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8年,我的租房生涯

如果可以穿越回去給N年前的自己說句話,我一定告訴她,

好好工作,認真對待社保,好好攢錢,不久你也可以在北京買房。

可惜,人的心智是不能拔苗助長的。

一個人,心智未開,就算曾經有機會來敲過門,沒有敲開只好又溜走了,你可能都未曾察覺。

有句話說得好,你現在的生活都是你過去的選擇累積的結果。

我過去的選擇累積出來的生活就是北漂8年,依然在租房。

1.畢業來京,我住進了月租300的城中村

8年前懷著興奮和憧憬畢業來京,我如期地成為了一名北漂。當時投靠的朋友住在北五環西北旺的一個城中村,這裡自然也成了我在京的第一個駐足點。

我找的房子是房東自己蓋的二層小樓中的一間儲藏室,面積8平米,緊挨著鍋爐房。屋子牆上有一個0.5㎡的小窗戶,照不進陽光。白色的U-PVC塑料門外是衚衕過道,晚上睡覺都能聽到路過行人的談話和腳步聲。

一張床,一張桌子,旁邊緊挨著1.5平米的小廁所,這就是屋子的全部。初來乍到的我因為對北漂的艱辛早有耳聞,所以對這個8平米的蝸居還算滿意。不用跟別人共用洗手間,不用跟陌生人一起擠地下室,下班能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還想怎麼樣呢。最主要的是,房租一個月才300塊。

一切安頓好後,我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痛並興奮著。

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未知,又無所適從。

因為西北旺離市區太遠,從家到公司要1個半小時。通常下班到家已經快8點,做飯吃飯洗漱收拾完就要趕快睡覺,以保證第二天6點起床時不用那麼痛苦。

最難熬的還是週末,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呆在狹小又照不進陽光的小屋子裡,像坐牢一樣壓抑,外面也無處可去。去街上轉一圈,到處是垃圾堆、麻辣燙和城鄉結合部的2元店,好像回到了我們老家。

我好像忘了這裡也只是一個村,雖然是在北京,卻是距離我心目中的北京生活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一個城中村。

那時候智能手機還未流行,沒有手機可刷。周圍的公園和山都已經去轉過。漫漫兩天全靠《當幸福來敲門》這樣的勵志電影撐下去。

最初剛來北京的新鮮勁過去後,問題慢慢浮現出來。

我來北京是為了什麼?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來北京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縮小版的“人來到世界是為了什麼?”我自然沒有給出自己答案。但是在每天頂著黑眼圈、第N次擠不上公交、第N+1次上班遲到之後,我認定住在城中村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往,城、裡、搬。

北漂8年,我的租房生涯

2. 1屋6戶,住了1個半月後,我被房東告知要賣房

有了之前每天在路上奔波3小時的教訓,我這次直接把房子租在了公司同小區裡。

下了樓隔壁就是公司,再也不用起早貪黑、睡不夠覺了。憑空多出了很多時間,感覺很爽,但是與人合租的不方便又來了。

當時北京對租房打隔斷管的還不是那麼嚴,原本一個兩居室的房子愣是被房東拆成了6間屋子租給了6戶!狹小的過道陰暗漆黑,就連白天都需要開著燈。房子裡邊哪哪都是被隔出來的屋子,有時候你都沒注意哪個角落竟然又住著一戶人家。

晚上下班回來是最尷尬的。因為不隔音,隔壁說什麼你都聽得見;進進出出幹什麼你也一清二楚。打電話聲、吃飯聲、看電視聲、洗漱聲……大家好像各自獨處一間,卻又像在同一間。

好在我住的最靠近外邊大門,心理上好像遠離了這種擁擠喧鬧。雖然一切都要與其他租戶共用,但是有著離公司近(上下班不超過10分鐘)這一個優點,那些不方便似乎也可以忍受了。

