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的小王-鼻咽癌科普文#健康过五一#

小王是一家公司职员,说是小王,其实年龄也不小,今年38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作为公司的骨干,小王平时工作繁忙,压力较大。这不,2月前就出现了涕中带血,因为回吸的鼻涕中只有少量的血丝,他就一直以为是天干地燥,没当一回事。老婆很关心她,一直让他多喝开水,血丝也是时有时无,他便没当一回事。

1月前小王“感冒了”,出现了鼻塞不适,有时还有点耳鸣耳闷,“工作太忙了,抵抗力都低了”他向老婆抱怨道。平时不生病的他,最近“感冒”也不好,吃了感冒药也不见效果。

这天早晨,小王像平常一样早起洗漱,整理衣领时好像碰到脖子有肿块,这下他有点心慌,马上喊来老婆,反复触摸之后,发现左侧的颈部有一个小核桃大小的肿块,这下小王再也淡定不了啦,向公司请了假,来到本市三级甲等医院就诊。肿瘤科的医师很专业,做了鼻咽及颈部磁共振,不查不要紧,一检查,还真发现了大问题:小王得癌症了--鼻咽癌,而且还不是早期!


大意的小王-鼻咽癌科普文#健康过五一#

鼻咽正常解剖


大意的小王-鼻咽癌科普文#健康过五一#

小王得鼻咽MRI检查结果

患者朋友可能对这个癌症不太了解,其实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鼻咽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鼻咽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并存在家族高发倾向。它的发病涉及多个基因之间或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有EB病毒感染、化学致癌因素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耳鼻症状、头痛、面麻、复视、颈部肿块是鼻咽癌患者最常有的主诉,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外侵的部位不同,生长的快慢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血涕:占初发症状的18%~30%,确诊时超过70%的患者有此症状。回吸性血涕一般为鼻咽癌外生型病变的早期表现之一,尤以清晨起床后回吸血涕更有诊断意义。

耳鸣及听力下降:原发于鼻咽侧壁咽鼓管咽口、隆突的肿瘤常引发咽鼓管通气及内耳淋巴液循环障碍,造成鼓室负压,出现一侧耳鸣耳门、堵塞感及听力下降。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单纯一侧耳鸣耳闷也是鼻咽癌的早期表现之一,确诊时约80%的患者有此症状。

鼻塞:肿瘤增大侵入后鼻孔和鼻腔,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单侧或双侧鼻塞,确诊时约40%的患者有此症状。

头痛:初发症状为头痛的患者约20%,确诊时约50%~70%,多表现为持续性一侧的偏头痛。多因合并感染、颅内受侵以及肿瘤侵及骨膜、筋膜、颅底骨等相应部位引起。

面部麻木:三叉神经受侵或受压可致浅感觉异常,约15%~27%的患者有面部麻木症状,是鼻咽癌前组脑神经受损发生率最高的症状。

复视及眼部表现:主要因肿瘤侵及眶内、颅底、海绵窦、眶尖及眼外肌支配的神经而致。

颈部肿块: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表现为颈部肿块,初诊时达40%~50%以颈部肿块为主诉,就诊确诊时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达70%~80%。

此外,根据病情进展,还有张口困难、鼻咽大出血、脑神经麻痹综合征等表现。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专科就诊,通过耳鼻喉科常规查体、完善鼻咽镜、鼻咽MRI以及脑神经检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也不用太害怕,鼻咽癌的治疗方法成熟,包括放射治疗、药物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鼻咽癌总体预后相对较好。鼻咽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已经上升到80%~85%。

本文前面的“小王”虽然确诊已不是早期,但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还是顺利康复了。治疗后的随诊复查很重要。

鼻咽癌治疗后随诊期限为终身随诊,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后1个月复查1次,以后第1~3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最长不超过4个月,每年做3~4次全面检查(包括实验室指标、颈部腹部超声、CT或MRI等),第3~5年内每4~5个月复查1次,最长不超过半年,每年至少1~2次全面检查。5年后每年复诊1次。

综上可见,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不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病毒、化学致癌因素,均衡营养,保持心情愉悦,工作劳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可以更好的预防癌症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