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不好就一定是不努力吗?

甜溪溪


学习成绩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不努力一定学习不好,努力了,也不一定学习好。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姓高,暂且叫他高超吧。这个孩子智商极高,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脑子好使。很多问题,一看就会,当时教他初一。由小学进入初中,很多的学生成绩下降的很厉害。高超却能很快地适应初中生活,而且各科成绩都是班里前几名。当时,很多老师认为,高超凭借出众的智商,加上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由很好的前途。可是,三年后,他让所有人都失望了。高中都没有考上,按说,凭借出众的智商,考高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事与原违。我进入初二就再没有教他。听教他的老师说,进入初二以后,他就迷上了网游,把晚上当白天,白天当晚上。不到半年成绩就落到了全班底部。老师的教育,家长的督促,都没有挽救这个学生。智商高,不努力,同样学习不好。


也曾经教过一个叫吴兵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每天下晚自习,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早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但是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平平。很多老师也很赏识他,经常表扬他的勤奋。但是由于智商较低,即使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成绩也在班里下游水平。三年来,一直很努力,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辛苦,最后还是没有考上高中。后来,老师们聊起吴兵,都感觉他的付出与他的收获不成正比。我也深深地感觉到:真有会教的老师教不好的学生……


天质真的很重要,但是再好的天质,如果不努力,同样是不会成才。历史上的“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世问


我是周老师,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话题。学习成绩不好一定是孩子不努力吗?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和学习成为了家长和孩子的负担

  • 家长与老师双重压力倾轧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无疑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对于年幼的孩子,从小到大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残酷性可想而知。
  • 成绩好坏决定孩子的未来命运。考试成绩是升学的敲门砖,在这个唯分数论盛行的年代,老师与家长死盯着孩子的成绩不放松,孩子们也把在校的学习成绩当作是人生的唯一追求,成绩的好坏决定了学生人格的尊严,孩子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无法自拔。
  • 成绩差一定是不努力吗?成绩的好坏真能将孩子定义为聪明还是愚笨吗?答案显而易见。孩子们都有着先天智力的差距,有些孩子,受智力影响,即使是穷尽一切努力,成绩上升也确是困难。更可怕的是,学校习惯性的以分数排名,让更多的孩子自尊心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信心。
  • 教育和学习是学生的全部。大千世界奥妙无穷。人的一生有无数的知识等着孩子们去挖掘探究。而我们却过早地将孩子禁锢在学习的围城中,成绩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全部。悲哀!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学习

  • 不以成绩论英雄。
    考试成绩只是学习的小插曲,孩子成绩好,家长不要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面对成绩差,也不能悲观,甚至惩罚孩子。
  • 冷静面对孩子的不足。孩子成绩屡不见起色,部分家长祭起了拳头和大棒,最愚蠢的莫过如此。家长要沉得住气,冷静分析,一顿怒吼和胖揍往往将孩子推向厌学的深渊。
  •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家长要抓“闪光点”教育,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多夸夸孩子,多创造平台,让孩子展现自我。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 结合孩子特点对症下药。马失前蹄,人皆有之。成绩好,老师与家长要多给予鼓励与肯定;成绩不好,平和看待,找到问题的症结,制定计划,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成绩不好的原因与对策

孩子成绩差,原因各种各样。

  • 学习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课前不主动预习。上课不善于听课,一知半解,不善于记录笔记,不主动思考提问。对新知不善于复习巩固等。
  • 学习习惯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绩好坏的关键。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差,如学习拖拉,完成作业质量差。学习缺乏持久力,一曝十寒。有玩游戏、进网吧等恶习。厌学情绪浓等......
  •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疏于管理是孩子成绩不好的重要因素,如对孩子溺爱,放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父母外出,亲情缺失,孩子学习无人管理等。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要多措并举。

  • 学会听课,交流思考。

学习要提高,听课很重要。课前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预习,理清知识的脉络,带着目标有针对性地听课。对于课堂的重要知识点,学会记录笔记,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学会思考交流,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学习遇到困难,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多思考,并且与同学多交流探讨,学会与同学互动,在思考中进步,在交流中提升。

  • 学会记忆,合理用脑。

各学科具有紧密联系性,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制作知识框架的结构图,整合知识点,便于孩子记忆理解。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多阅读课外读物,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背诵。注意高效学习方法,避免重复机械性的题海战术。

  • 学会总结,慎重反思。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每次考试检测,家长要让孩子总结考试不足,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家长要有意识地养成孩子反思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自我反省改正。

  • 关爱孩子,温情教育。

人生浩瀚如海,学习只是其中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已,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快乐成长。

减轻孩子负担。别过多地给孩子施加学习的压力,让孩子从沉重的学业中得到解脱。

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教育贵在温暖人心。孩子是在赏识、夸张、表扬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多给孩子信任,多给孩子尊重,多给孩子理解,多给孩子宽容。