慢慢住習慣之後,我開始覺得這裡挺好的。每月1300的房租,房子10平,還有一扇朝西的窗戶可以在落日的時候照進夕陽。樓下小區有花草和健身器材,起碼有個遛彎的去處。出小區就是公交站,交通方便。周邊還有個大超市,週末可以逛。住在城裡就是好!我滿意於自己選的這個住處,卻沒想到未來有顆定時炸彈在等著我——1個半月後,我被告知,房東要賣房,我們都要搬走。

也許你會說,合同沒到期,以賣房為名義臨時讓租戶搬走是違法的呀。呵呵,腦殘的我,沒簽合同……

並非我執意不籤,而是住進來時房東根本沒提籤合同的事兒,彼時的我法律意識淡薄,甚至還在心裡暗喜,沒有合同也就少了很多約束。

殊不知,原來房東是早就打算好要賣房子,租給我,有一天租金算一天,自然不給我提籤合同的事兒,而我竟然也無知的意識不到哪裡不對。

事已至此,不得不搬。

還好對方同意退押金。

我趕快跟朋友去到房東的另一處房產——一圈的北京人正圍坐在桌子邊打麻將。房東的日常似乎就是打麻將,不需要工作。我跟朋友感嘆了下,“只要在北京有套房出租,每月就能有近萬的收入”,卻完全沒想過自己是否也可以努力在北京買房呢。

沒有想過,甚至是一絲念頭都沒有過——人生另一半沒影兒呢,未來自己會在哪也不知道呢。未來的模樣模糊不清,我只能走好眼前路:開始第三次搬家,此時距離我來北京也才半年多。

北漂8年,我的租房生涯

3.月租600的集體宿舍,三年光陰匆匆過

半年時間,足以讓一個人明白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看清現實的我為了追求美好未來,決定通過考研、考證、讀書來提升自己,曲線救國。

其實這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思維,覺得只有上更高的學、讀更多的書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掙更多錢過上理想生活,卻不知學理財、房產投資這些跟錢直接相關的事項能讓你更快地積累財富。總之我當時的心智已經決定了我會去走考研這條路。

我找了個集體宿舍來備戰考試。集體宿舍在離公司不遠的一所大學校園裡,一屋8個人,一人一個床位。宿舍裡有幾個人是上班族,另外幾個也是考研的。我像找到組織一樣有了歸屬感,索性辭了職專心複習起來。

校園裡有便宜的食堂,有操場,有熱鬧的青春學子。重回象牙塔,表面看是為了追求更好,現在看來實則是為了逃避,逃避成長的壓力。

而這一逃避就是三年。

三年的集體宿舍生活,因為有大學校園這個外衣而讓我忽視了本該追求的現實內在。當時有同事在大興買房,我依舊心智未開的覺得那是跟我無關的事情。

買房?

大興?

那麼遠?

每月還要還房貸?

何必要給自己整這麼大一個負擔?

再說以後需要了可以以後再買,現在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況且住宿舍多便宜,一個月才600。我完全沒有考慮房價這個東西竟然還會漲。它竟然還會漲?!而且竟然漲到現在我承受不了的高度。

三年時間匆匆而過,宿舍裡的人換過好幾撥。因為跟二房東水電網費糾紛僵持不下,大房東直接把房子收回,要整租給一戶人家,我們被迫又要搬走。

其實還挺捨不得的,這裡有個朝南的大窗戶,陽光好,屋子也算乾淨,跟這一群舍友一起住這麼長時間,現在又要各奔東西。在這個城市,沒有買房安家,就像浮萍,搬來搬去。

關鍵是從沒想過,自己也可以在這裡買房安個家。

其實當時工作幾年手裡也攢下些錢,再由父母資助些,按當時的房價,在大興或豐臺買個偏點、小點的房是可以的。

但是自己壓根不知道往這方面想。

而且當時換過幾份工作,社保也已經出現斷檔,就算要買,也不符合條件了。總之,買房,那自始至終應該是戶口在北京的人才考慮的事兒吧,而我想的都是去哪再租個房,繼續生活下去。

