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男篮是如何把九十年代“小快灵”篮球丢得干干净净的?

北京时间4月29日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九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篮球秉承的是钱澄海指导潜心研究了一辈子的“小快灵”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加持下,九十年代我们男篮国家队出现了一大批优质锋卫线,胡卫东、吴乃群、郑武、孙军、李晓勇、张劲松、巩晓彬、刘玉栋等等,他们的打法极为灵活,打起比赛来满场都在飞奔跑动。

这样的打法跟目前被吹上了天际的“现代篮球”极为相似,我父亲那一辈人大多已经很久没有看球了,但是在前年我推荐他看勇士队的比赛的时候,他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对于勇士的打法颇为赞赏。

他的说法是:“我们以前也是这么打球的。”

这也就意味着,小球这个东西本来应该是我们国家篮球的传统的,但现在却成为了他人之物

依照历史的脉络,钱澄海指导研究小球打法的阶段恰好跟美国对于小球打法极为狂热的“疯子科学家”老尼尔森重合,隔着大洋,两位老人家不约而同的都对于小球打法情有独钟,钱指导主要是希望找到一个为中国人身体素质量身定做的打法,而老尼尔森则更多的出于篮球热情。

可惜自从姚明一柱擎天力能扛鼎之后,咱们国家这“小快灵”的打法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们男篮是如何把九十年代“小快灵”篮球丢得干干净净的?

在国家队,姚明是2004年才彻底成为唯一核心的,在2004年之后,咱们男篮才出现了一切唯姚明是举的说法。

而在那之前,1997年我们在亚锦赛半决赛突然哑火,以14分之差输给了韩国,让九十年代那批男篮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02年釜山亚运会,我们在决赛又一次的输给了韩国!

虽然那批球员分别在1999年和2003年重新战胜了韩国,但显然在世纪之交,那批秉持“小快灵”打法的球员们实力开始了下滑。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年龄。

在体总对于成绩的硬性要求下,在九十年代那批球员把世界八强确定为标杆的情况下,在世纪之交,中国男篮的形势其实相当严峻。

于是大家都开始寻找出路,以当时男篮的年轻球员而言,仅仅有朱芳雨、李楠、杜峰等锋线球员能担之以重任,而他们的实力,在当时看起来,比之九十年代的老前辈胡卫东等人相差太远。

很自然的,大家找到了姚明。

在2003年哈尔滨亚锦赛,姚明对阵韩国砍下了30分15板5盖帽,其统治力之强远胜咱们国家历史上的任何球员,于是天平开始往姚明一人身上倾斜,在大郅确定不归国且和篮协闹掰了之后,姚明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眼中中国男篮的救命稻草。

现在这种寻找姚明接班人的想法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姚明雄踞内线看起来像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而大郅的不回国更是对比强化了姚明的英雄姿态,于是“小快灵”被大多数人抛之脑后,我们的三分线外的锋线投手也失去了九十年代前辈们的快拉能力,成为了比较笨重的炮塔。

至于快攻,从姚时代到现在,在中国男篮国家队的正赛上,我是从未见过!!!

我们男篮是如何把九十年代“小快灵”篮球丢得干干净净的?

九十年代“黄金一代”球员们从1994年到1996年连续闯进世界八强的光辉被世纪之交在亚洲赛场上跟韩国队互有胜负的窘境给掩盖了,以至于到了2004年的时候,说起胡卫东、刘玉栋等人的名字,就好像是在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一样。

实际上在2002年,他们还是国家队的成员呢!

肯定之后又否定,这是历史阶段发展的一个必然,尤其在篮球这样的竞技体育里面,赢了就是大爷,万人赞颂,输了就是灰孙子,滚回老鼠洞,所以很多在姚时代成长起来的球迷,只知有姚明,而不知其他。

姚明在他职业生涯期间,对于中国男篮能够保持世界前八的成绩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长远看来,因为姚明这种级别的运动员在我们国家是可遇而不可求、极为罕有的存在,似乎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这完全不能怪姚明,姚明依旧是伟大的运动员,但正是因为姚明的存在,导致篮协等机构在做决策时选择了完全依赖姚明这条目光短浅的狭隘之路。

所有的配置都是围绕姚明展开,朱芳雨由一个冲击力极强的小前锋到把三分线外的技术锤炼得如火纯青,刘炜更是因为自小就跟姚明搭档而轻松占据了国家队主力控卫的位置,不懂得给姚明传球的后卫是基本上没有出头之日的,而锋线即便冲击力再强也必须拥有一手定点三分。

为了保存姚明的体力,快攻如敝履被完全抛弃,前一个十年还在打快,后一个十年便是完全打阵地,从未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或者说灵活变换。

套路死板了之后,像易建联这种弹跳天赋极为劲爆的内线也逐渐的成为了站桩内线,姚明退役之后,他不仅要顶到里面去,还要承担一定的远距离投射责任。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我们男篮是如何把九十年代“小快灵”篮球丢得干干净净的?

观念的改变说容易也容易,像世纪之交出了一个姚明,那么短短两三年便全部都改了,可要说难那也难,姚明退役快十年了,我们依然还在“寻找下一个姚明”。

要我说,下一个姚明是寻找不到的,咱们国家建国凡七十余年,也就出现了一个姚明,我们应该坚持并且发展的,还是“小快灵”。

像现在的这个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周琦,很明显就是适合“小快灵”打法的胚子,他冲起来要比不冲起来的进攻威胁大得多,这也不是纸上谈兵,去年七月份在NBA的夏季联赛,赢下的那场球,还就是冲起来打的!!!

但是到了男篮世界杯正赛,又变成了阵地。

我们中国人,无论是打篮球还是做别的什么,一定都是有着我们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的,九十年代全世界都在打阵地战术,而我们恰恰就是以“小快灵”取胜,现在他们都在搞小球,我们仍然还应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快灵”。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有姚明的时候,我们固然可以围绕姚明做打算,但也不能丢掉了“小快灵”的底子,这样在姚明退役了之后,我们才不会兵败如山倒,成为满地砾石。

这是因为姚明的存在,实在是上天眷顾,而并非我们真正通过努力拥有的东西呀,只靠运气谈何长久呢!!!

以上。

我们男篮是如何把九十年代“小快灵”篮球丢得干干净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