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诊,识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面部色诊主要是通过望诊来观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泽变化,了解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面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观,也是疾病变化的反映。

正常人的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略有光泽,称为“常色”。有病时,皮肤的光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面部色诊,识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白色主虚、寒证、虫症


常见的面白色有如下几种:


(1)面色发白,虚浮:多属阴虚,可见于慢性肾炎、哮喘、甲状腺功能减退。


(2)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见于贫血病人。


(3)面色苍白:多见于急性病的阳气暴脱。如大出血、休克引起的血容量急剧下降,以及剧烈的疼痛。


(4)面色灰白:多见于铅中毒、肠内寄生虫病(面部灰白兼见白点或白斑)。


此外,若白色见于两眉之间,是肺脏有病;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


面部色诊,识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面赤主虚热、实热、血瘀


高血压面部红亮;结核病两颧部呈现绯红色;红斑狼疮面颊出现蝶型红斑;心脏有病两颐(两颊及腮)呈赤色;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常见面部通红并伴有口渴,甚至出现抽搐。


面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临床常见面部青色变化,有如下几种:


面部色诊,识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1)面色青白:多见于阴寒内盛,气血凝滞。常见风寒头痛或里寒腹痛。


(2)面色发青:以鼻柱、眉间、口唇为甚,在小儿高热时为惊风之兆。


(3)面色青紫: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缺氧及某些内脏剧痛疾病,如心绞痛和胆绞痛等。


面黄色主湿、主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黄色变化,有如下几种:


(1)黄色鲜明:色如金色属湿热,为阳黄。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中毒性肝炎。


(2)黄色晦暗:色黄如土少光泽,属寒湿,为阴黄。多见于肝硬变、肝癌、胰头癌等。


(3)面色淡黄:干枯或虚肿同时见口唇苍白,但巩膜不黄,称为"萎黄",是脾胃气虚之象,也是黄肿病的见证。多由于失血或大病之后气血亏耗或寄生虫病等原因所致。


面黑色主寒、痛、瘀血、水饮,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黑色变化,有如下几种:


面部色诊,识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1)面色黧黑:多为长期慢性疾病,肾精亏损。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2)面色青黑:多见于寒凝瘀阻、剧烈疼痛。


(3)紫点、灰黑:常见于症瘕积聚、心肺瘀滞,如肝硬变、肝癌、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

综上所述,根据面部色泽望诊,可以很快了解疾病的性质及部位。如面色现隐黑的多为神色外现,隐黄的系脾色外露,色青主肝病,色白为肺虚,色赤为心火等。


尤为可贵的是,通过分部位望诊可进一步确定病位,如颐黑多为肾病,眦青为肝病,颧赤为心病,鼻黄为脾病,印堂发白为肺病。因此,色诊在疾病定性、定位方面有很大意义。医者可根据面诊图,再通过色泽变化来确定内脏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