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前言:有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髓;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而《詩經》作為我國先秦時期詩歌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堪稱“華夏詩祖”。俗話說:探水應探源,尋物應尋頭。那麼,可以說,如果你想了解或是學習中華詩歌,《詩經》一定是必讀經典之一,而且還得最先探究。當然,有人會說,詩經作為先秦時期的作品,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想要學習它讀懂它,談何容易。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將以詩經中的代表作《燕燕》簡單教你該如何去學習《詩經》,該如何去探求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教你去認識《詩經》,瞭解《詩經》。

①簡介《詩經》

②《詩經》中《燕燕》解讀舉例

③從《燕燕》出發總結《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詩經》簡介,文學常識,作為了解《詩經》詩歌來源及意義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深刻記住。

首先,便是《詩經》的誕生。《詩經》是儒家經典之一,或可稱作《詩》、《詩三百》、《三百篇》。在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設“五經”博士,才更名為《詩經》。相傳,《詩經》是由西周時期尹國國君尹吉甫收錄,孔子編訂而成,故為儒家“五經”之一。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其次,是《詩經》的內容及形式。《詩經》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前十一世紀至前六世紀)的共三百一十篇詩歌。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上層貴族文人所作;另一部分是由專門的“采詩官”從民間採集而來再經樂官加工整理的民歌。兩部分詩歌的作者大多均已不可考。兩部分的內容包括周王室的頌詩、怨刺詩等,還包括一些具有民間風俗的詩歌,如婚嫁詩、愛情詩、徵役詩等,豐富多彩。

值得一提的是,《詩經》的三百一十一篇詩歌,其中有六篇詩歌流傳下來,只有題目卻無內容。研究學者認為這六篇詩歌是演奏曲目,就是可以通過樂器演奏出來,但是卻沒有內容,故將其稱為“笙詩”,這“笙詩六篇”分別為《南陔》、《白華》、《華黍》、《由儀》、《崇丘》、《由庚》。故《詩經》中有標題和文辭的詩歌現存三百零五篇。

《詩經》中的詩歌按照他的不同內容可將其分為風、雅、頌三種。①《風》有十五國風,《風》中,共有一百六十首詩歌,它主要是收錄一些地方性的民歌,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極大的反映了當時社會不同地區的風俗人情,也是《詩經》中不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價值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精華部分。

十五國風如下:

《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②《雅》中,共收錄有一百零五首詩歌。雅字,取“正”意,在先秦時期,王宮之聲為正聲。故《雅》所收錄詩歌多是一些士大夫或卿大夫所寫並敬獻給王上的詩歌,以表敬仰歌頌,當然也有一些唱和詩為大臣和王上共同所唱。

《雅》分《大雅》、《小雅》兩種,區別如下:

1、描寫的對象不同。《大雅》主要歌頌周朝王室祖先功德;而《小雅》描述了周代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習俗文化,包括一些婚姻嫁娶等。
2、創作者和創作時間不同。《大雅》中的詩歌大部分創作於西周初年,多為西周貴族所做;而《小雅》創作時間貫穿於西周,創作者有貴族、君王等。

3、體裁不同。《大雅》多為讚美詩,讚頌君主的功績或生活。《小雅》多為怨懟詩、宴饗詩,表達下層官員的不滿,及上層社會生活的奢靡歡樂,存在唱和詩。

③《頌》中,共收錄有詩歌四十首。頌,顧名思義,歌功頌德。故《頌》中詩歌主要是一些宮廷的祭祀樂歌,為了歌頌祖先,感恩上天。

《頌》又分為《周頌》、《魯頌》、《商頌》三種,其區別如下:

