出身,王桂荃有著悽慘的童年經歷,但人生的開端於她,並不是一生的基調。做丫環時,便憑機靈勤奮而得到主家喜愛和信任,後人生起落之間,她依舊懷著一顆玲瓏心,柔韌而行。


王桂荃懷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考古學家梁思永時,曾引發李蕙仙情感上的不滿,於是她遠赴澳門待產,後經李蕙仙同意,才從澳門歸來。但她並未因此與李蕙仙產生嫌隙,依舊盡心協助,維繫家庭的穩定與和諧。


梁啟超曾教她認字讀書,她十分努力,並經常同孩子們一起學習,雖然無法達成一定的成就,但通過讀書閱報打開了她的眼界和認知,於晚年時甚至可同孩子們共同探討時事,發表觀點。


在日本時,她奇蹟般的學會了日語。梁思寧從日本回國,要過海關,她操著一口流利的東京口音的日本話,與日本兵交談,讓他誤以為她是東京人,得以讓女兒順利通過關卡。


後來,幾個孩子紛紛有了出息,她也不時地幽默調侃:“我這幾個兒子真有趣,思成蓋房子,思忠炸房子,思永又去挖房子……”


晚年時,她將天津的房子賣掉,用梁思禮寄給她的錢在北京西單手帕衚衕買了一處小四合院,子女們經常在空閒時間來看望她,一家其樂融融。


如果王桂荃的故事止於此,或許人們要欣慰於命運之神對她的眷顧。


然而,誰又能把準人生的脈搏?1966年,她被冠以“保皇黨老婆”的罪名,年逾八十的她遭遇了抄家、勞改,與子女分離,孤身一人被趕至鄉下。兩年後,82歲高齡的她逝於鄉下一間牛棚。


受限於環境和身份,她的子女們無法為她收屍和舉行葬禮,只能由村民草草的葬了,一生浮華落盡,歸於荒野。


待子女們去尋她蹤跡,也只能在荒煙蔓草中,去緬懷這位偉大母親生前的音容笑貌。


用一生養育九子女,她卻未獲半點名分,晚年殞命牛棚,遺體無人收

圖 | 王桂荃抱著外孫女吳荔明,身後是小舅子

1995年,她的孩子們在父親梁啟超和李蕙仙合葬墓旁合種了一棵白皮松,命名“母親樹”,也叫“王桂荃樹”,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兒梁再冰為其撰寫碑文,以頌其“教子有方”“犧牲自我,默默奉獻”的美好品格。


在婚姻中雖未正式獲得一個名分,但王桂荃最為後人稱道的不是梁啟超的夫人的身份,而是9個孩子的“母親”!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這位無私的母親,將其一生置於家庭、丈夫和孩子身後,她用自己的聰慧與練達,最大限度的彌補了手中所握殘牌的遺憾。


回味她一路走來,有人說她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歲月淬鍊下,她又何嘗不是梁家有幸獲得的一枚至寶!

文 | 艾莉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