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語文”的基本內涵

“微”即“小”。“微語文”就是“有邊界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以小見大教語文”。即:我們教的是“有邊界的語文”;我們要“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地在教學中尋找小切口突破大文章,在細微處發現語言文字和篇章結構的奧妙。

“微”即“細”。“微語文”就是“細微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具體而微教語文”。語文是特別需要關注細微之處的學科,教學過程應是具體而微的,不可大而化之。


“微語文”的基本內涵

“微”即“少”。“微語文”就是“精心選擇的文質兼美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少講多學教語文”。即:教師多學多做從而選擇出“少的精選的學習和練習”給學生,並儘可能少教、精教、智慧地教,更多地促進學生多學、學多、學好。

“微”即“簡”。“微語文”就是“不繁不瑣不雜不偏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即:教學目標“簡約”,追求“一課一得”,力求課堂結構和教學線索的“簡單”——簡明而不煩瑣,明晰而不雜糅。

“微語文”的基本內涵

“微”即“輕微(詩意)”。“微語文”就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一般的“詩意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詩情畫意教語文”。即:教的方法和過程要有“微波粼粼”的美好意境,要呈現語文的美好姿態,教出詩意,帶領學生親近語文的美好姿態,走進語文的詩意。

“微”即“慢慢,點點”。“微語文”就是“耕耘田園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日積月累教語文”。語文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它是慢生長的,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日積月累”“積微成著”的漫長過程,急不得,躁不得。

“微語文”的基本內涵

“微”即“幽深,精妙”。“微語文”就是“有深度的語文”。微教語文,就是“刨根問底教語文”。藝術審美和情感傾向總是藏在字裡行間和篇章結構之中,我們要帶領學生“洞察幽微”,深入探究語言的奧秘、篇章的竅門、技法的用意,刨根問底,通過微探究、微辨析、微討論,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微”即“某些計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微米,微安等”。“微”是“之一”,是站在“百萬”這一宏觀世界去觀照微觀世界。“微語文”就是“草原上的一株草”“海洋中的一滴水”“星空中的一顆星”。微教語文就是“仰望星空教語文”。“微語文”追求的是宏觀世界中的微觀,是站在“萬級”看“之一”,是用“微”計量,但用“萬”做分母。

摘自《語文教學通訊》/楊和平/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