《周頌》主要記載的是西周初年的詩歌,與歌頌祭祀周王室祖先有關。

《魯頌》只與春秋時期魯國的君主魯僖公有關。

《商頌》主要是記載一些產生於殷商和周朝時陳國的詩歌。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那麼,接著,就是對於詩經中的表現形式。我想,如果聽過《風》、《雅》、《頌》的讀者也一定聽過賦、比、興。這三者便是貫穿於詩經的表現手法,眾所周知,一般寫詩,詩中的運用手法是詩的一大特色。那麼,《詩經》作為先秦時期的詩歌作品,雖不如唐詩近體詩成熟,但賦、比、興這三種手法確是當時社會的運用特色,值得深究探討。

對於賦、比、興三者的解釋,朱熹曰:“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其實,用現在的語言來說,賦,就是排比敘述,平鋪直敘,不磨蹭不含糊,以便交代事情明明白白;比,就是我們熟悉的比喻了,如《詩經.國風.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興,其實是一種鋪墊,起興起興,就是先說其他類似的東西從而聯想起要敘述的事情,相當於現今的“承上啟下”中的“啟下”。

當然,賦、比、興是我國詩歌較早運用的手法,它後世的影響深遠,即使是今天的排比比喻等也不乏與它有關。明人王文錄說:“作詩不明賦、比、興,醫藥不明君臣佐使也,豈得為詩?”,在此其影響可見一斑。

那麼,最後,我想強調一下對於《詩經》中的“四始六義”。詩經中的“四始”眾口不一,但《史記》中的說法較為令人接受。《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就是說“四始”指的是詩經中分別位於《風》、《小雅》、《大雅》、《頌》四篇首位的詩歌,當然也有人認為,“四始”指的就是《風》、《小雅》、《大雅》、《頌》四篇。對於“六義”,《詩經》的“六義”,最早記載於《周禮·春官》,漢代《毛詩序》中明確提出:“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即“六義”是說風、雅、頌、賦、比、興。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再者,是《詩經》的成就及其地位。《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意義非凡。它是我國詩歌的源頭所在,它具有豐富的內容,現實性突出,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源頭。同時,它也在思想上、藝術手法上、藝術價值上具有高度成就,在我國各朝各代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和研究價值。同時,最重要的是,它為我國開創了詩歌的優秀傳統,為後世詩詞文學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舉《詩經》中代表作《燕燕》,以小見大,來看《詩經》中的詩歌如何去了解。

有人說:聽得再多,都不如親身感受。研究《詩經》就是這樣,你聽別人講的再多,讀的相關文章再多,都不如拿出其中的一篇詩歌來自我揣摩,這樣必將事半功倍。因此,我以《詩經》中代表作《燕燕》舉例,教你該如何去賞析理解《詩經》中的詩歌。

《燕燕》原文: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1.首先,研究《詩經》中的詩歌,你可以先不管作者不管出處,但你必須要會讀這首詩歌,這是基本也是要求。畢竟,眾所周知,讀書讀書,最要緊的就是那個“讀”字。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對於詩歌中的一些通假字或是古今異義字得著重注意,畢竟《詩經》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很多文化或是字的用法早已發生變化,甚至是“背道而馳”。

2.其次,我們會讀詩歌之後就需要了解詩歌的作者或是詩歌的背景。不過確實《詩經》中很多詩歌作者已經亡佚,無從考究,但有的詩歌存在作者就必須首要了解,此所謂“知人論世”。那麼,就如《燕燕》而言,它存在作者,作者就是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有著“《詩經》第一美女”之稱的莊姜,那麼此時我們就可以深入瞭解作者看看作者是誰?為何作此詩?此詩又是在何種背景下產生?

