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无敌通史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加上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军事力量、政治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面对外来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来看,(一)从政治手段方面

慈禧的政治手段:一、1861年咸丰帝驾崩,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实现“垂帘听政、亲王议政”格局。二、1864年慈禧下旨,罢免恭亲王奕訢等军机大臣,彻底掌握所有权力,史称“甲申易枢”。三、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诛杀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二)用人方面

慈禧,能够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时又重用洋务派,比较深得汉族官员支持。

(三)改革方面

领导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推动社会经济的一定进步。

而光绪皇帝,从一开始就是慈禧选拔的傀儡皇帝,听命行事。

一、掀起维新变法,触动统治阶级内部利益。

二、没有得到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支持,无法驾驭权臣。

三、对内对外,都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政令难以实行。

四、即便夺回权力,也必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可能引起更加不利的结果。

总之对于光绪来说,想要夺回权力跟夺回后面临的风险是一样大。





i闲庭信步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是带着光绪一起出逃的,美其名曰“西狩”。光绪本就是傀儡,无权无势、性格软弱,既无心、也无力反抗慈禧对他的控制,内无良臣辅佐,外无重臣倚靠,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光绪帝的悲剧一生

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1871年,父亲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弟、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原本,光绪并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为了继续掌控大权,安排爱新觉罗•载湉入继大统,这样慈禧就继续名正言顺的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直到18岁才亲政,但几乎没有触摸到真正的核心权力。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后一直病病恹恹,在囚禁中苟延残喘。1908年,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岁。

终其一生,光绪帝都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傀儡皇帝。


光绪皇帝根本无力反抗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与吕后、武则天一起并称为中国历史最有权势的三大女人。

自同治年间,慈禧一直在台前幕后操纵政权,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亦相当高压严峻。

通过多年垂帘听政,慈禧在朝廷内外建立起了绝对权威,也培树了一帮如荣禄这样的心腹亲信,就连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样的封疆大吏,也听命于慈禧。在戊戌变法期间,慈禧要求所有新任命的官员都要去太后处谢恩,以达到掌控官员的权利。

相比之下,光绪皇帝一直未有实权,未曾施恩于众臣,唯一可以亲近的帝师翁同龢也被革职处分,远离中枢。大臣们仍然在表面上尊敬光绪帝,但实际上谁都知道,眼下这个大清是听谁的。

光绪皇帝的身旁,皇后是慈禧的侄女,太监、宫女是慈禧派来的,都是监视光绪的人,可见光绪时时刻刻都在慈禧营建的这张监视网中苦苦挣扎。


光绪皇帝无心反对慈禧

清代以仁孝治国,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孝是纲常之首也是最基本的。长辈对晚辈永远具有威严,并且晚辈还不能怠慢,忤逆长辈。

从血缘关系上讲,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在自己的亲生儿子暴毙之后,光绪是与慈禧血缘最近的人。从朝廷礼制上来看,光绪是以同治皇帝弟弟的身份继位,承袭的是咸丰皇帝的大统,慈禧是光绪的“母后”,名分上相当于亲妈。

无论是血缘还是礼制,自幼生长在慈禧身边的光绪,都未曾想过反抗过慈禧。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重新训政,准备囚禁光绪并当面斥责他,光绪也没有解释,只是默不作声,暗自叹气,可见其对慈禧的软弱已深到骨子里。


光绪皇帝缺少与慈禧掰手腕的硬实力

慈禧虽然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但是他们其实是性命无忧的。八国联军未曾想推翻清政府,攻进北京只是对慈禧提出的警告。

此时的皇帝,一是没有亲信心腹在身边相随,而且他也没有什么亲信心腹;二是没有钱粮财物,想拉拢别人也没有东西可以赏赐。三没有外臣可以倚靠,自己无权无势,也无法进行震撼朝局变动的人事任命,没有任何一个封疆大吏“兴义师”前来保皇,孤孤伶仃,除了洋人在道义上反对“废立”以外,再没有任何资本。

他珍爱的女人珍妃被慈禧派人溺死在井中,他所信赖的维新派、保皇派在海外惶惶如丧家之犬,面对革命派日渐兴起的笔诛口伐,自身尚且朝不保夕,光绪皇帝的处境已经是“四面楚歌”了,能拖着病体保下一条命已经不错了。


总之,慈禧安排光绪成为皇帝的目的,就是希望她成为自己的手下的傀儡,一旦傀儡反抗那必定会有危险。只不过这些事情光绪皇帝都没有意识到!可见光绪皇帝从心理上和政治上来看,都是极其幼稚的。


任微言卿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囚禁以后,其实此后他是有一个机会翻身的。如果光绪能抓住这个机会翻身,打倒慈禧,可能中国的走向,会发生另外的改变。可惜光绪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那么,这个机会是什么呢?

