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211到美國CS前十全獎,這條路我走了七年

背景介紹

本科:國內普通211

專業:材料物理

GPA:3.85/4.00

碩士: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專業:business analytics

WAM:83.27/100

TOEFL:110

GRE :158+170

推薦人:本校兩封+海外科研

Publication: 2篇conference一作,1篇Best Paper Award, 1篇journal

申請方向: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Vision in Medical Application)

Offer:

USYD business analytics PhD (全獎)

JHU Computer Science PhD (全獎)

UCLA Computer Science PhD (全獎,最終去向)

讓我們fast backward,把本次時空旅行的起點拉回到我的高中生活。高三下學期在過度緊張的高考備考壓力下,性格略極端的我果不其然放出了情緒的黑狗得了輕度抑鬱症,高考失利自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然而現在回憶起那段陰鬱的時光,竟莫名有些感激。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我盯著天花板反覆思考未來的人生方向,逐漸孵化了出國讀書的想法。

本科申請master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決定DIY。本專業八杆子打不著的我很不現實得堅持要申請金融工程。接踵而至的申請季,我凌亂得申遍了美國所有MFE Program理所當然得被全拒德,於是轉申澳洲來到悉尼大學。但大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悉尼大學期間我遇到了一個很棒的research supervisor,逐漸深入machine learning科研,有了豐富的科研經歷,並決定申請PhD。

如果讓我給PhD申請的各部分準備工作排序的話,我會給到這樣一個ranking:科研經歷/Publication >推薦信> GPA >套磁> G > T。


GT

相較於Publication、科研經歷、推薦信和GPA,GRE和託福可以作為PhD準備過程中的次重點。過線了之後就不會有人再看了。GRE會相比託福更加重要一些。就我瞭解到的UCLA內部的錄取信息是CS PhD的average GRE錄取分數在328,託福的average錄取分數在105,其他學校會略有出入但總體來說會在一個差不多的範圍內。


套磁

套磁確實是PhD申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最後能夠發offer的老師一定是在申請季之前就已經開始套磁聯繫的老師。

在套磁方面我的經驗是一定要海套,同時收到老師的回覆也不要過分興奮。因為很多老師其實會鼓勵你去申請他的program,所以回覆即使很熱情也不代表會有很高的可能性。但是最後老師在錄取candidate的時候很大程度會從申請季時跟他聯繫過的學生中取捨。


GPA

本科和碩士的GPA其實同樣可以類比於GT。GPA的cut-off line大概是在WES轉換過3.75左右。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有申請PhD準備的同學還是要儘早打算,維穩GPA。


推薦信

推薦信其實是牛推>強推。同時,來自美國教授的推薦信對於PhD的申請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有機會拿到美國大V教授的推薦信的話,可以說是已經內推到面試關了,只要面試撐得過去,PhD offer可謂手到擒來。


科研/Publication

科研可以分成本土科研和美國暑研兩部分。對於這兩部分的預期我們應該是不同的。

本土科研我們預期希望收穫的東西包括紮實的科研經歷、有質量的Publication(一作)、以及來自research supervisor的推薦信。美國暑研我們應當預期的是來自research supervisor的推薦信以及如果有可能的話和暑研教授get along並且留下來做他的PhD。而我本身就是這樣一個case。我的暑期科研是在UCLA做的,最終也是決定accept我的暑研的教授的offer。關於科研的準備順序,我想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見解。建議大家能夠在先在本校或者現有資源下把科研經歷打紮實再準備去到美國暑研。這樣更容易收穫在美期間暑研教授的offer,以此為back-up再衝刺其他的program。

Publication在PhD申請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申請前,至少要一篇已發表的自己的一作paper,再錦上添花一些其他的二作、三作文章和project experience會是一個不錯的combo。


關於GGU

我想,選擇GGU是我在申請過程中做的最好的決定。感觸最大有兩點。一是我在GGU的諮詢師以及mentor在整個過程中的陪伴和指引。二是在準備過程中GGU給我提供的network真的讓我受益終生。

記得最慘的是今年的三月份的時候,offer的事情不確定,我只身一人在澳洲因為疫情封國進退不得,還不行感染新冠的輕症。我panic得坐在家裡的廚房想嚎啕大哭但卻因為生病沒力氣。記得是那幾天諮詢師和mentor的安慰和支持讓我撐過了最難熬的那段日子。

同時,在美國暑研期間GGU的network讓我認識了同去UCLA summer research的小夥伴,收穫了人生中最棒的一群朋友。同時,在summer research lab裡還驚喜得炸出了愛情,收穫了人生中最棒的美好和幸福。大概以後每次回憶起來,都會覺得那是一段閃著金光的日子吧。


總結

PhD的申請對於非美本的同學真的非常艱難,但我還是鼓勵大家並不要因為苦難而放棄。有想法就要努力向前走,前方有路自然好,沒有路就自己修一條也要邁過去。為的大概也不是收穫成功和喜悅,而是若干年後回想起曾經的決定不會追悔莫及。

最後最後,由衷的感謝在我申請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所有人。感謝GGU的團隊和我一起馬拉松到申請的終點,悉尼的supervisor為我打開AI的大門, UCLA的supervisor在申請過程中最給力的support,以及Jacob同學最棒的陪伴和鼓勵。這或許是一次非常曲折的申請,但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難忘的經歷。祝所有的GGUer都能申請到理想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