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如何起源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如何起源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中华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姓刘。我的老家叫大刘东村,村里的人几乎都姓刘。从小的时候起,我就对自己的姓充满了自豪。因为在历史上,老刘家出了很多名人,其中还包括很多皇帝,这是一个帝王之姓。(文/励志闯天涯)

刘:帝王之姓

小时候,每当一群小朋友们在一起谈论起自己的姓氏的时候,大家就会拿出历史上本姓家族里的名人来压阵,以证明自己的姓是多么的牛。每每这时候,也是我自信心爆棚的时候。因为历史上的刘姓名人太多了。我通常请出来“冲锋陷阵“的,就是一般老百姓最熟悉的这几位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以及蜀昭烈帝刘备。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如何起源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河南永城: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雕塑

实际上,从西汉到东汉,这两朝皇帝就占了24位,全都姓刘!从此以后,在历史的长河里,刘氏家族还先后建立了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政权。据统计,历史上的刘姓皇帝多达90余位,在所有姓氏中高居第一。

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在“民族典•卷三四三“中这样评价“刘”这一姓氏:“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刘:御龙之姓

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的爸爸姓刘,爷爷也姓刘,祖祖辈辈都姓刘。再往上数,据说老一辈是在明朝时候,从山西省洪洞县那棵著名的大槐树下迁过来的。但是最早的时候,刘姓又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起源的呢?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如何起源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的起源故事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尧之后裔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习养龙。学成之后,夏朝第十四帝孔甲将其召见,命其饲养两条龙,并赐封为“御龙氏”。后来其中的雌龙不幸死去,刘累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孔甲吃了之后,大赞其美味,命令刘累再献。刘累怕事情败露被追究责任,于是举家逃往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其子孙从此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后人将其视为刘姓的起源。

刘:遍地之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小时候,我们几乎都背过宋朝编纂的《百家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喜欢从中查找自己的姓,看看自己的姓在里面到底排在第几位呢?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如何起源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2016年,由3200个中华姓氏组成的不锈钢汽车模型亮相沈阳街头

虽然名为《百家姓》,但是其中实际收录的姓氏远超100家。最初,《百家姓》收集姓氏的数目是411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由于《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因此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的姓氏——赵钱孙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所有姓氏中的前四位。

但是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在历史上如此辉煌的刘姓,不但没有进入到前100位,而且竟然被排在了第252位!要知道,在汉朝之后,刘姓一度发展为中华大地上第一大姓。可以说,在历朝历代,如果按人口数量来统计,刘姓几乎从未跌出前五之列。因此世间才有“刘天下,李半边”和“张王李赵遍地刘”的美谈。

有一种说法是,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曾三次讨伐刘崇创建的北汉,两家打得热火朝天,宋太祖也始终未能将北汉剿灭。因此,《百家姓》的编纂者才将刘姓远远地排在了后面。

有意思的是,与韩二(韩寒)、唐三(唐家三少)、郭四(郭敬明)并称"新四大才子"的湖南籍作家张一一曾经于2015年出版了一本《新百家姓》。他认为流传数百年的宋版《百家姓》的姓氏排序缺乏合理逻辑和排名规律。所以,他综合考量了每一个姓氏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根据他们在各大领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影响和贡献大小,最终对所有姓氏重新予以排名。在《新百家姓》中,刘姓被排在了第五位。

小编后记: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对2018年公安机关登记的全国姓氏和新生儿姓名用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据统计,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排名前十位的姓氏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其中,刘姓以7210万的数量排名第四位。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如何起源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无论姓什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019年11月7日,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姓氏专家们将把中华姓氏的“来龙去脉”整理成记忆资料的文本——《中华姓氏辞海》,其中将包括4万多个中华姓氏。待最终整理工作完成、条件成熟时,将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可以说,无论你姓什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有着共同的血脉,都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祝愿炎黄子孙永远团结,祝愿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文/励志闯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