教育和学习并不是孩子的一切,无论考试成绩差还是好,我们都要理智地对待,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关心和理解,体贴和帮助。用科学的方法充实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满足。


周学文老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的了路径并不是一条。题主的这个问题,是切断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学习成绩和努力不是正比关系:学习好就是努力了,学习不好就是不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就就好,但不努力,成绩一定不会好;成绩不好不一定是没努力,但成绩好,一定是下过苦功夫。

成绩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从家庭因素上分析:

1、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厚,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小学时,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只有我和哥哥两个人,哥哥呢,因为不想读书,辍学在家:一是反思自己,二是想未来要干嘛。每次回到家,哥哥就在玩游戏、看电视,无奈自己只有“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一心二用。那时的我,据父母说,成绩一塌糊涂,一年级考了好几次零分。


我也不敢说,毕竟一年级的事情,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不过依稀记得,到了五六年级,我的成绩才开始突飞猛进,一跃成了全班第三,深受班主任的喜爱和器重,更是被班主任直接举荐去了父母和我都喜爱的中学。

为什么成绩突飞猛进?是因为五年级的时候,正直非典,外公突然离世,母亲回家守孝,之后便没有出去,照顾我的学习,给了我好的学习环境。正是因为母亲的督导,学习才有了明显进步。

2、父母的“唠叨”言行,让你产生了逆反心理:

我之前带的五年级小孩,经常会找我哭诉:说在家里做作业太烦了,每天都要被母亲“唠叨”,都快受不了了,宁愿在学校呆着,也不想回家写作业。

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我们不同,小时候的我们当着父母的面,即使有怨都不敢说,甚至都不会认为那是“不满”的怨气,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孩子,很有“主见”,父母稍微说两句,就觉得太烦了,受不了。

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一旦认为父母言行“不正”,就会产生“叛逆心”,和父母对着来,只要让父母不开心,孩子就高兴了。这样的状况,确实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提升。

第二、从自身上找原因:

1、没有正确认识都自己有多大能量:

学习也得认清自己有多大的能量,不要好高骛远。比如,这一次英语只考了40分,你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下一次必须考120分,如果下次考试没有达到,多次之后,就会慢慢气馁:反正有目标也做不到,干脆放弃吧。

我之前带过一个孩子,家里人经常把她和其他优秀孩子比较,孩子也养成了这样的意识,每次考试看到自己70分上下,别人90分上下,就认为自己太差。后来,我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观念:只要自己在每一次考试有了进步,那你就是成功的,不要和别人比,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很庆幸,这个孩子听进去,每一次有了进步,就会兴高采烈,成绩也逐渐稳步上升。

2、控制不住自己,学习、玩乐分不开:

我一直给孩子们强调:学习和玩乐是两码事,学好了,你才能在玩的时候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玩好了,你才能静下心认真学习。所以,无论是学习和玩乐,要分开,先把每天的任务都做完、做好,再去痛痛快快玩。

记得曾经带过一个小孩,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有她的好朋友在门口等他去玩儿,孩子呢,做作业就静不下心,胡乱涂鸦。每一次考试都只能在70分上下,每一次玩都会被父母责问:字没写好,还好意思去玩儿。孩子玩儿也没玩好,作业也做得糟糕。

3、矛盾时,“享乐”总是占上风:

我读初高中的时候,总是有这样的矛盾:是先做作业呢,还是先看电视。后来一想,作业随时可以做,电视节目今天过了就看不到了,于是果断丢下作业,专心地看电视了。

矛盾心理,是比较常见的,关键是要懂得分清轻重和先后顺序,如果做不到,就很容易被“诱惑”,迷失自我。

第三、从周遭环境上找因果:

1、朋友都不热爱学习,你不想不合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都会说到着一句话。但确实如此,如果朋友都爱学习,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你是不是会被感染呢?

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一直是男生中的“学霸”寝室,8人中有5人每学期都会拿到奖学金。当时,学校为了挣钱,自己花钱在学校办了一家咖啡馆,刚好馆长是我们寝室的一位“学霸”。于是我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去图书馆看书,毕竟有免费咖啡(其实都是这位学霸室友自己掏钱)。

馆长经常请我们去咖啡馆,一来是因为刚开,需要人气吸引学生;二来确实也是一个看书的好地方,所以在馆长的带领下,我们总会去咖啡馆看书,不然在安静的环境下,不看书,只讲话,周围人都会不满的。

2、相比于学习,周遭其他“游戏”更吸引你:

上高中时,风靡一时的CF(穿越火线)和DNF(地下城与勇士)让我们疯狂到会逃课去玩。其实那时候学习也比较紧张,但是相较于游戏,学习早可以抛诸脑后,何况还有一群“好朋友”一起去玩儿呢?

