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赫(he)字在姓氏中讀作(xi)?

昔日後唐丞相墓,今日雁過無留聲。

今天故事的開端,我們要從一個村莊說起,他就是北紙坊村。那為什麼這個村莊會被叫做北紙坊村呢?他背後有何故事呢?

北紙坊村位於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彌河東岸。據載南北朝時期,赫氏首居此地立村,時名北堤。明朝洪武年間,王氏由營裡鎮遷來,後因造紙出名,遂更名為北紙坊。

然而,北紙坊村至今被人津津樂道,不僅僅是因為其昔日的造紙技藝,還因為在該村東邊曾經有一處石墓田,規格甚高,屬於御葬,但有關墓主人的身份信息在歷史上卻鮮有記載。這座墓園的主人究竟是誰?他在歷史上又留下了怎樣的出說故事呢?

這座石墓田位於北紙坊村東南方向,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00米,在墓地西北角矗立著4根五米半的石頭柱子,在墓冢的兩側分立著石人、石馬、石羊、石豬等石像。墓冢兩側站立的四個石人,兩個文臣秉持笏板;兩個武將手握大刀。墓冢坐北朝南,墳墓前豎立著記載有關赫鐸丞相生平事蹟的墓碑,碑文開頭就是“後唐丞相赫鐸墓”。

赫(he)姓的由來

既然確認了此墓葬為赫鐸墓,其身份為後唐丞相無疑,那為何官至丞相,在史料上卻鮮有記載呢?

原來,“赫”姓在歷史上就是原來的複姓‘赫連’,因為赫連鐸在朝為官時,有奸臣誣陷他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招致殺身之禍,罪至株連九族,先人犯罪後人遷徙,所以後來的複姓‘赫連’就寫成了單字赫,不念he,而讀作xi。也有寫作遷徙的“徙”,還有金銀銅鐵錫的“錫”。

查閱《通志.氏族略.伐北複姓》有云:赫連氏,劉去卑之後也。去卑,孤獨氏之祖也。勃勃僭帝號稱夏,都朔方,自去赫赫連天,因以為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