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学书法的朋友们都知道,王羲之的书信手札,如今可都是艺术珍品。像什么《丧乱帖》呀、《二谢帖》呀,《都下帖》《平安帖》《何如帖》《频有哀祸帖》等等,不胜枚举。但同时,这些作品又没有一件是真迹。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传说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大爱王羲之书法,遂将藏于民间的王书真迹悉数收入宫中,死后则入墓陪葬。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兰亭序》。

因此,如今我们能看到的王羲之墨迹,全部都是后人的摹本。并且,即便摹本也存世不多,所以件件都是宝贝。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近日预约上海博物馆,得以观瞻馆藏的一件王羲之草书珍品——《上虞帖》。《上虞帖》又称《夜来腹痛帖》,帖中原文如下: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大意是回信朋友,说自己忽然肚子疼,不能和他见面了,并且深表遗憾。信中提到的“修龄”,是王羲之的一个弟弟,王胡之的字;“重熙”则指其妻弟郗昙;“不知安所在”的“安”即谢安。此间为谢安隐居会稽的东山期间,士大夫之间正流传“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之语。而这时王羲之也不知道谢安去哪儿了,故云“未审时意云何”。可见,朋友圈聚个会还真不容易。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王羲之书法,历代都有摹本传世,但因为仅唐人见过王作真迹,故此在所有摹本中,唐人摹本弥足珍贵,也最为传神。而《上虞帖》,即为唐摹本。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詹景凤,在其著作《东图玄览》中即推许《上虞帖》为“唐摹之绝精者”。

从内容上看,《上虞帖》说白了就是王羲之的一张“请假条”。但对于上海博物馆,这件国宝却有过一段不凡的经历,险些毁于一旦。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或许是阴差阳错,1972年,转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上虞帖》, 竟被不知哪路专家、谁人法眼、以何种根由鉴定为赝品。

赝品被丢弃废纸篓,幸好被当时的文物鉴定、传拓专家万育仁先生及时发现。万先生感觉不像赝品,但碍于经验不敢肯定,于是决定邀请专家再次鉴定。但在那个特殊年代,碍于形势,短时间内找到名副其实的文物鉴定专家谈何容易。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谢稚柳先生

事情便被搁置,但至少《上虞帖》躲过了这场“劫难”,有了安全保障。直至1975年,恢复正常工作的谢稚柳先生,在家里收到由原上博馆长沈之瑜安排专人送来的《上虞帖》。

先生通过书体、收藏印章和装裱形式等特征,初步判断此贴为唐摹本。后经上博科学实验室用软X光透拍,显现出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谢稚柳先生的鉴定得到更有利的印证。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这件珍贵文物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万育仁先生也因此留名。经过专心修复的《上虞帖》焕然一新,如今仍旧可堪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古人肚子疼,写张“请假条”,如今却变身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