学习是枯燥的,游戏确实“鲜活有趣”的,如果你痴迷游戏,学习于你而言,不过就是过眼云烟了。

同学、老师应该怎么帮助“成绩不好”的人。

第一、自信是基石,帮助他们找出“优越感”:

为什么成绩差之后,大部分孩子会越来也差,少部分孩子会逆袭?因为成绩差,让大部分孩子失去了自信,认为自己根本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绩,所以会破罐子破摔,希望早点毕业,找工作赚钱。

记得一位高中同学,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糟糕,初三毕业,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他,决定外出打工,两年后,回归学校。似乎这两年让他找到了人生的路线,最终逆袭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月薪上万,过上了幸福生活。

只是很多事情是没有回头路的,只有经历过痛苦才知道学习的好处,才会醒悟要好好学习。我这位高中同学是幸运的,及时找回了自我。

怎么帮助他们找到“优越感”呢?(1)认清社会的现实,如果孩子不想学习,暑假可安排他们去打工两个月,体会赚钱的不易(工作让孩子自己去找,家长密切关注安全即可);(2)每个人都是有长处的,通过自省和引导,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3)给他们一个“优势”展现的舞台,比如擅长画画,鼓励他们学习画画参加比赛;比如擅长交流,可鼓励他们加入学生会(大学里,拉赞助就需要口才)。

第二、信念是助推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一个的努力,离不开对生活的追求,这就好像为什么外卖员要风里来雨里去,因为他们需要挣钱过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那学生呢?为了什么而努力呢?有追求的学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没追求的学生,迷茫无助,缺乏“上进”。

怎么激发他们的“上进心”?(1)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比如让他们担任班级要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2)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加入班级竞争制度,输了的班级,要帮助赢的班级打扫卫生或简单按摩三分钟。

第三、协同努力,加强他们“不放弃”的精神:

放弃是一个多么沉重又无奈的词语,相信在学习上,很多人都不想放弃,但努力多次都无寸进,就只能无奈“放弃”。一个班级就应该有“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学习应该互帮互助。

具体办法:(1)本着自愿原则,优差生互帮:日本的学子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会无偿分享自己的笔记,相互学习;(2)班级可举办“打气班会”,互相准备鼓励的话,对班上的同学加以鼓劲。

第四、画饼分块,帮助他们设计“规划图”

成绩好的同学,大多是对自己有要求,同时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成绩差的孩子呢,也多是对未来充满恐惧和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

具体办法:(1)举办计划分享会,看看别人是怎么计划学习的;(2)未来学习计划的讨论,班级共同参与,讨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依计实施。

成绩不好的人应该如何自救?

第一、阿Q精神,每天对着镜子鼓励,提升自信心:

我们永远不可能唤醒一直装睡的人,学习如果不能自我鼓励,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别人再怎么拉,也不能把陷入泥潭的你拉起来。所以,在别人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自救,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做销售的时候,我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鼓劲:你是最棒的。想要别人相信你,首先你得催眠自己,让自己相信自己。就像很多销售员,为什么谈不成单子?因为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产品,怎么能让客户相信呢?

第二、目标确立法,不要镜花水月,抓得住的才是自己的:

毕业之后,我总是给自己定目标,下个月一定要开十单,一个单子能挣800提成,十个单子就能挣8000。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不要把目标定太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学习上,如果自己“懒癌”比较严重,那就不要让自己每天坚持看三小时,能看10分钟的书就已经是巨大的跨越了。

所以,要认清自己,把目标具体化、可实现化。比如每天掌握一个知识点、背一篇课文;三天记一个朝代的历史,背一个单元的政治知识等等。目标跟随自己的情况而定,不要太高。我目前给自己的目标:两天背一首诗、看一个小故事、读半小时的心理学知识、背一个《菜根谭》的知识点……

第三、你的软肋是什么?看得见的“收益”才能使你坚持:

这就像我们现在在做头条,每天能看到自己的收益,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带过的很多学生,对语文都很不感冒,为什么?因为数学是看得见的进步,而语文的进步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你得发现自己哪儿进步了。

疫情期间,我每十天看一本书,写一篇书评,看十篇别人的优质文章。我怎么感受自己的进步的呢?当我第二天能想出前面记下的金句时,我就觉得自己进步了;当我写书评的时候,把一本书的知识都疏通了,我觉得自己进步了……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看不到自己是在进步,就会使你懈怠、消极。要细心发现自己每天的进步在哪儿,有进步才能使你有动力去坚持。

小学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多鼓励、多支持。而对于初高中的孩子,大多会有逆反心理,家长就尽量少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多利用外力,比如学校老师和孩子身边的朋友,对孩子做正向的鼓舞。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