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時代都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提到魏晉時代,那是後世無數的文人墨客都向往的時代,因為

那是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一個肆意縱情的時代,一個被稱為魏晉風骨的時代。

提及魏晉風骨,人們總會聯想到縱情山水,但是要說什麼是“魏晉風骨”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解釋清楚,不過,對於魏晉風骨的繼承歷史上從未缺失,唐代諸公更是對此大力推崇,疾呼:“漢魏風骨!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魏晉風骨的代表

魏晉風骨是一種精神,魏晉時期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那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的文人才子有著自己的信仰,也有著自己的堅持,但是卻被那些利益集團裹挾著,處於無奈與不甘的尷尬境地,迫於無奈只能寄情山水的一種精神,其中魏晉風骨有幾個非常著名的代表人物,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位魏晉文人雅士來體會一下魏晉精神。

1. 嵇康——“嘉彼釣翁,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嵇康彈奏《廣陵散》圖片

嵇康是魏晉風骨的殉道者。嵇康與阮籍、向秀等人被稱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七位文人雅士因在竹林之喝酒縱歌而得名,嵇康是“竹林七賢”的中心人物,也是魏晉風骨最徹底的貫徹者,這種貫徹既是無奈,也是遵從本心。

嵇康是魏晉時期有名的才子,也是無數利益集團拉攏的對象,曹魏皇室就非常欣賞嵇康,於是將曹操的曾孫女嫁給嵇康為妻,就這樣嵇康成為了曹魏皇室的女婿,才華加上關係,嵇康本來是前途無限的,但好景不長,司馬政權顛覆曹魏政權,嵇康的處境就變得尷尬起來,也為後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伏筆。

嵇康因與司馬政權政見不合,再加上身份尷尬,於是辭官歸隱,他還稱自己這個行為是:

“抱琴行吟,弋釣草野”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竹林七賢

歸隱後,嵇康度過了一段縱情山水的日子,那段時間應該是嵇康非常快樂的日子,只是,嵇康耿直的性格還是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不過換個角度想,嵇康自有他的風骨,如果向當權者低頭就不是嵇康了,最終,嵇康被司馬昭處死,雖有很多文人豪士為其求情,但是嵇康依舊被宣佈處決。行刑那天,嵇康依舊從容,只是遺憾的說:

“當初袁孝尼曾想跟我學《廣陵散》,我每每吝惜,不肯傳授,《廣陵散》就此失傳。”

然後彈奏一曲《廣陵散》,從容赴死。魏晉風骨無愧於此

2. 阮籍——“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阮籍

如果說嵇康是“竹林七賢”的中心人物,那麼阮籍就是“竹林七賢”的第一人。與嵇康不同,阮籍是滿腔的報國之志,奈何身處亂世無處施展,那些當權者,沒有人能讓阮籍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對此阮籍很痛苦,也因為這樣,阮籍的魏晉風骨與嵇康的有所不同。

阮籍自幼喪父,同母親過著清貧的生活,目睹經歷了底層百姓的苦難生活,所以阮籍的政治理想有濟世之志,也曾慨嘆: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只可惜,阮籍的理想一直沒有實現,嵇康死後不久,阮籍也因病去世,但是魏晉風骨不會因此隕落。

3.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陶淵明歸隱田園

無論是嵇康還是阮籍,他們都曾有過歸隱的經歷,但是他們所有人都和陶淵明的歸隱不同,因為陶淵明的歸隱更加徹底,文人歸隱多是因為時運不濟,滿腔抱負不受重用才無奈歸隱,但是如果有機會他們還會重返朝堂,因為那裡是他們嚮往的地方,能夠施展抱負的地方,只有陶淵明才是徹底地歸隱,其他人都屬於半歸隱。

陶淵明曾擔任彭澤令,但是碰到一個趾高氣昂的督郵,心高氣傲的陶淵明怎會允許一個蠻橫無理的督郵的侮辱,於是辭官歸去,還留下一句話: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這次歸隱,再也沒有出仕,直到終老。

陶淵明的魏晉風骨是一種淡然的歸隱,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曾經自述自己對世俗事務不感興趣,當初出來做官只是“誤落塵網中”,現在歸隱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也不失為一種風雅。

魏晉風骨的繼承

上面說的是魏晉時期的名士,是魏晉風骨的創造者,這種風骨被後世推崇,更被後世繼承,一直傳承到現在。

1. “詩仙”李白——浪漫灑脫的謫仙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謫仙李白

唐代是一個極力推崇魏晉風骨的朝代,在眾多詩人中,李白的性格最為獨特,他的放浪形骸、肆意灑脫最接近魏晉時期的名人雅士。

李白祖籍隴西李氏,家中非常富裕,李白的一生都在漫遊中度過,所以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想象的情懷。李白的才華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也因為其文采受到唐玄宗的賞識,但是滿懷抱負的李白來到長安卻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皇帝用來消遣的寫詩人,而不是被當成一個可以商討政事的大臣,李白的理想徹底破滅了。

不久,李白因為放蕩不羈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不能容於那些權貴,最後被玄宗“賜金放還”,李白又開始了流浪四方的旅行,這些經歷讓李白的詩作更上一層樓,李白就像是唐朝的一股“清流”,心懷魏晉風骨,洗滌朝廷,鞭笞四方。

2. “詩聖”杜甫——現實主義的集大成者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杜甫圖片

杜甫生於晚唐,那個時候盛唐已經不存在了,社會開始混亂,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這個社會更加接近魏晉時期那個混亂的時代,所以那個時代的詩人更加能夠和魏晉時期的名人雅士產生共情,在眾多詩人中,杜甫就是完美的繼承者,也是現實主義的集大成者。

杜甫的家族是北方的大士族,但是到了杜甫這一代家境已經落魄,杜甫年少出遊的時候曾遇到過李白,對李白欽佩不已,為李白寫過很多首詩作。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曾滿腔抱負,但是現實卻給予他迎頭痛擊,盛唐早已不在,唐朝已經走上了末路,在仕途不順與政治動亂中杜甫愈發失望,但是他繼承的魏晉風骨從沒有放棄,在詩中,他曾大聲呼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便是杜甫對於魏晉風骨的繼承,一種悲天憫人的奉獻精神。

3. 魯迅——汾酒清香的特質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魯迅照片

孔慶東解讀魏晉風骨的時候,曾提到過:魯迅是魏晉風骨的代表,外柔內剛,與浙江的汾酒非常相似

魯迅生活的年代和魏晉時期最為相似,那個時期的人,尤其是文人,生活的更加掙扎,國家民族正處於危亡之際,那些有志文人非常痛苦,魯迅亦是如此,對現實感到無力,棄醫從文就是因為他覺得“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他用筆為旗幟,去引領中國人,所以魯迅身上的風骨和魏晉風骨頗為相似。

魯迅是剛強的,面對那些黑暗,他沒有遁世,沒有放棄,而是採取對抗的態度,這也是魏晉風骨的一種。

結語


魏晉風骨:一個極度癲狂的時代,卻造就了一股清流

魏晉風骨沒有定義,它可能存在於任何人身上,每個人用自己的理解將魏晉風骨詮釋出來,瞭解魏晉風骨的真正精神,也是我們能瞭解的人生智慧。

參考書籍:《世說新語》 南朝 劉義慶著

《嵇康集》 三國 嵇康著

《周易》 相傳周人所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