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中国4亿城市人口,3亿看X众!”

是的,职场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无论你是谁,董事长或是实习生,你都需要等待“叮”的一声,然后跨进这个不足6平方米的电梯间。

而此刻,“好戏”上演了。

“整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铂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BOSS直聘,跟老板谈”“哈哈哈哈哈哈哈啰顺风车”……不管是电梯中大家生无可恋的“围笑”,还是男默女泪嗤之以鼻的白眼,一部电梯,可以在30秒内,把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无处遁逃”的修罗场。而面对亢奋的电梯广告,我并不想做一个毫无感情的看客,以下是我总结出的电梯广告4大“妖孽”。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01

电梯广告四大妖孽

合唱团型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这种广告的精髓在于声量和重复。不得不给策划人员点个赞,借鉴了合唱团人多势众的强大杀伤力。整齐划一的服道化、不断重复的广告语、魔性洗脑的节奏。合唱团就像一列没有司机的火车,能把每一双电梯间里的耳朵都碾为平地。

尴尬Battle型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Battle组显然是电梯广告的一大创新。你能想象到策划者在屏幕后面洋洋自得:看吧,我们的广告里有“戏剧冲突”。在画面中,你可以看到两方阵营态度鲜明,演绎着一种在农贸市场才能见到的大型“吵架现场”。动作整齐划一、口号震天动地、表情尴尬感人。

咆哮型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咆哮达到的炸裂效果完美符合洗脑广告金主的渴望。“有理不在声高?不存在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打了鸡血的喉咙灌进职场人的耳朵。它们带着“我花开后百花杀”的破坏力,日复一日一惊一乍地虐待职场人的耳朵。

奇葩型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2019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哈哈哈哈哈哈啰顺风车”的广告横空出世,喜提“精神污染奖”,萦绕不散的笑声,神经质般的配音,有网友称“看了这个广告,开始想念铂爵旅拍”。还有网友评论:我真诚建议把哈啰顺风车广告的策划关在电梯里面24小时不间断播放自己制作的广告。什么玩意!”

最后,这个洗脑广告圈子还诞生了一句最无耻的话:广告是重复的艺术!

02

职场人怎么看电梯广告?

近一年来,电梯广告已经成为职场人精神上的天敌。为此,我采访了一圈深受其扰的职场人们,谈谈他们的看法。

这不是洗脑,这是洗胃!

惹不起咱躲得起,现在都不坐电梯了,改爬楼梯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儿

“婚纱照,找老板拍。找工作,上铂爵旅拍。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要换好车!”你看,我现在都这样记!

铂爵旅拍的广告看得我直接恐婚!

有一次加班很晚,走廊里还挺黑,一路小跑跨进电梯,还没等站稳就听见 “哈哈哈哈哈”一串狂笑,我真的全身一阵颤抖。

这种广告没人管管吗?建议监管部门在电梯里设置一个分贝仪。

我觉得这是流量争夺的必然吧!听说广告营销圈和品牌管这叫占领用户心智,还有人说广告就是重复的艺术,几秒钟让人记住就是好广告。

03

以“占领心智”的名义,你必须忍受!

不知从何时起,这类洗脑电梯广告被冠以“占领用户心智”的崇高目标,获得营销界和品牌圈大肆追捧。也正是品牌主对流量获取的“饥渴”,造就了如今的怪现状。于是有了品牌看似扭曲却完全自恰的逻辑——你的上班必经之路,是我的商业战场;你的碎片垃圾时间,是我的付费实验。于是,我可以堂而皇之地占领你的“心智”。所以那些电梯里的骚扰,你必须忍受!

这套逻辑真的是天衣无缝啊!

但是,这样的洗脑广告,到底能不能如电梯广告大师吹嘘的“占领心智”?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正是那些洗脑电梯广告金主们忽略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用户心智?”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心理学对心智的定义: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根据指导其行为。

说的简单一点,“心智”其实是建立在认同“每个人都有智商和思考感知能力”基础之上的。而以上的洗脑广告所理解的“心智”显然还停留在“无限重复—条件反射”的低级层面。没错,无限重复可以让人短时间记住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正面还是负面,是令人愉悦还是令人厌恶,是展现真诚有趣,还是展现无脑下限,以及这些综合感观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产品利益与品牌形象,这才是触发人们行动与留存的根本动机,而这些,是人们会通过“更高级”的“心智”思考与判断的过程,远远不是“无限重复—条件反射”能解决的。

拜托,别把“用户心智”想的那么肤浅。

没法用遥控器拒绝的电梯广告,我们就用钱包拒绝!

04

劣币驱逐良币

综上,在研究过一番洗脑电梯广告后,我终于顿悟了。它根本就不想好好说话,

它只想重复。它根本不想建立沟通,它只想洗脑。所以这类电梯广告的逻辑很清晰“你越反感我,证明我做的越成功,反感是一种反馈,不管正面负面你只要有反馈就好,因为这是一场‘广告巴甫洛夫实验。’

这种急功近利的吃相,当然会有所收获,而且据说还一招通吃。但是疯狂高频的洗脑式投放背后的巨额广告费,带来的是对品牌生命的“饮鸩止渴”。品牌主陷入一个怪圈,投放后流量的断崖式下跌让他只想通过下一次投放再次“梦回巅峰”,短期流量的上涨,没有带来任何形象美誉,带来的只是对下一次广告投放的“药物性依赖”,争议和话题正在反噬品牌主,近期你已经在铂爵旅拍和新氧整形APP的“暴雷事件”上一见端倪!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那些试图兼顾品效合一的广告创意头脑,正在被急功近利的粗暴投放扼杀。当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等一代代广告创意大师,用无数经典案例将整个广告史提升到另一高度的时候,今天,我们终于眼睁睁地看见那些最粗暴的广告用“沙雕”般的套路,拿人当试验品给用户洗脑,最重要的是,他们懒到连“沙雕套路”都不愿去创新。

这就是为什么,电梯洗脑广告越来越多。

05

一个未来的隐喻,正在电梯间发生

在《黑镜》第一季第2集中,剧情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光景:在未来时代,每个人都住在一个四周被电子屏幕包围的小房间里(是不是联想到电梯了?)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电子屏幕几乎完全包围着他们的生活,洗漱时、工作时、休息时,抬头就是电子屏幕。电子屏幕不时会跳出各种广告,不管是观看还是跳过,都需要消耗金钱点数。你可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金钱点数选择喜欢的娱乐节目,但无论如何,你的眼睛都要看着屏幕。如果你闭上眼睛,屏幕会通过发出警示音,一次次提醒你继续观看。在这里,你只有选择观看什么节目的自由,却没有选择不观看屏幕的自由。

电梯广告,就是职场人的修罗场

有时候我在想,这也许是一个洗脑广告金主的“终极幻想”。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否对电梯广告太宽容了?

撰文/Lib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