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習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農耕圖 莫高窟第61窟南壁 五代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農耕收穫圖 榆林窟第20窟南壁 五代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雨中耕作圖 莫高窟第23窟 盛唐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一種七收圖 莫高窟第445窟 盛唐


勞作的農民:


敦煌在建郡以前是遊牧民族放牧之地,直到西漢時期,這一狀況才發生了變化。漢武帝即位後,對匈奴展開大規模討伐,大破匈奴,並於元鼎六年(前111)在敦煌正式建郡。自此,敦煌正式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敦煌的經濟形態也逐漸轉向了農耕經濟。效谷縣的得名就反映了這一歷史變化。

通過移民,敦煌居民的成分逐漸以漢族為主。漢族居民帶來了農耕的生活習慣和中原先進的耕作技術。

從敦煌壁畫上的農耕圖來看,農業生產過程基本上與中原相同,生產工具有二牛抬槓、一牛拉犁、鐮刀、連枷等,並利用風力揚場,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從犁地、收割到打場,直至顆粒歸倉的農耕狀況。同時,農耕圖上也出現了勞作的農民形象。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踏碓圖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馬坊圖 莫高窟第108窟 五代


舂米者:


踏碓是古代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早在東漢時期,就有以圓木為槓桿、以杵舂石臼的形式,唐宋時期將圓木改為板,縮短踏板,合理調整了支點,踏者雙臂扶架,這比漢晉時期更為方便、省力、安全。

畫中支撐杆板的立柱,已改進為可以隨板起伏的活動柚木,操作更為靈活。


畜牧者:


在缺乏畜力和水力的地區,以人力踏碓進行生產加工,更為實用。

由於歷史上的傳統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敦煌的畜牧業也是非常發達的。

馬是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馬坊是專門飼養管理馬群的場所,有專人負責看管、飼養及打掃。

馬坊圖真實地記錄了,敦煌古代馬匹飼養已有專人負責的情況。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專門為牲畜治病的獸醫應運而生。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獵戶圖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狩獵圖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狩獵者:


狩獵也是古代重要的生產方式之一,敦煌壁畫有很多狩獵圖,在這些佛教繪畫中為什麼會出現與戒律嚴重違背的殺生的畫面呢?

佛經中說,殺生吃肉的人,眾生見了,都感到驚恐,所以會遠遠躲避這些人。

畫中獵戶主人端坐床上,右側是臂上立鷹的獵戶,正向主人稟報。

《獵戶圖》左側是主人的眷屬,側身掩面,反映出佛典所說:“殺生食肉之人,眾生見之都驚恐遠避”的情景。

此外,在表現佛教護法神帝釋天出行時也有狩獵的場面。比如《狩獵圖》,整個畫面動靜結合,將狩獵時的緊張與動物們的悠閒結合在一起表現。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風扇鍛鐵圖 榆林窟第3窟東壁南側


木匠、泥匠、石匠、灰匠等:


他們是修建洞窟及房屋的主力軍,有的木匠還專門從事雕版工作。《觀音菩薩像》(P.4514)的尾題:

“於時大晉開運四年(947)丁未歲七月十五日記,匠人雷延美。”

石匠除了開鑿洞窟外,還負責打製石磨和其他各種石料。


弓匠、箭匠、胡祿匠、鞍匠等:


胡祿即箭筒,又稱闌、矢菔,作圓筒形,以皮為之。用空胡祿臥於地可聽人馬行動聲,其東西南北皆能響見於胡祿中,故又稱地聽。P.2641記載:


“付胡祿匠陰應子等面壹碩”

“付巧匠陰應子等造胡祿面貳碩陸鬥”。


從“巧匠”一詞就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對胡祿匠勞動技能的肯定。


寫匠、鐵匠等:


寫匠即鑄匠,《集韻》注:


“寫,範金也,即鑄煉。”


寫匠鑄煉出鐵鍋及生產、生活用具,供群眾所需。鍛鐵者又稱鐵匠,榆林窟第3窟保存有西夏時期的鍛鐵圖,其中兩名鐵匠掄大錘在鐵砧上鍛打器物,一旁有兩扇高大立式梯形風扇,由一人操作,通過拉桿的推動不斷鼓風,火力持續旺盛,不但加快了淬礪時間,也提高了鍛鐵質量,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關於風扇鍛鐵的圖像資料。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蒸餾釀酒圖 榆林窟第3窟東壁南側 西夏


釀酒戶:


敦煌的釀酒業在魏晉時已盛名在外。《魏書·胡叟傳》中就有“敦煌氾潛家善釀酒”的記載。當時的敦煌盛行飲酒之風,所以釀酒業也相應興盛,高檔的是麥酒,普通的是粟酒,也有葡萄酒。

釀酒的專業戶,以其所屬的不同,分官酒戶和私酒戶。官酒戶歸衙府管轄,由衙府提供酒本,即釀酒所需的原料、器材,酒戶負責保證衙府用酒的供應。如P.3569《光啟三年(887)官酒戶馬三娘及押衙陰季豐牒二件》。私酒戶為個體經營,面向社會,其多以姓氏為店名,如氾家店、趙家店、馬家店、康家店、何家店、陰家店、石家店、曹家店、安家店等,其中康、何、石、曹、安當是粟特九姓之民。私酒戶也有以名為號,如郭慶進店、醜子店等。

