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老子曰: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此其皆可得而 知也。……人自离母腹,三元真气,日可生发,后为情欲所蔽,不知保养,斫丧者多,于是古圣传授救人修补之法,呼吸吐纳,存神运想, 闭息按摩。

——清·尤乘《寿世青编·卷上·导引却病法》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 古代养生家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 高寿。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 的说法,可见“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 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清代医家尤 乘就认为,“人除了精气神,再也没有别的了”。精气 神对人这么重要,那么,如何调养人的“精气神”呢?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体之精与饮食密切相关

人体的精和我们的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人所吃水谷经过胃肠等器官的一系列运化活动,使水谷变成了精、气、血、津液,无营养价值者为糟粕,下行被排出体外。

有营养价值者上行,经过三焦的作用变为血液,从手太 阴肺经进入五脏,五脏得到血液的滋养,通过经络流注 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就 像大地有土和水能生长万物一样。血液可以滋养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提供身体生长所需的各种精微物质,也 称之为“精血”。

人的五脏六腑都从胃纳之水谷中获得营养和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吸收能力强,则气血旺盛、筋骨坚强、健壮有力。但是,人的饮食往往容易失节,饮食失节最易 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自然精血无以化生,四肢百 骸无营血滋养,体弱气虚不能温养肌肤,抵御病邪,易为贼风邪气所伤,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此外 , 人体之精还包括先天肾精。古代医家强调应 该保护肾之精华,除了药饵、食补、导引等养生方法外, 在房事方面还应做到“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即快乐而有节制,不纵欲,则能让人心情舒畅、血脉调和、 寿命长久。

需要强调的是,适度的欲望是合理的。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圣人在对待欲望问题上能够做到适度,且方法得当。面对欲望,他们既不压制,更不会放纵,而是“利性则取”“害性则舍”,做到取舍得当、恰如其分。

养正气可以御邪气《黄帝内经》“五劳所伤”中的“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以及“多言伤气”等均是一种失衡,是告诫人们过劳伤身,而适度的劳动有益于身心,不仅不会成为病源,反而帮助人们远离疾病。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素问·举痛论篇》曰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 怒则气上 , 喜则气缓 , 悲则气消 , 恐则气下 , 寒则气收 , 炅则气泄 , 惊则气乱 , 劳则气耗 , 思则气结。" 这段话高度 概括了人体疾病的发病与病理机制,认为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

“养气”就是要避免气机的失衡,使得人体气机的的升降出入处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人体生病不外乎内因(怒、喜、思、忧、恐等情志因素)和外因(风、雨、寒、暑等贼风邪气),所以善于养生的人, 要消除内在的过喜、过怒、过哀、过乐等不良情绪,外避贼风邪气,适当活动,这样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除了保持情志的平和与避免“邪气”,还要通过一些养生调摄的方法来顺应自然、协调阴阳、保护正气。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在天气寒冷的季节,人们往往会感到手脚冰凉,而阳虚体质者对这种体会更加深刻,此时,如果趁热喝碗热姜汤, 身体就会感到舒服、暖和。热乎乎的食物入胃,能让我 们感到温暖,古人称之为阳气的温煦作用。卫阳在外,保护着人体,是人体防御疾病侵犯的第一道墙,由于它 浮行于脉外的肌肤腠理,又叫“浮气”。这种气能温煦 肌肤手脚。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一 阳生,阳气慢慢“长大”,此时风寒之邪容易伤害身体, 所以冬末春初应注意御寒保暖,春季应该顺应自然界的 阳气生发之“象”,积极锻炼身体,以促进阳气的升发。 秋冬之时,天气干燥,耗伤阴液,此时人们又喜食辛温 之品以致内火生而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 涂抹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 御寒以养人体之阳,防燥以养人体之阴,即顺应自然,使得人体呈现一派阴阳平衡的“正气”。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养生之首务在于颐养心神

一个人思维是否正常要看神志是否清醒。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神”才能发育成为有生命的人。

一个健康的人可以统御精神,令精神内守,使之不散。所以 , 养神要注意内守、内敛。古人强调“闭目养神”,就是内观去除杂念,恬淡虚无,使内无忧虑之患,外无邪气之扰,始终神气健旺。如果神衰则健忘、心悸,诸证蜂起。所以,中医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的说法。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孔子认为,修德是养生长寿的根本。养生之道包括养身和养心两个方面。从某种角度看,养心比养身更重要。“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有仁德的君子,守着正理,不做非分之事,所以心胸宽广,豁达开朗;无仁德的小人,则心存偏私,动辄考虑个人的私利,患得患失,心中充满了局促和忧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说,那些圣人能够活百岁依然动作敏捷,是道德高尚的缘故。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专门作了《养性》篇,认为养性就是养生,养生的关键不在于吃各种保健品,而在于修炼自己的德行。品行不端的人,即使服用金丹玉液也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三位一体、不可截然分开的,精为神之宅,有精则有神, 积精可以全神;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 无气则死。三者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唐代高僧无际大师的心药方: 此药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莫过火、不要燥,三思为本,六波罗密(六种修行)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 依此服之,无病(痛)不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