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東漢末年,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那時候,名將太多了。他們與主公四面八方爭戰,並且大有成就。太神奇了。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漢末三國志,我們會發現許多英雄的死亡方法都是非常委屈的。比如戰神呂布被惡棍出賣絞死;兇悍的將軍張飛在睡夢中被砍頭,死於宵小之手;名將於禁,是因為他被曹丕羞辱,吐血而死,這些只是其中一些例子。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位英雄,他死得更沉悶,甚至滑稽——作為東吳水軍的司令官,竟然被淹死了。這個有些滑稽的人是誰?董襲,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字元世,唐朝時,不得不避開唐太宗李世民的忌諱。所有的史料都把董襲的話改成了“元代”。董襲有八英尺高。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根據1984年安徽馬鞍山出土的漆木尺子,發現於吳國統帥朱然墓中,一尺約24.1釐米。董襲有一米九十二高。在那個營養不均衡的年代,董襲身高是一個奇蹟。孫策征服了江東,消滅了許多英雄。這些英雄的家人與山嶽勾結,發動叛亂。其中,以黃龍羅、周勃為首的劫匪上千人,在山陰一帶鬧事。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董襲跟隨孫策參戰,親自斬首了敵首領黃龍羅、周勃,並被提拔到別部司馬,帶著數千名士兵。因跟隨孫策抓捕廬江太守劉勳和江夏太守黃祖,晉升為揚武都尉。孫策早逝後,董襲被孫權信任,因為他是哥哥提拔的江東老兵。吳夫人召見張昭和董襲,詢問江東的情況。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董襲的豪言壯語打消了孫權母親吳夫人(小說中的吳國太)的顧慮。在小說中,孫策生病的時候,他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董襲是孫策的部下,字元世,為了避免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忌諱,他將其改為字元代,會稽餘姚(浙江餘姚)人。董襲有八英尺多高。如果按照馬鞍山出土的“漆木尺”、東吳首席大臣朱然墓(一吳尺大約等於24.1釐米)來計算,董襲的身高是一米九十二。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董襲膀大腰圓,孔武有力。孫策進入江東。孫策在惠濟縣高千亭遇到董襲。孫策見董襲身強力壯,就叫他做捕盜的“賊曹”。當時山陰地區,以黃龍羅、周勃為首,反對孫策的地方豪族起事,這群人雖是烏合之眾,但人數多達幾千人。孫策率部親自出徵,當時董襲勇猛果敢。董襲殺了黃龍羅、周勃。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孫策提拔他為威越校尉,升遷為偏將軍,領導數千名下屬。董襲被提升為楊武的司令員。董襲跟隨孫策來到江東,做出了許多貢獻,但孫策很快就被暗殺。他的弟弟孫權登上了王位。他的母親吳太太擔心孫權太小,不能為公眾服務,介紹了張昭和董襲,並詢問了江東的情況。董襲得到了孫權的支持,認為孫家在江東有土地、人和、無外患的優勢。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彭虎領導的農民起義在鄱陽湖地區爆發,有上萬人。董襲、淩統、蔣欽、步騭等人領導了一次討伐戰。董襲戰無不勝,敵人看到董襲的旗幟,嚇得逃跑了。叛亂在十天內平息了。董襲被提拔為偏將軍,是因為他戰績卓著。公元213年,曹操南下孫權,率部到濡須口。孫權聽從呂蒙的建議,在當地的出水口建了一個碼頭,抵禦敵人。


此人是東吳的水軍指揮官,卻在戰爭中死於溺水,死因很滑稽

董襲跟隨孫權遠征。孫權派五條建築船進攻,他們互相競爭。董襲是軍隊的領導。董襲不想在船上著陸。董襲聽見這話,就大發雷霆,說董襲擔當主帥的責任。董襲怎麼能逃出這裡的敵人?董襲下令斬首十幾個逃兵。但董襲的手下看到了惡劣的天氣,這比董襲的軍事手段更可怕,他們乘船逃跑。建築船的迎風面積很大。它半夜在河裡傾覆了。董襲隨船攻擊沉沒。

董襲出擊後,寶劍沉入江中,下落不明。孫權聽到這個壞消息,就換上喪服掛孝子。儘管歷代文人墨客都稱讚董襲的忠貞為主要原因,但董襲不知如何改變心意,機械僵化地執行命令,最終無辜溺死,這也影響了許多部下。董襲沒有完成孫權交給他的任務,還輕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非常不值得的。

經過全面分析,我們不得不承認,董襲的一生不僅戰鬥力卓越,而且值得我們欽佩的是他的忠誠和奉獻精神。然而,作為水軍的指揮官,他死於溺水。很難說。如果他在天有靈,恐怕會後悔自己這輩子沒學好游泳,對吧?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