莊姜介紹:莊姜,春秋時期齊國公主,後嫁給衛莊公,成為衛莊公的夫人,但因不育後失寵,婚姻不幸。朱熹認為她是中國的第一位女詩人,《詩經》中《國風.碩人》所描述的美人就是指她,也因此被人認為是《詩經》中的“第一美人”,其中形容她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流傳千古。而且,作為詩人的她更是創作了“千古送別詩之祖”《燕燕》,就是本詩。


《燕燕》背景:《毛詩序》記載“《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是衛莊姜於衛桓公死後送桓公之婦大歸於薛地時所創作的詩歌。

3.再者,瞭解完詩歌作者背景後,我們就應該深入詩歌本身,瞭解他所傳達的詩歌本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理解好不易理解的字詞及語句。那麼,來看《燕燕》,它寫了什麼呢?是不是真的很感人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深入瞭解。

《燕燕》大義:燕子啊燕子啊,你振動的翅膀參差不及。這個女子要出嫁,我把她遠遠地送到郊外。我漸漸的看著她直到看不見她了,我的眼淚如雨般落下。燕子啊燕子啊,你時而飛上時而飛下。這個女子要出嫁,我遠遠地送她不嫌路遠。我漸漸的看著她直到看不見她了,我仍然站在那兒,久久淚漣漣。燕子啊燕子啊,你鳴叫的聲音忽高忽低。這個女子要出嫁,我把她遠遠地送到南郊。我漸漸的看著她直到看不見她了,我真的是牽腸掛肚心裡煩憂。二妹可令人信任,她心地誠摯思慮深遠。既溫和又賢惠,為人善良謹慎。她時常思念已故先父,臨別時對我多加勸勉。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從《燕燕》出發,來看或是總結《詩經》中的詩歌蘊藏著哪些共同點和文化魅力。

  • 語言風格

通讀《燕燕》我們會發現,《燕燕》全文尤其是前半部分有很多相似甚至是相同的語句。比如:燕燕于飛、之子于歸等。其實,在《詩經》中運用這樣的寫法的詩歌有很多,可以說是貫穿《詩經》的。據我推測,這應該是當時人們作詩歌時的一種固定形式,一種“約定遂成”的一種習慣。後人把這種手法稱作“重章疊句”,就像今天的“反覆”手法。那麼對於這樣的寫法,我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這起到了一種渲染氣氛、起興的作用。同時在有些詩歌中也起到了反襯、強調或是對比的作用。“重章疊句”的多運用於《詩經》中可見一斑,比如我們熟悉的《國風.周南.關雎》、《國風.鄭風.子衿》等。

  • 內容風格

讀完《燕燕》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而且是以送女子出嫁來喻送離人。那麼我想說,對於《詩經》,我們讀完之後就會發現,《詩經》中佔比較大的《國風》篇,多敘愛戀、離愁、送別思歸、婚嫁,這與後世的大多數詩歌有所相似。而且,我們還要知道,《詩經》中總愛提到的一些意象或是總愛運用的一些語句,比如“之子于歸”這句便多次運用,我們在不同詩歌中要區別理解。

  • 思想風格

在思想上,我們毫無疑問,因為幾千年前孔子便告訴我們“詩三百,思無邪”。因此,我想說的是,縱使《詩經》中有多少詩歌,我們都要記住“思無邪”的主旨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去理解作者為何要這樣寫,他的目的是什麼?其實,確實是這樣,不信你翻開《詩經》,第一篇就是《關雎》,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你想想對於“窈窕淑女”男子愛而不得,可是他並無逾矩行為,而是“輾轉反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想想多麼君子行為多麼紳士行為,可想而知創作此詩歌的時代人民是多麼的“思無邪”思想純潔。還有,切記,《詩經》中的詩歌多是現實主義的體現,不可混淆。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詩經》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那麼它的詩歌很多在歷史上都是居於首位的,比如已說過的《燕燕》,它是“千古送別詩之祖”,它的作者莊姜是被認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詩人。再如《詩經.衛風.碩人》,清代姚際恆認為“千古頌美人無出其右,是為絕唱”。所以在我們學習《詩經》時,我們可以將其與後世相似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更好理解。

讀《燕燕》,解析那些蘊藏在《詩經》中的文化魅力


寄語:好了,簡單介紹了一下《詩經》,對於《詩經》我真心希望每一個人都應該去讀一讀,它真的可以使你的心境純淨,讓你感受到先秦祖先人民的那份質樸、無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