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罢黜一人,成千古遗憾,李白都作诗惋惜此人被罢免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罢黜了贾谊,把他外放到长沙。

这一件事成为千古遗憾,千百年后大文豪李商隐作诗讽刺汉文帝,李白作诗惋惜贾谊被贬。为什么他们都惋惜贾谊被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文帝为什么贬贾谊,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惋惜贾谊。

汉文帝罢黜一人,成千古遗憾,李白都作诗惋惜此人被罢免


贾谊是西汉丞相张仓的学生,自幼以博学多才出名,而且政治智慧十分突出。他十来岁的时候辅佐河南郡守把河南治理成天下第一,二十一岁成了博士。一群白花花的老头子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白发人,这是众人想象不到的事。当时博士就是负责给皇帝解答难题的,贾谊每次解答难题都十分优秀,颇得汉文帝欣赏。不到一年就成了太中大夫,之后贾谊提出了一揽子改革计划,试图让汉文帝用汉制代替秦制。

历史证明了贾谊是对的,不过汉文帝却没听从他的建议,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放弃了改革。汉文帝虽然欣赏贾谊,但是贾谊提出的改革计划触动了列侯的利益,周勃、灌婴、冯敬等朝廷重臣纷纷诋毁贾谊。汉文帝为了保护贾谊不受伤害,所以逐渐疏远贾谊,再也没有提拔他。并且罢黜了贾谊,把他外放到长沙。

汉文帝罢黜一人,成千古遗憾,李白都作诗惋惜此人被罢免


千百年后李白在《行路难》里面就提及了此事,“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很明显,李白就是在惋惜贾谊因为才能出众而被诋毁,以至于被罢免。贾谊自己也比较郁闷,路过湘江的时候他为了抒发自己的怨愤情绪,著了一篇《吊屈原赋》。这个时候他也反应过来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之后也不再提大刀阔斧的改革。周勃入狱的时候,贾谊还上书请求汉文帝礼待大臣,说白了就是给周勃求情。

贾谊被贬三年之后汉文帝又开始想念他了,所以特意征召他入京城。汉文帝在未央宫接见了贾谊,不过汉文帝并没有问贾谊国家大事,反而是问贾谊一些鬼神之事。汉文帝和贾谊彻夜长谈鬼神之事,千百年后大文豪李商隐特意作诗讽刺了汉文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汉文帝罢黜一人,成千古遗憾,李白都作诗惋惜此人被罢免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李商隐作诗的时候必定是捶胸顿足恨汉文帝和贾谊谈论鬼神,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之后汉文帝安排贾谊做梁怀王太傅,但是梁怀王骑马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事故,梁怀王从马上摔落而死,贾谊认为自己身为太傅没有照顾好梁怀王,所以心情十分郁闷,以至于不到33岁就抑郁而终了。贾谊就这样英年早逝,伟人在《七律·咏贾谊》中感叹道“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汉文帝罢黜一人,成千古遗憾,李白都作诗惋惜此人被罢免


为什么说汉文帝不用贾谊是千古遗憾?我们随便列举几个贾谊的建议:

1:论积贮疏

贾谊认为汉朝有一严重的潜在危机,那就是汉初大量百姓弃农经商,因此提出了《论积贮疏》的建议,主张朝廷重农抑商,鼓励恢复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储备。贾谊此计当真是高瞻远瞩,粮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认为:“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而贾谊比他更早认识粮食的重要性。在他的建议下汉文帝鼓励汉朝恢复农业生产,大规模囤积粮食,开创了“文景之治”。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西汉初期社会并不稳定,大量的诸侯王严重影响了政治安定。围绕着诸侯王的问题,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大概内容就是在大诸侯的封地上多分封一些诸侯,大量的诸侯会削弱他们的力量,而且长期的分封会让他们越来越弱,最后根本无力反抗朝廷。有没有觉得这个建议很熟悉?没错,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依据这一方针而制定的。

汉文帝罢黜一人,成千古遗憾,李白都作诗惋惜此人被罢免

3:瓦解匈奴之策

汉朝初期爆发了白登之战,汉帝刘邦都险些丧命于此,而在这之后匈奴就成了汉朝最大的威胁。贾谊认为不能与匈奴硬碰硬,应该对匈奴输出汉朝的软文化,吸引匈奴人归附汉朝,从而达成孤立单于的目的。之后汉朝一直在沿用贾谊的政见,不断的对匈奴输出软文化,彻底分裂了匈奴,解决了汉朝的心腹大患。贾谊提出的输出软文化建议,这一点不知道比近代国家早多少年。

贾谊还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收回铸币权、用汉制取代秦制等建议。完全不客气的来说汉武帝的改革很多都是基于贾谊的建议开展的,收回铸币权、推恩令,这不都是贾谊的政见吗?而且贾谊的《过秦论》千古传唱,就连大文豪鲁迅先生都认为此乃西汉鸿文。你说汉文帝不用贾谊,是不是千古遗憾?

贾谊拥有经天纬地之学,但是却不谙人事,不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同样在生活中肯定也有一些网友被小人中伤,以至于悔恨万分。如果我们能早一点了解一下人性,那也不会不明白什么叫“君子藏器于身,伺时而动”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大量权谋斗争,总结了大量历史经验和教训,宋神宗认为读《资治通鉴》有利于加强统治,清朝大臣王鸣盛认为读十七史不可不读《资治通鉴》,曾国藩认为自古惊世之书莫过于《资治通鉴》。自《资治通鉴》诞生以来,无数人从中受益,而今天全套《资治通鉴》不过一百多,却能让你收获古人智慧,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