(光绪皇帝)

这个机会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光绪的一个机会,至少有三点非常重要的理由。

一是外国列强希望慈禧下台光绪执政。

一直以来,慈禧对外国列强就是妥协投降,然而在庚子事变中,慈禧却变得异乎寻常的强硬,敢于向十一国宣战。

是慈禧醒悟过来,有了血性么?当然不是。是慈禧真的认为义和团刀枪不入,可以依靠义和团打败强大的外国列强么?当然也不是。根本的原因,是慈禧听说外国列强不满她的统治,想把她拿下来,并扶持光绪执政。

有人认为,这是空穴来风,是载漪等人故意这样说给慈禧听,等慈禧冒火的。不过很显然,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由于价值观的认同,外国列强是很肯定光绪皇帝上位的。如果光绪上位,那么,外国列强和中国做生意,就容易得多了。所以他们想让慈禧垮台,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而当时慈禧确实已经和列强闹翻了,光绪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强行让慈禧下台,让自己上位,打开历史的新纪元。

(扶清灭洋义和团)

二是全国各地督抚都不听慈禧的招呼。

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时候,曾向各地督抚下达命令,让大家立刻支持义和团,和列强作战。但是各地督抚们,基本上都不听她的命令。尤其以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盛怀宣为代表的东南督抚们,更是直接抗旨不遵。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要知道,这几个人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朝野最重要的官僚集团。如果他们都不支持慈禧,也就意味着,整个清朝官场都不支持慈禧了。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向各地下达命令,让各地督抚们进京勤王的时候,真正进京来的督抚们也相当少。

慈禧已经得不到各地官僚集团的支持,是因为他们想造反么?其实并不是的,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满慈禧。而不满慈禧又不造反,也就意味着他们必然要拥戴别的人。这时候,如果光绪能够站出来,振臂一呼,肯定是能够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员的拥戴的。

(慈禧画像)

三是全国知识分子都同情支持光绪。

戊戌变法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可能那些普通的民众并不知情,但是知识分子都是明白的,都是支持光绪的。都认为光绪可以通过变法,实现清朝走向自强。

而慈禧用武力镇压戊戌变法后,全国知识分子都很同情光绪,很愤恨慈禧。可以说,光绪皇帝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一旦他反抗慈禧,他几乎不用动员,各种舆论都会站到光绪一边。那样一来,光绪得到的支持当然是极大的。

有人可能会说,问题是慈禧挟裹着光绪,光绪完全没有机会啊。

也并不是这样。事实上,历史上是有过相关的例子和做法的,光绪完全可以借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太子李亨往四川逃跑。可是在马嵬坡的时候,发生了兵变。这场兵变,实际上就是陈玄礼、李辅国、张良娣等人推动李亨的一次夺权行动。李亨其实也和光绪一样的处境,唐玄宗对李亨其实也是相当提防。但是最终兵变发生了。而兵变发生后,李亨以北上组织军队对抗安禄山为由,离开了唐玄宗。而他一旦离开了唐玄宗,立刻就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毫无还手之力。

光绪皇帝未尝不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他同样可以制造相关的事件,并且以出去号召全国各地的督抚们对抗八国联军为由,离开慈禧。一开始的时候,慈禧还没有想到投降。只是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她才向列强投降的。如果光绪提出这样的想法,慈禧未必不答应。甚至什么也不提,直接就跑掉了,慈禧也把光绪没有办法。要知道,当时护卫对光绪的看管,其实是很松散的。他们甚至都不怎么给光绪吃饱,光绪还需要找人外出买烧饼吃。可见,光绪要跑,也是容易的。

而光绪最终没有跑。这只能说,光绪这个人,性格太过软弱。而他软弱的性格,也使得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轻易地就被慈禧给破灭了。这也是因为光绪从小就被慈禧放在身边,被慈禧磨得没有任何心性的缘故。这样的光绪,其实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他有什么魄力反抗慈禧,冲出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