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說車聯網的時候我在說什麼

未來,人、車、生活會是怎樣的狀態?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天氣炎熱,出門前你通過家裡的智能音響給自己的愛車下達提前打開車載空調的指令;汽車行駛在路上,你還可以通過車載系統控制家裡的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等工作……

時下車聯網行業最大的風口就是打通車跟家的關係,讓原本孤立的出行和家庭2大場景,通過物聯網手段打通鏈接。

車聯網行業其實是在傳統汽車行業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其產業鏈可分為汽車硬件、通訊運營商、雲平臺、內容和服務提供商4大模塊,飛馳鎂物作為許多國際一線汽車品牌的一級供應商,為車企提供整套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飛馳鎂物董事長兼CEO王強介紹說,之所以選擇跟海爾資本合作,更多的是看中了海爾在物聯網和智慧家居等方面的較為成熟經驗和成果,這可以豐富到汽車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中,為整車廠客戶提供更完美的方案,為最終的汽車用戶,提供更極致的用車體驗。今年下半年,相關合作成果會陸續推出。

雙向賦能 打造車聯網生態

賦能是相互的。雙方的合作,從最初的資本切入,單方面賦能,發展到後來雙方的“朋友圈”也在發生著化學反應,越來越多的資源和新業務進行深入合作,彼此為對方的發展賦能,產生1+1>2的效果,而事實也證明,目前雙方的合作正是沿著這條路去走的。

例如,飛馳鎂物在某汽車廠商的物聯網平臺項目開發和運營中,充分借鑑了海爾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先進經驗,為客戶打造了汽車與家居、家電互聯互通的完美解決方案;

同樣的,海爾可以利用飛馳鎂物在汽車數字化、共享出行、車載智能硬件等方面的經驗、技術,幫助海爾在智慧物流、車隊監控和管理、智慧生活等領域進一步深挖商業機會,將海爾的智慧家居軟硬件引入到與汽車廠商的合作中,打造大的汽車物聯網平臺。

目前,在海爾資本的外部資源鏈接下,飛馳鎂物正在跟海爾資本投資的51平行進口車進行關於汽車數字化、移動出行、智慧旅遊等全方面合作的深度探索。

“人單合一”模式賦能 企業效益翻番

成立飛馳鎂物之前,王強曾經在多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累計工作17年。也就是這17年讓他見慣了大企業病,人浮於事、對用戶需求感知遲鈍、效率低、創新能力弱等弊端。創業3年來,王強也一直刻意避免自己的公司出現上述情況。

王強表示,依靠樸素的用戶服務理念,創業3年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但對公司“大企業病”的擔憂與日俱增,怎樣的組織結構模式才具有不斷的創新能力?怎樣的管理模式才適合物聯網企業?

他發現,傳統的流水線、科層、職能管理模式都不適合飛馳鎂物這個典型的新生物聯網公司。直到2017年,在與海爾資本對接的過程中,王強了解到海爾的企業文化,尤其是砸碎中間組織、員工變身創客的“人單合一”模式讓他有種相見恨晚的感受。

“‘人單合一’模式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適合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模式和經驗!”,王強借鑑小微創客制,將自己的員工根據被服務對象的不同特質,劃分為硬件、軟件、運營、共享出行4個小微團隊直接與用戶交互,每個小微都有明確的收入指標,員工要對自己的單負責。

不僅如此,伴隨著對“人單合一”理念的深度理解,王強對於“用戶需求”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車聯網公司的用戶是B端的車企,而車企的用戶是C端的汽車消費者。他摒棄了第一代車聯網公司只圍著B端用戶轉,只滿足車企需求清單的思維,轉向用服務C端的思維服務B端,才發現並滿足了真正的用戶需求,這是王強自認為其與第一代車聯網公司最大的區別之處。

當前的車聯網發展正處於“功能機”到“智能機”轉換的摸索時期,車企對於自己的需求並沒有清晰的方向,誰能率先發現並滿足最終用戶的需求,誰就能領先市場一步,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時刻洞察用戶需求,並不斷滿足動態的用戶需求。

扁平化的小微管理制,以及“以服務C端的思維去服務B端”的用戶觀,讓飛馳鎂物從行業中迅速崛起,一年來公司最直觀變化就是:員工的積極主動性比以前更高了,用戶回頭單明顯增多;行業佔有率達到60%,成為名符其實的行業獨角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