還有僧官開設酒店者,如氾法律店、郭法律店。私酒戶一般採用傳統的臥酒法,即將蒸煮後的麥、粟發酵,產生酒液,這種酒的濃度較低。

但在榆林窟第3窟的釀酒圖中我們看到其採用了比較先進的蒸餾技術,它的酒鍋上有一套方形套疊的蒸餾設備。這種技術大大提高了酒的濃度,得到較為純淨的酒,即燒酒。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幅圖中釀酒時的司爐是女性。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製陶之家 莫高窟第454窟南壁 宋代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製陶圖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陶師:


敦煌壁畫中有陶師的畫面。陶師用的是輪製法,地上置一圓輪,上放陶坯,用腳來操縱圓輪的轉動,在旋轉中以手工使器物成型。輪製法造出的陶器壁厚薄均勻,保證了陶器的質量,這在中古時期是比較先進的製陶工藝。

如莫高窟宋代第454窟壁畫中的陶師在樹下緊張地勞動,其身下是木圓輪,右前方擺放著已成型的各種器皿,左側是製陶的原料——泥土,不遠處是陶師的妻子和孩子,這就是當時家庭作坊的形象反映。

佛經中說,成佛是需要經過漸進修行的,就像陶師製作陶器那樣一步步完成。畫工據此繪製了製陶圖。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建造與畫壁圖 莫高窟第296窟北披 北周


紙匠:


P.4525V中對紙匠作了如下描繪:

“打紙阿師木槌高”,“打紙安師,日常掉槌,每常欲盜,偷拿紙皮”。

敦煌以造粗紙為主,細紙則需外來供應,所以日常對紙張的使用管理很嚴格,哪怕取用一兩張紙也得登記審核。莫高窟第 196 窟供養人題記中保存有紙匠的題名,如“故父紙匠都料何員住一心供養”“故弟子紙匠何員定一心供養”等。


畫匠與塑匠:


敦煌石窟中所留下的壁畫和塑像,足以證明當年畫匠(又稱畫工、畫手、繪畫手)與塑匠人數之眾、水平之高。他們完全可以自豪於世。五代時歸義軍設立畫院,專門培養有關人才,眾多的畫匠、塑匠默默無聞地做出了貢獻,但只在少數洞窟中留下了寥寥無幾的題名。如:


莫高窟初唐第322窟


“社人節度押衙知畫匠錄事潘……”


莫高窟盛唐第129窟


“施主男節度押衙知左右廂繪畫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上柱國安存立永充一心供養”

“子婿衙前正兵馬使兼繪畫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試殿中監張弘恩永充一心供養”


榆林窟五代至宋代第32窟


“畫匠弟子李圓心一心供養”等


不過在一些洞窟的壁畫中,也保留了當年畫匠、塑匠的具體形象。如:莫高窟北周第296窟的“建造與畫壁圖”,反映的是正在裝修的歇山頂式的小蘭若,房屋前後兩面分別有畫匠正在工作, 一人手拿碗,即現代的調色盤,另一人舉筆繪壁;莫高窟五代第72窟的 “修塑大佛圖”(匠師數人緣梯而上,在木架上安裝佛頭,再現了當年大型雕塑的場景) 和“臨摹佛像圖”。前者在高大的佛像前搭起三層腳手架,泥水匠和塑匠正在緊張地工作,後者有榜題:


“請工人巧匠等真身邈容時”

“請丹青巧匠邈聖容真身時”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客棧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肉肆圖 莫高窟第85窟 晚唐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酒肆 莫高窟第146窟 五代


農耕、釀酒、牧馬 | 他們在敦煌壁畫裡用勞動詮釋修行之美

頂竿圖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從商者:


敦煌是河西地區的商業重鎮,這裡不僅有專門的貿易場所,還有提供給來往商旅和常住市民的娛樂、消費、服務的設施。

儘管敦煌壁畫主要是佛教內容,但透過一些場景,仍可以看到形象的肉坊、酒肆、瓦舍、妓院、醫坊、賭場和雜技百戲的畫面,對古代敦煌的百業風貌也可略見一斑了。

肉肆就是肉店,肉肆畫真實的反映了古代敦煌肉市的一角,保存了珍貴的形象資料。

敦煌壁畫中有很多酒肆的畫面,根據房屋、設備、飲食及活動的差別,經營酒店比務農利潤大得多,吐蕃時期的敦煌僧人龍藏先前務農種田生活拮据,改行經營酒店後便成了小康人家。在利益的驅動下,敦煌的酒店比比皆是。


賣藝者:


雜技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都很受歡迎。

漢唐時期,雜技藝術已經達到了繁盛多姿、技藝高超的境界,而且在漢初就已開始吸收西域各國的奇伎異術。

雜技演出的地點是瓦舍,唐宋時期瓦舍之風頗盛。

敦煌壁畫中保存了不少雜技演出的場面。

(來源:東郊國書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