北漂8年,我的租房生涯

4.第4次搬家,一屋5戶,房租1900

告別了集體宿舍,我又在學校周邊小區找到一個單間。月租1900,13平米,一張床、一個儲物櫃,一張桌子,因為是從客廳隔出來一半,還帶半個陽臺。

北漂了幾年,也有了前邊幾次租房的經驗,我對這種幾戶合租的似乎已經適應並習慣了。身在北京,一個人住,一間屋子已經足夠了。住那麼大也是浪費(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工資都花在房租上也可惜,再說也沒人捨得。

就是合租做飯不太方便,只能在屋裡用電磁爐自己做,洗菜切菜也只能在屋裡,叮鈴咣啷的,倒也多了些煙火氣。

這時的我已經學會跟其他租戶打交道了。反正到哪都是跟別人合住一起,習慣了北漂,搬到一個新地方適應地也快了。

下班躲自己小屋裡看劇,閒時做個飯,網購,去看個電影,北漂的日子似乎也沒那麼苦逼了。

最關鍵的是,此時我的生活裡多了另一個人,感覺一切都開始變得有希望了。

新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換個大點的住處,現在這個13㎡的單間兩個人住太小了,這裡人員太雜,做飯也不方便。

中天置地的財務老闆娘板著一張撲克臉,我這個乙方在配合地回答了幾個問題後拿回了自己的押金,心裡如釋重負。這下,終於可以迎接新生活了。

北漂8年,我的租房生涯

5.北漂第5年,我終於買了自己的房

我們倆找的新住處依然是跟人合租,因為沒有結婚沒有孩子,花5、6千整租個一居室覺得沒必要。但是新住處只跟2戶合租,我覺得已經挺好了。

新住處在一個80年代的老破小裡(離單位近),樓齡跟我年齡一樣大。房東當時以每平800塊錢的房價買下了這個60多平的一居室,現在給客廳打隔斷後向外出租。

臥室租給了一對夫妻,打隔斷的小黑屋裡住了一個男生(平時見不到人)。我們運氣好,以2300的價格租下了客廳。15平的客廳帶一個5平的陽臺。陽臺朝南,出太陽的時候屋子裡灑滿了陽光。

租金低也是因為房東知道自己房子裡的設施實在太破舊了。沒有熱水器,洗澡用燃氣;抽油煙機和燃氣灶上面糊了厚厚的一層油垢,感覺至少用了15年了,碰一下就要散架;洗菜池下的儲物櫃鏽跡斑斑,因為年久失修一扇櫃門掉了,露出裡邊的鐵鏽和不知多少前前任租戶留下的洗衣液;空調不能同時開,一開就要斷電……

一切都是太敷衍了。租房就是這樣,人都是湊合住的。

但這並沒有太影響到我,因為當時,嘿嘿,我已經買了自己的房子。

雖然不是在北京,但是北漂5年,我終於因為結婚在老家省會城市買了自己的一套房,儘管當時我沒料到2年後我又會狗血的失去它。詳情以後再寫。

不在北京買一是因為買不起,二是沒資格。最重要的是,我們根本沒打算紮根北京,但何時回老家?也不知道。

在這個20平的客廳房裡我們住了3年多,我懷上了寶寶。在孩子出生前,我們搬到了南四環外豐臺的一個一居室裡。

託孩子的福,這是我北漂後第一次住上整租的房子。剛需也讓我的心智似乎一下子開了:原來房子票子是這麼重要。原來早幾年買房可以賺這麼多。原來房子是這麼樣伴隨人一生的一個東西。

這一切明白的有點晚。

同時明白的晚的還有我的婚姻。

這個婚姻並不適合我。

賣了老家的房,離了婚。我又成了無房一族,但依舊在北漂。

只是這一次,身邊多了個孩子。

北漂8年,我的租房生涯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