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紙”點江山、自娛自樂,要不得

李昌平: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紙”點江山、自娛自樂,要不得

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文章多、發聲多、地位高,收入也高,是“紙”點江山的一群人,三農發展領域尤其如此。在我國的三農發展領域,有多如牛毛的三農問題專家學者,鮮有解決三農問題的專家學者。

最近幾十年,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們有一個傾向,就是特別能寫文章,每年發表的文章故宮也裝不下,除了他們之間互相引用或他們圈子裡評獎、評職稱及排名之用外,極少有解決實際問題的用途。實踐者偶爾有閒心讀他們的學術文章,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幾萬字,讀到最後,也摘不出一兩個用得著的珠璣!

李昌平: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紙”點江山、自娛自樂,要不得

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雖人數眾多,卻極少有人深入實踐幫助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他們所謂的“深入”基層,就是走走看看聊聊侃侃,叫調研,所謂的調研成果,就是寫文章“紙”點江山,自娛自樂。他們的文章幾乎不能幫助實踐者解決任何社會現實問題,當然,他們壓根就沒把解決現實問題當初心和使命。文章根本就不是給實際工作者看的,更不是用來指導實際工作解決實踐問題的,所以呀,像溫鐵軍、徐祥臨等專家學者那樣受基層幹部群眾喜歡的專家學者就成了稀世珍寶。

最近些年,精準扶貧大熱。寫與扶貧工作相關文章的專家學者千千萬,但能幫助解決扶貧工作中實際問題的專家學者萬萬一。參與扶貧驗收寫驗收報告的專家學者多千千萬,但能俯下身子做好一個扶貧示範項目的專家學者萬萬一,李小云教授就是萬萬一。寫扶貧的文章,容易發表,評獎、評職稱用得著,產生了好多扶貧專家學者。但怎樣把扶貧工作做好,你看學者專家的文章是沒有一毛錢用的。

李昌平: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紙”點江山、自娛自樂,要不得

我們國家社會科學領域養了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近幾十年來,一代接一代的專家學者前赴後繼走在“紙”點江山、自娛自樂的路上,樂不思歸了。如果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不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做學問,養這麼多專家學者幹什麼呢?如果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是一群偏愛“紙”點江山、自娛自樂的人,何不把桃花源送給他們,讓他們自嗨自哈自給自足不更好嗎?或許他們真能把桃花源折騰成專家學者的天堂。

我相信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是完全有能力把桃花源建成天堂的,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主要是被有關部門的各種評職稱、評獎的考核指標體系給害了的一群人。專家學者成為了碼字工,和農民工碼磚頭其實是一類的工作。

李昌平: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紙”點江山、自娛自樂,要不得

鄉村振興及解決三農問題,中央財政每年投入幾萬億,年年遞增,世界絕無僅有。可是,鄉村振興千金撥不動四兩卻是普遍現象。有一次聽李昌平講課,說他在80年代當鄉鎮黨委書記時,為了建設小城鎮和發展鄉村企業,開一個村幹部會,非中心村和中心村換地,兩畝換一畝,各村共建小城鎮和鄉村企業園區,這麼重大的決策,兩小時的會議就定了,三個月就落地執行了,根本不要財政支持,反過來還給上級財政交錢。這事要是今天干,一屆任期四年你也幹不成呀,甚至想都不敢想!

鄉村振興及解決三農問題,到了今天為什麼被搞成千斤拔不動四兩的局面了呢?因為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沒有主體性,鄉村發展沒有內生動力,誰之過?專家學者及學者型官僚,因為他們不參與社會實踐,不深入解決具體問題,但他們卻有話語權,參與制定政策法規,他們參與制定的所有政策法規都是用來管制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主體性的,把主體的自主發展權都收上去了,把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都變成了乞丐,導致“三農”變成了我國永遠的問題。

李昌平十年前就呼籲:讓基層幹部群眾參與制定一部《鄉村振興臨時大法》,把現有的三農法規和政策都廢了,我是同意的。另外,對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可否像對待農民一樣,一律推向市場,當專家學者和農民一樣都掉市場裡了,他們就相依為命了,學者專家就是人民群眾的學者專家了,三農問題專家就會變成三農發展專家,鄉村振興及解決三農問題才會四兩撥千斤了。

李昌平: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紙”點江山、自娛自樂,要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