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茶道文化至少起源於我國唐朝或唐朝以前,我國是茶道的鼻祖無可厚非,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茶文化的興起,但凡能“揉”進茶裡的故事愈演愈烈,我們奉為茶文化,有的廣為流傳。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喝茶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用三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喝茶。

當然,也有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扭曲了“茶文化”,脫離了其內在含義,而注重了其外表,以外表做文章,以茶說事。以茶為託詞,畫蛇添足一些內容,達到預想目的。

先舉兩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不識茶,但茶葉外觀好看就一定是好茶,以注重茶葉形狀,不注重口感,綠茶哪怕是陳茶也比新茶好,不喜茶人也多,不識茶的更多,這便給不法商販有機可乘的機會,大肆宣揚外在美。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還有便是對茶藝嫻熟之人的欽佩,方式花哨泡出來的茶一定可口,甚至是茶香怡人。

當然,小編不是抨擊茶藝,而是想聊下以拿茶藝做文章的“有心人”。

茶文化,茶道,茶藝源來

早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泡茶方式等頗有講究,尤其是飲茶儀程,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品茶、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被“修飾”的茶

有次,朋友相約喝茶,由茶藝師沖泡,一邊分享茶葉、茶器、茶道,從開始到奉茶,每個環節動作優雅嫻熟。但是,眼神一直關注茶具的水溫,溫度高一點不行,低一點也不行,彷彿那個恰好的溫度是她的看家法寶,只有她掌握其中奧秘。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泡茶講究水溫攝氏度?眾所周知茶水沖泡重在水溫,但古人泡茶甚是講究,但是不知道那個時候在沒有溫度計的情況下,是如何泡出一盞好茶的。

茶藝師繼續奉茶,開始介紹茶具的重要性,綠茶當用玻璃杯、鐵觀音還是紫砂裝的好……“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是喝酒器具的講究,不同的酒具,飲不同的酒,一番意境,喝茶亦是。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茶葉、水溫、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也許用一缽,也可能用一碗,皆能品出茶意,又何必拘泥於一器具呢?在茶藝過程中,一套儀式過於複雜,過於講究,一般人的日常,是不會把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漢代《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是茶藝乎?

這是神農氏的一個小故事,而被演變成多家茶商的故事劇本,有的甚是宣揚茶治百病。去雲南旅遊的朋友,幾乎都會經歷推銷普洱茶這一環節,“降三高、減肥、抗氧化延衰老、軟化血管、利尿解毒….”新茶樹怎麼樣,古樹茶茶葉效果又怎麼樣,雖然茶是有利健康的,但這樣的誇大宣傳,好嗎?

最近,朋友圈一打開,就被X化黑茶的經銷商刷屏,從小病要喝茶、大病要喝茶、癌症還是要喝茶,經營理念和模式,當下最先進,無人能匹敵,儼如一副能拯救我國,甚至全世界經濟低迷一樣。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還沒聽說過喝茶能包治百病,感冒了喝一杯,發燒了喝一杯,去醫看病,醫生會說,沒事,回去喝一杯茶就好了。或者是一天喝三杯,早中晚各一杯,過幾天就好了,醫生定不會這樣說。如果喝茶這麼神奇,那麼不要醫院了,更不談醫療相關、醫保之類的,全民皆茶得了。

這樣扭曲“茶文化”,歪曲事實,誤解茶葉,茶聖陸羽知道,說不定氣的過來開撕。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茶,就是一種解口渴的飲品。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種茶、飲茶、茶藝這些,不等於有了茶文化,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一定有文化的內涵滲入。

“花式茶藝”,被人們誤解的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